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海大股份,什么事情人气这么旺?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6-10-24


  10月22日,上午十点,路过海大股份H6C05展位的观众纷纷驻足,竟一时堵塞了通道,顿时让这个展台人气爆棚。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副会长李毅、江苏海大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海度、海大客户企业代表绍兴飞亚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裘建荣、海大股份技术顾问 Wolfgang Kophahn、海大股份战略合作伙伴博世力士乐(西安)电子传动与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Thomas Nuernberger、海大股份总经理陈丽洁以及十余家行业内外媒体记者正在参加海大股份的“环保节能定型机一体化方案”媒体见面会。

  作为企业创建者海大股份董事长陈海度在致辞中饱含深情地讲述了海大的发展历程,并对近年来海大在技术创新以及国际化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

  海大股份董事长 陈海度

  36年专注定型机装备技术创新,制修订9项行业标准,获得148项国家专利,海大写在历史中的这些数字无疑是对企业技术实力的有力展示,诠释了企业“术业有专攻”的理念。而今,站在“十三五”的起点,海大股份通过加大海外技术合作,联手供应链优质企业,齐力谋新。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陈海度坚信专注定型机装备技术,凭借技术创新,站在产业链的角度服务用户,定能让海大股份的发展越来越好。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副会长 李毅

  李毅在活动发言中对中国印染行业的现状以及染整装备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环保已成行业乃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并成为推进行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行业企业在此背景下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业绩。

  对于海大能够三十多年始终如一地专注于定型机产品领域,并不断推进技术进步和自己的成长,李毅给予高度肯定。此外,对于海大在加大国际技术合作以及联手产业链企业推动装备技术发展的做法也非常认可。他希望海大能够抓住“十三五“的行业发展新机遇,从行业共性、难点问题入手,挖掘企业新优势。持续加强产需协作,共同推进国产装备技术发展。

  对于此次海大强势推出的“节能环保一体化定型机”,该公司技术顾问Wolfgang Kophahn进行了详细说明。

海大股份技术顾问 Wolfgang Kophahn

  据介绍,此次展出的设备为海大股份ASMA503定型机系列中最新一代的节能环保一体化定型机,该机型是与德国KAPrec公司技术合作研发的产品,融合了多项新技术:

  天然气间接加热系统:燃烧着的天然气不能接触到布面,能有效防止布面变黄和损伤弹性面料的纱线纤维。

  自动清洁系统:烘房设计有可循环的空气过滤自动清洁装置系统,不会因为滤网的堵塞而导致定型机热效率的下降。

  旁通系统:在短暂停机时,流向布面的循环风将通过旁通系统引导走,可避免过度加热及在布面上造成印痕;

  内置风管:排气风管内置于烘房中,可以减少热能损耗并便于现场安装工作。

  HAIDA-KAPrec余热回收系统:每室烘房配备一个余热回收装置,最高热回收率可达30%;清洁周期长、简便;

  气流导向系统:回流气流导向系统可以分离从布面而来的热风,从而使气流不会在烘房内淤结,避免对弹性织物造成影响;

  升降烘房门:气动升降门通过开关可以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开关,可以节省空间,快速打开烘房门,实现完美的密闭效果,减少人为因素的热能损耗;

  二元喷嘴:狭缝和圆孔结合式的喷嘴系统可以应用于特殊工艺需求(在染色后进行烘干厚绒布、毛巾和天鹅绒等织物)。

  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海大股份正持续加大供应链管理,全面提升配套技术水平,打造极具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海大股份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博世力士乐(西安)电子传动与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 Thomas Nuernberger出席活动并做发言,他表示作为传动与控制领域的专家,博世力士乐将同海大股份一起,在工业4.0领域加大信息、技术沟通,展开更多紧密合作。随后,陈海度和Thomas Nuernberger分别代表两家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书,这无疑透露出了海大股份的未来产业发展布局。

海大股份董事长陈海度(右)与博世力士乐(西安)电子传动与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 Thomas Nuernberger (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设备好不好,客户说了算。绍兴飞亚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裘建荣也出席了活动。作为海大的忠实用户企业,裘建荣用多年来的设备使用感受,对海大的装备技术给予了客观评价。他表示,海大不论产品技术还是售后服务,都表现出了非常优秀的水平,特别是海大务实、踏实的企业文化,让企业充满信任感。

绍兴飞亚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裘建荣

  活动最后,媒体团在海大股份总经理陈丽洁的引导下,对此次展出的新产品技术进行了现场观摩,直观体验产品性能特点。

  海大股份总经理陈丽洁为嘉宾及媒体记者介绍设备的技术情况。

  活动最后,嘉宾合影留念。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