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研发 舍得投入
江阴华方成立于1991年,这个从三台机床开始的机械产品生产厂家,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涵盖纺织机械制造、化学纤维、回转支撑轴承、国际贸易的集团公司,公司固定资产3.6亿元,年销售收入11亿元人民币。
吴奕宏向记者介绍说,江阴华方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2010年,公司紧密纺纱工程技术中心被江苏省科技厅、财政厅评为江苏省紧密纺纱工程技术中心,项目总投资830万元。近几年来,江阴华方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销售额的5%左右。
确实,有播种才会有收获,江阴华方在科研上的投入也为它不断发展、领先市场打造了坚实的后盾。
重人才 动力不竭
吴奕宏介绍说,江阴华方重视人才,这也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之一。江阴华方通过加强管理,加大投入科技人才培养力度,为企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科技人才。如今,江阴华方现有员工285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87名,技术人员46人。其中中级职称技术人员26人,高级职称技术人员8人,硕士研究生3人。
从2008年开始,公司全部科技人员参加人事局组织的继续再教育培训,公司始终贯彻和实施对研发人员的激励措施,先后建立了“师徒结对、以老带新、以新强老”的措施,使全体科研人员水平整体上升。同时,公司还与东华大学合作,组织东华大学专家对研发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有效地提高了团队的创新力。目前,江阴华方已经有不少科技骨干逐渐成长为项目主持人和入选江阴市人才专家库。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增强企业的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经过各级领导的积极筹备,江阴华方于2009年将织造事业部的技术人员与纺织事业部的技术人员合并为华方科技研发中心。通过技术人员的整合,集中企业研发优势,提高了江阴华方的产品研发速度。
事实上,江阴华方不仅培育人才,更爱惜人才。今年6月,高温高湿天气持续,为确保一线职工在酷暑高温期间生产、生活安全,江阴华方启动了“送凉爽”慰问活动,给每位员工发放了夏令用品,发放冰镇矿泉水,同时还配备了相应的防暑药品。在采访过程中提起这件事,很多员工表示企业的关怀送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人才搭台,创新唱戏。江阴华方养人才、育人才、惜人才的种种做法,为企业的创新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勇创新 失败中得启示
没有失败的惨淡就没有成功的辉煌。江阴华方的创新之路也并非总是一番风顺。2001年,吴奕宏在新疆召开的国际棉花会议上首次听到了紧密纺的信息。当时国内并没有企业开发生产紧密纺设备,江阴华方的决策者敏锐地嗅到了这项技术的巨大市场潜力,考虑之后做出了一项果断决定:上紧密纺!
“当时紧密纺在国内不但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就连可供查阅的技术资料都没有,而且当时江阴华方的研发重点也是在整机领域。我查阅海外资料,借鉴国外的紧密纺装置,就这样,我们一路摸索着就开始了紧密纺的自主研发工作。”经过三年的刻苦钻研,样机在2004出来了,难以想象3年研发的艰辛,然而此次的付出并没有让江阴华方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样机送到纺纱厂试用后并不理想,网格圈、皮辊架、负压管等都存在诸多的问题。首次开发以失败告终。
不服输的华方人收起失落,重新再来。“企业技术人员在寻找失败的原因时发现国外的紧密纺负压控制系统采用的是一个小风机负压系统,即一个风机带36锭,一台车有几十台小风机,而且风机速度一般达到15000转/分钟左右,如果纺织企业管理和维护不到位,极易导致轴承和风叶出现问题。”吴奕宏介绍说,因为国内外纺织企业的管理并不在同一档次,所以借鉴来的国外紧密纺技术并不能完全试用国内纺织企业。
简单借鉴显然宣告失败,痛定思痛。江阴华方又根据国内企业的需求对该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在新一轮的攻关中,我们把重点锁定在影响紧密纺纱效果的牵伸系统和负压控制系统上,江阴华方的紧密纺装置由此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
一年后,样机拿到纺织企业试纺,所有指标都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在当年举行的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上,江阴华方将其HFJA506紧密纺装置高调亮相,获得一片赞誉。而这一设备也被业内专家评价为比进口紧密纺装置更加简单易行,并且具有价格优势。同年,江阴华方在紧密纺系列产品研发方面突出表现获得了科技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支持,产品也正式进入了产业化生产阶段。
时隔数年,华方的HFJ系列严密纺装置已经日臻完善,而唯一不变的是始终延续的创新精神。
看今朝 硕果累累
在吴奕宏看来,当前行业面临的不景气现状,是企业夯实技术,体现竞争能力的好时机。在这个以良驱劣的战场,环境的变化、需求的变化只是加速技术优化升级的助推器,而能够洞悉用户需求并依托不断的技术创新服务用户的企业,就一定能够在竞争中活下来。
吴奕宏说:“近年来,源于劳动成本上涨造成的用工紧张以及市场对于产品品质要求日益提高等问题,纺织企业普遍都将提升设备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首要方案。”面对这一市场状况,江阴华方从2008年开始就着力进行减少人工、降低劳动强度的装备研发。2011年,陆续推出了自动落纱小车、细纱机总线管理系统以及高速地毯织机等装备技术,而这些新设备的优势也大多集中在帮助用户企业减少用工、提升生产效率方面。
去年,江阴华方在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上成功展出的HFLS708型自动落纱小车,使用了包括两项发明专利,10余项新型实用型专利在内的多项新型实用型技术,采用PLC可控编程控制,采用电气化控制装置,结构简单、紧凑,拔、插管动作更加精确,落纱频率根据纱支的多少而不同,一台自动落砂机可配套几台到几十台细纱机,不仅成本低,而且使用灵活,无需对原有锭子纱管进行改装、只需在细纱机上进行简单的改装就能使用。开机后利用机器快速拔纱、插管,省工、省力,较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使用和维护成本上更具竞争力,非常适合当前中国的国情。
今年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上,江阴华方展出的HFW80涡流纺纱机不仅有自动纺纱、自动生头、高品质的无结头打结器、自动清纱板等新技术,同时还实现了锥筒化满足了广大客户的多种需求。同时展出的获得多项专利的HFJ系列紧密纺/紧密赛络纺可互换装置、HFLS708主动落纱小车、HFGA135C分纱整经机、HFGA136B集束球经机等设备也都引起了参观者的广泛关注。
如今,收获累累硕果的华方人并没有自满,也坚决不会停下创新的脚步。吴奕宏表示,企业唯有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把产品革新放在纺织企业进行量化考核和认可是产品评价最重要的方法,纺机企业技术人员定期回访和改进评审,是获取创新思路,推动产品研发的重要途径。
创新是企业发展不竭的源泉,以科技引导产品,以人才保障研发,以创新开拓市场是华方始终如一坚持的信念。华方人相信,绷紧创新这根弦就能始终以领跑者的姿态紧跟科技、把握市场、服务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