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纺织产经 > 产经新闻

资 讯
 
 
资 讯
常熟服装城:繁荣一片市场 富裕一方百姓
文章来源: | 2012-11-01
从2002年至2011年的十年时间里,常熟服装城先后投入100多亿元,新建了200万平方米的专业市场和配套设施,却没有新征用一亩农田。

专业市场先锋

 

本刊记者 杨丽

 

 

2002年至2011年的十年时间里,常熟服装城先后投入100多亿元,新建了200万平方米的专业市场和配套设施,却没有新征用一亩农田。

 

 

市场营业面积从100万平方米扩展为350万平方米,商铺从16900个增加到30000多个,市场成交额从138亿元发展到近1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0.54亿元增加到3.64亿元,日均客流量从5~10万人次增加到20~30万人次。

 

 

常熟服装城是如何走过这十年的转型之路的呢?

 

 

 

 

以商兴市构筑大市场

 

 

2003年,注定成为常熟服装城的转折之年。此前,常熟服装城同很多老市场一样,定位模糊,布局混乱,产权不明晰,市场管理更是无从谈起。为此,2003年,常熟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以商兴市”和“构筑大市场优势”的明确目标,正是这一关键性战略定位,推动了服装城十多年来的持续性转型升级。

 

 

为扩大市场规模,提升档次促进转型,常熟服装城管委会通过整合资源,实施就地改造。随之,男装中心、天虹服装城、时装中心、服饰广场、八达鞋城、国际服装城等18个新市场相继拔地而起。新建市场不再是以前逼仄狭窄的摊位,取而代之的是拥有一流现代设施、宽敞明亮的门店,每个店铺还接有网络,市场内自动扶梯、大型货梯、中央空调等设施一应俱全,交易环境得到了全面优化。

 

 

硬件设施的全面提升,推动了市场的“品牌化“进程。凡新建市场一律实行品牌入驻,使国内一线服装品牌90% 前来安家,从而使一大批原有的普通门店变成了中国乃至世界著名服装服饰品牌的总经销和总代理。最终,服装城形成了服装为主、全面发展的格局,下设中国男装中心、女装中心、童装中心、鞋业中心等35个专业市场,分为服装、布匹、装饰面料、床上用品、小商品、鞋业、五金等多类经营区。

 

 

全力推进电子商务应用

 

 

要使专业市场取得根本上的突破,必须对传统实体交易模式加以改善。为此,2005年起,服装城开始创办电子商务平台,拓展无形市场。2009 年底,与阿里巴巴合作建立常熟服装城电子商务专用平台,目前平台运营已步入正轨,平台累计交易额已超过2000 万元,开通会员700 多家。

 

 

在此基础上,今年四月份服装城筹备启动了“常熟服装城网商产业园”项目,通过集聚规模型电子商务网商、电子商务软件商、电子商务运营服务商,合力打造一个符合电子商务生态发展需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双重”保障助推市场前行

 

 

在常熟服装城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大前提:常熟服装城管委会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双重”身份。

 

 

回到2003 年。那年常熟市委、市政府在确立战略方向后,紧接着果断采取了“调整管理体制、整合集体资产、实施就地改造”三项重大举措。实施就地改造显然取得了巨大成功。而最核心的措施还在于第一项。

 

 

鉴于当时的现状,服装城管委会不仅具有政府管理机构的相关职能,还承担起了市场运营管理者的角色。这种双重职能对服装城的发展起到了本质性推动作用。

 

 

“‘双重’让我们把握了主动权,遇到问题处理起来就更直接,赢得了更多的时间,从而充分抓住机遇。”管委会主任潘云来说,“我们需要协调好市场集群里各方的关系,让这些企业都能稳步发展,互利共赢。除了发展经济,我们作为一个行政板块,辖区的社会管理以及民生需求都是管委会日常的工作之一,我们的市场要繁荣,我们的老百姓要得到实惠,这样才能相互促进。”

 

 

常熟服装城做到了。目前,全市5000 多家服装企业得到起步和发展,为全市提供了近30 万个就业岗位,其已成为常熟百姓就业致富的重要依靠。

 

 

常熟服装城一系列创新发展的成功举措,使一个传统的批发市场成为了全国第一的服装服饰集散中心。如今,服装城今年的交易量有望超过1000 亿元的目标,现在,常熟服装城又不满足于成为世界第一的服装服饰交易中心,更渴望成为以服装服饰品牌文化为新亮点的时尚之都。这一定位,已打破了我们对专业市场的传统认知。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