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707114549.jpg
快节奏 再细分
文章来源: 2013-03-19


本刊记者 胡晶

 

 

   细分市场中,女装品牌数量最多,品牌更新速度也最快,因此,欲在女装行业中拔得头筹反而显得愈发困难。及时把握住消费者才是制胜的关键。要吸引消费者,要么提高品牌供应链的反应速度,抢占先机;要么更加深耕细作,不断在“大女装”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细分品类中寻求不可替代性。CHIC2013参展品牌有两个明显的趋势:快时尚成为参展主流,女装市场面临再细分。

 

 

狭路相逢快者胜

 

 

   女人的购物冲动是与生俱来的,对于她们来说,款式更新的速度永远太慢。无论已经拥有多少衣服,她们的衣柜里永远还少了一件。女性消费者层出不穷的新要求,女装行业瞬息万变的新趋势,行业不断白热化的竞争氛围,无一不在向女装企业发出一个明确信号:快一些,再快一些。

 

 

   CHIC女装馆负责人付茂红介绍:“最近几年,女装市场对于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条件来说,快时尚都是女装行业的大势所趋,这一点在参展商的构成中也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在今年女装馆参展的160多个品牌里,快时尚品牌占据一大部分。一方面,快时尚市场范围更为宽广,从一线到四线。所有城市都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因此市场线路更长;另一方面,快时尚对从业者的要求相对宽松,在街边店和普通商场里都可以销售,因此对经销商来说压力比较小。去年这类品牌普遍反映参展效果很好,今年CHIC上快时尚品牌的比重再次增加。”

 

 

   然而,快时尚并不是差异化竞争中的一条坦途,快时尚本身只是一个寻求产品差异化的途径,而非结果。女装品牌一股脑冲进快时尚的热潮中,是否过于盲目?快时尚是否会再次成为“多而不精”的新战场?在这方面,找准自己的定位和特色是关键所在。

 

 

    付茂红介绍:“很多女装品牌在选择了快时尚模式之后,在各个方面寻求创新和突破,不断摸索出自身的独特属性,给自己的品牌贴上一张个性化标签。有的品牌是从产品本身的设计上下工夫,以个性鲜明的产品为突破口;有的品牌则是不断强化新款上市的速度,他们没有固定风格,主流产品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这一类品牌打短平快的战术,以少量多款、更新快为最强竞争力;有的品牌则是在整个供应链的流程上下足工夫,从管理入手不断进行模式创新。”

 

 

    本届展会W3、W4女装馆中,展位面积最大的品牌“MJ STYLE”就是一个快时尚品牌。该品牌负责人何斌说:“MJ STYLE最大的优势就是品牌有着非常明确的自我定位。我认为要在快时尚市场竞争中走得稳健,在符合快时尚的游戏规则、拥有快速反应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之外,更重要的仍是产品本身。MJ STYLE的产品定位非常明确,市场上大部分的快时尚女装都是针对成熟、消费能力比较强的事业女性,而我们的产品消费群体年龄层稍低一些,消费能力也稍弱一些。产品更讲求设计感,颜色更加跳跃,价格稍低于Zara、VERO MODA等快时尚品牌,我们不是盲目追赶快时尚这个潮流模式,我们也很注重产品本身的设计和格调。”目前,MJ STYLE开店的速度很快,每个门店面积都在一千平米以上,何斌希望这次参展能够把品牌推向全国,提升品牌知名度,在招商方面也势必有所斩获。

 

 

 

女装市场再细分

 

 

   人们说,女人是世上最变幻莫测的生物,这世上有多少种女人?按照年龄来区分女装的方法已经太过老土。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地域、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女性对于服装都有着不同的审美。更何况,每个女人都不只一面,她的心情如何,她要见什么样的人,她要去什么样的场合女性对于服装的心机很深很深。

 

 

   不断有女装企业老板谈到这样一个词:“精准对接”。从现在的市场情况来看,简单地分析每个年龄段消费者所占的比例以及她们的购买力情况,来作为产品设计和投放市场的依据,太过简单粗暴,如何非常精准地了解某一个特定群体的审美取向和消费需求,不断根据其变化把握品牌走向,这是女装企业老板们最关注的一个话题,他们不仅需要对接,而且要对接得天衣无缝。

 

 

   用女装品牌“谈颂”董事长仇晓静的话来说:“中国的女性消费者太多了,想要面面俱到只会落得一场空。中国消费者基数高,每一个看似小众的群体其实都数目庞大,只要服务好其中一个群体,把它做精、做细、做强,做成这个群体中旗帜性的品牌,那么就自然能够在整个女装行业中出类拔萃。”

 

 

   另一个独辟蹊径的女装品牌拉宝丽也是这次女装馆中市场细分的典范品牌。拉宝丽出身潮州,潮州是一个出口大于内销、加工高于设计、品牌意识比较单薄的地区,拉宝丽却能跳出潮州忽视品牌的窠臼,不断摸索自身特色,走差异化竞争路线,最终将拉宝丽打造成一个独具特色的礼服品牌。拉宝丽品牌负责人说:“人们普遍印象中,礼服的市场很窄,受众非常有限,但是从我们的经营情况来看,事实并非如此。礼服在女性生活中变得不可或缺,都市生活中的新女性需要穿着礼服的场合越来越多,无论是公司年会还是高档餐厅的用餐,礼服已经日益走向日常生活,而这个趋势在未来一定会愈发明显。因此,拉宝丽敏锐地察觉到生活化礼服这个极具潜力的细分市场,希望在CHIC2013女装馆中,这个独辟蹊径的参展品牌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