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服装营销 > 热点话题

资 讯
 
 
资 讯
时尚与品牌的力量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 2014-10-23

 

  10月20日,第20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在上海拉开大幕。1995~2014年,扎实耕耘二十载,这个全球规模最大的专业面料展会蓬勃发展,既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这20年来发展的见证,更是行业生机的写照。

 

 

  展出面积由1995年第一届的4000平方米逐年扩大到今年的17.5万平方米,参展商也由第一届的12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家增加到今年30个国家和地区的3800家,分别为43倍、37倍的增长昭示着一种发展,更意味着参展商、参观商的深度认可。最具活力和前景的纺织展会,最重要的经营活动及产品发布平台,下游客商采样订购的首选博览会,定货及了解国际流行趋势的第一场所,就是国内外业者对intertextile秋冬面辅料展的评价。

 

  而在intertextile秋冬面辅料展背后,是中国偌大的制造业生产能力和消费市场。今天我们制造业的绝对值,早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而这个生产力和消费力,正在合力推动我们打造出在展会上越来越多体现的时尚与品牌的力量。

 

  近来,在不同场合听到行业人士如华孚的孙伟挺、恒天的张杰,不约而同说到对纺织业不能简单理解为制造业,更应理解为一个时尚产业。“只要人均GDP系数超过了温饱线,那么人们对美的需求和追求,一定会对服装产生刺激作用。”孙伟挺更提出如今的行业背景已不适合中小企业一味扩大规模,有的企业也许就是做不大,那就眼睛向内,将纺织品当成工艺品去做;要以为良好品质生活生产让人们快乐的产品为追求,加强对人才、环境的软件投入,找到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位置。

 

  一位前纺院教师、如今的时装设计师更直言,时尚产业不仅仅指服装设计制造及终端,而应从上游开始:“技术创新成败关键在于商业化、靠价值驱动,不能不说目前许多纺织业者还处于纯工业化制造理念的影响下,有待改变。制造业必须摒弃以生产者自我为中心的工业制造情结。时尚是全产业链的,大时尚应从纱线开始!”

 

  曾经,我们的产业经历了高速增长,部分操作粗放的快速扩张,无可避免地以破坏品牌生长土壤为代价,导致后来出现困难也是正常的。今后产业发展需要新技术、新艺术、差异化、原创性,讲求环保舒适与时尚,必须从源头产业塑造品牌。这一点,近来在化纤业的“纤动世界、美丽中国”主题活动、麻纺业的“麻文化年”活动中都非常突出。一些优秀企业的发展战略已从制造产品向创造产品、创造品牌转移,在凸显功能性的同时,展现人文的审美,将时尚的精神理念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相结合。一句话,纤维也要创品牌。

 

  行业两极分化、终端为王的趋势对整个纺织产业的挤压,也逼迫我们的制造企业从产能规模扩张的发展套路中反思。而作为基础消费品的纺织服装产业,也将被互联网重新定义,产品与服务、时尚与品牌必将融合。在互联网背景下,产品生产与品牌价值的创造日益走向社会化与公众参与化,企业与客户、消费者间的关系趋向平等、互动和相互影响。摒弃闭门造车的传统,制造业的突破在业外、在企业围墙之外。是时候对商业模式进行深度变革了!互联网为中国制造的产业升级在依靠社会力量方面创造了绝好的平台和机遇。

 

  纺织服装业作为基础性消费品产业,也是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行业,越是面对困难,调整创新、转型变革的步伐和力度就越大,整个行业企业的努力也越大,相信未来取得的成绩也越大。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