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大学生时装周Day4】设计是一种青春的挥洒!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6-05-20


 

  本刊记者-刘嘉 董笑妍 王振宇 刘妍  张彦山

   

大连工业大学

  亮点纷呈这个词大概是形容这场作品发布最贴切的词语。“introspection-凝思”的设计主题,意为凝结思索与创意,但可喜的是主题并未束缚学生们的思维,而是让学生大胆选择表现方式和表达主题,多元化的秀场编排更让这所学校尊重个性、体现个性的特别之处凸显了出来。

  一开场,一套注重立裁的黑色系列向我们强调了思索的凝重感,而在沉寂的色彩之中,最匠心独运的是木屐鞋底的铃铛随着模特的步伐,发出灵动的声响,喻示着前行的步伐中涌动的点滴思绪。

  而后,一套套设计作品鱼贯而出,当中有非常成衣化的作品,稍做减法即可投入到消费市场而不显夸张,同时也有十分概念化的夸张大廓型;色彩方面,既有沉静而富有设计感的无彩色系列,也有大量运用荧光色的动感运动系列;风格方面的差异也极为悬殊,有优雅内敛的女装,也有极具“杀伤力”的军旅风格。

  临近结束,一套纯白色的针织系列设计,体现了年轻设计者对立裁设计的偏爱,同时还结合针织和梭织,在廓形上的应用也体现了雕塑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整体呈现效果来看,秀场节奏富于变化,编排格外用心。而这,当算本场作品发布最值得肯定的地方,不论是侧重成衣还是侧重创意概念,都让我们体会到了这所学校尊重个性、体现个性的特别之处。实际上,这也正是大连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化办学方式的成效体现。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这是一场将“虚拟服装设计、超维视觉服装设计、绿色服装设计、文化内涵服装设计”融入其中的现代设计发布秀,恍惚间,仿若看到天马行空。

  随着信息网络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更是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何建华”服装设计班毕业作品展演,透过“二次元+”的概念,突破思维壁垒,为大家展现了一场关于创意的时装秀。

  在服装制作工艺上,学生们的尝试也始终没有停止,编织、拼接、做旧、缝缀……组成了值得细读的服装细节。

  相比于材料、造型的夸张,整场秀的色彩设计更偏于纯粹、干净。马卡龙色、深浅不一的绿色和蓝色

  有张扬,也有收敛,穿插在造型夸张服装中间的,还有数套偏于潮牌风格的系列设计,休闲牛仔风格的男装上,印有龙、麒麟等图案,彰显男子的阳刚气概。


湖北美术学院

  这是湖北美术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毕业设计作品第四次整体亮相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本次发布从艺术与生活的语境中,审视当下的服饰形态,带来别样的风采。

  “A7”是本次发布会的主题,亦为湖北美术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教学楼代表符号。

  本次主题建立在“学院精神”的基础上,打造“A7”的生活表情与态度,强调的是一种融于自然的优雅生活方式,它代表了一种荣耀,是温暖的家园,是远行的起点,是探寻生活本真的殿堂,是我们共同成长的空间。

  整场秀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时空感极强,时尚元素的叠加让现场气氛热度倍增。无论从廓形、色彩、工艺都体现着年轻设计者灼热的青春和对时尚的掌控。由生活到自我,由自我到艺术,由艺术到时尚,从时尚回归服饰设计。

  在近70套毕业设计作品中,很多是国内外设计赛事的获奖作品,它们的设计者更是当下中国时装设计专业大学生中最先锋的代表群体之一。

  在廓形上打破男装单一沉闷的样式,将“石版印”技术融入服饰设计,运用多层样式打造未来感十足的调性。在面料选择上,遵循“绿色态度”,选择人造毛皮等较为“青春”的面料。在工艺上,用手工印染、手工针织的语言还原现代生活中艺术即生活的理想。色彩运用上,力求青春的浓烈与艺术的淡雅相结合,体现多元的思考和细腻的情感。


鲁迅美术学院

  一组“新中装”的亮相便将设计水准定格在了一个较高的标准之上。如果当年范冰冰不选择劳伦斯许,以及那件山寨范儿的龙袍,鲁迅美术学院的这组设计,一定能让她显得更懂礼制。

  尽管鲁迅美术学院的毕业秀的场面没有形成与学院影响力相匹配的火爆,但学生们的作品却妥妥地表现出了鲁美的设计实力。

  开场的“新中装”将设计水准定格在了一个较高的标准之上。几个系列都在用宫廷服饰的元素做文章。印花、提花、扎染、面料再造、刺绣等多种手工艺都能在设计中体现。看样子,学生作品也已经摒弃了在夸张造型上的比拼,更加关注肌理的效果,以及工艺的再造,在精雕细刻上下的功夫越来越多。

  据介绍,本场发布以“融”为主题,每个设计组由一名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和一名染织设计专业学生共同设计完成。

  这也让记者想起一次设计大赛中,一位设计师的评语:创意与实用并不矛盾,在实穿的设计中,也应该有创意的亮点;而创意一定要在应用中体现价值。

  总的说来,鲁迅美术学院参与表演的这80几套作品中,至少有三分之二做到了。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