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品牌战略下的研发设计
明眼人早就看出,“亲情馆”模式的基石,是太子龙集团的“多品牌战略”。
在商业史上,企业实施单品牌战略,一个类型的产品出现问题而累及整个品牌的案例不胜枚举。因此,在较为成熟的企业中,特别是日用消费品行业中,多品牌战略成为众多企业的选择。子品牌要成功推出,必须要建立在母品牌相当成熟的基础上,否则,不但花费了巨大人力、物力还难以成功,母品牌也会受到连累。
有着这样的认识,王培火在“太子龙”男装品牌经营了10年之后,才推出“龙太子”童装,在17年后,才推出“TEDELON WHITE”女装,以至有了今天和谐家庭式的“亲情馆”。
那么,太子龙究竟用什么来支撑它的多品牌战略?除了资金和相应的专业人才之外,就产品的推出来说,令王培火感到底气十足的,是他们强大的研发设计能力。
太子龙品牌研发中心,是太子龙服饰股份公司旗下的品牌孵化和产品设计团队,目前拥有设计师、版师、裁剪师、样衣师百余人。在“品牌主题开发模式”和“双轨制的品牌升级战略”驱动下,研发中心每年研发设计3000余款新产品,为300余家店铺提供空间设计和陈列设计,同时还为公司提供即时性的品牌推广方案和项目策划方案。
“未来研发中心的主要职能是拓展原太子龙的业务领域,每年有计划地延伸1~3条产品线,组建团队,专项管理,逐渐转化为新的业务分支。一旦时机成熟就从研发中心剥离,成立新品牌。”王培火说,研发中心在公司内部起战略指导、参与决策、人才孵化、产品线延伸、品牌孵化的作用。
在太子龙的“十二五”计划中,研发中心将以主任设计师为首,每年培养两个设计小组,专人研发新的产品线。初期目标是保证目前丰富的产品品类和高市场占有率;中期目标是太子龙在原有品牌标识的基础上,衍生出以“色系规划”为方向的诸如黑牌、红牌、蓝牌、橘牌商标,独立形成研发分支,并有3个以上品牌从原品牌中剥离出来,进而独立品牌运营,独立开发终端,形成新的产品市场;远期目标是建立至少10支独立研发队伍。
为了确保研发团队的活力与创意的时尚意识,太子龙还积极与国内专业院校成立博士后工作站,专业开展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定向研发。
时尚品牌的文化自觉
太子龙作为一个时尚品牌,其研发设计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闭门造车。恰恰相反,他们对于社会信息有着最灵敏的触觉,小到一家直营店、加盟店的信息反馈,大到整个社会思想文化的动向,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
“我们会从每家直营店、加盟店了解他们的销售信息以及客户信息,更好地凝聚他们的力量。”太子龙集团首席服装设计顾问、被称为“意大利时尚教父”的里卡尔多·拉米在接受访问时说,“太子龙要保证没有一家直营店或加盟店掉队,因为如果有一家店的情况不尽如人意的话,就会影响到整个连锁链条,甚至影响到一个品牌能否顺利打造。”
对于太子龙正着力打造不同风格定位的子品牌,拉米的意见是,首先要针对市场、消费者的调研结果,确定最准确的品牌定位。衣服本身必须具备清晰的理念,专业的品质以及对于生活、时尚潮流的高度把握。由拉米作为总设计师的“时尚中国”系列,可以说是拉米为太子龙精心设计、重磅推出的力作。“我们希望通过对服饰的创新突破,建立起一个属于中国的民族符号,进一步释放中华民族的底蕴和内涵。”
王培火认为,品牌附加值的核心要素只有一个,这就是品牌的精神功能——文化理念。而正是这种精神功能,影响着消费者的行为方式。比如,耐克运动鞋和民族品牌的运动鞋,在很多情况下,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同一个贴牌厂商的同一个版型和同一种面料,即产品的外观及物质功能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的只是各自品牌所倡导的文化内涵。
在这里,触及到的,实际上是王培火的文化自觉。去年9月24日,“浙江省企业文化示范基地”落户太子龙时,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专家贾春峰教授对此评价说:“从太子龙领导人的眼光、思路、创意来看,不仅有文化自觉,而且还有品牌自觉,太子龙把这两个自觉与企业的发展运作紧紧融为一体。”
事实上,早在2007年,王培火就给自己加上一个新头衔——首席文化官。“相比‘董事长’,我更喜欢这个新的头衔。”王培火坦率地说,2007年服装产业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模式和营销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不能再做“冒烟经济”,而要转型去做品牌文化和时尚产业。“但无论是品牌,还是时尚,其核心依然是文化。如果没有文化作为灵魂,品牌和时尚都是苍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