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707114549.jpg
桐昆·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25/2026总结会在京举行
文章来源: 2025-11-06


  14载坚守,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的持续发布,为全球纤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样本。11月2日,桐昆·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25/2026总结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靳高岭,东华大学材料学院研究员王华平,来自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桐昆集团、华峰化学等产业链上下游相关院校及企业的专家参加会议。
端小平主持会议
  五年共成长
  会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市场推广部主任王永生汇报了桐昆·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25/2026的目的、意义、发布内容及重点开展的工作,分析了发布效果,分享了后续工作计划。
  桐昆·中国纤维流行趋势2025/2026发布以 “质尚与致远” 为主题,发布“纤·境界、纤·破界、纤·跨界、纤·无界”四大篇章,推出8大类30个流行纤维品种,全方位解读入选纤维在绿色、科技、智能、时尚、健康等方面的亮点特色,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趋势指引,增加纤维品牌对纺织化纤产业发展的贡献率。
  在发布现场,AI+裸眼3D技术等对主题和篇章的生动演绎和形象表达,“李薇·东方新美学”大秀、充满未来主义的AI全息投影、桐昆“绒柔丝”仿真纤维和“绿源丝”聚酯混纤制作的高定服装等令人印象深刻。此次发布获全媒体曝光1.5亿+,外文媒体覆盖3200万+受众,96%企业认可活动价值。
  王永生表示,本年度流行趋势整体工作以 “2+3” 模式推进,从多维度、多形式、多领域发力,成效显著。在赋能化纤企业、下游及品牌、创新要素三个维度均有建树,纤维流行趋势、纱线展联动效应持续放大,中国纤维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
  桐昆集团已携手中国纤维流行趋势走过五年历程,期间550余家企业申报,涵盖900多个纤维产品,多数企业建立了自身品牌体系。“五年来,纤维流行趋势活动主题紧扣行业发展脉搏与时代背景:疫情初期以 “激荡与领航” 彰显担当,后续通过 “无界与共行”“和合与共生”“聚变与万象”“ 质尚与致远” 等主题,精准契合行业不同阶段需求,展现出强劲生命力与发展潜力,为整个行业和桐昆均带来显著收获,成效广受业界认可。” 桐昆集团质量管理部经理李国元由衷地说。
  对于下一个五年新周期的合作,李国元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丰富活动内容,深化终端品牌协作,强化供应链对接,提升活动性价比与品牌推广效益。二是突出宣传效应,持续拓展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纤维走向全球。三是达成预期合作效果,带动纤维产品在高端领域及国际市场的推广应用,助力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提升。
  聚力谋新篇
  与会领导专家流行趋势团队充分肯定了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工作14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在创新性、丰富性、连贯性、影响力等方面表现出色,桐昆・中国纤维流行趋势 2025/2026 发布在准备、执行及传播上成效明显。同时大家对中国纤维流行趋势更好发展提出宝贵建议,如在产业链与价值端,深化产业链协同共创,加强跨行业联动;跳出行业语境,用消费者语言诠释纤维价值;挖掘国内外品牌需求或打造爆款,将需求转化为产品解决方案。在技术与传播端,强化 AI 技术应用,深度挖掘主题与篇章意义;推动传播从 “信息价值” 向 “情绪价值” 升级,增强内容趣味性与感染力;加强 C 端传播,提升大众认知。
  对于中国纤维流行趋势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东华大学材料学院研究员王华平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深化趋势解读,结合时代背景及科技元素等,挖掘纤维行业应对方案,强化应用趋势支撑力。二是持续创新、丰富发布形式,强化场景互动,让消费者直观感受纤维技术优势;推动与知名品牌互动,联合构建产品开发生态。三是优化传播与引领消费,兼顾专业表达与大众易懂性,将专业场景转化为生活场景,并融入科技科普;借助多媒体平台,挖掘情感化故事,传递情绪价值;聚焦冰雪运动、健康睡眠等热点,延伸纤维趋势到应用趋势,进而实现创造消费、引领需求。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靳高岭提出两点思路:一是深化国内外品牌双向联动,重点对接国外品牌开展深度沟通,展示国内优势纤维技术实力;同时联动国内创新面料企业,搭建精准对接通道。二是打造有话题性与记忆点的发布会,兼顾行业与消费需求,一方面深挖纤维产品亮点,吸引面料、品牌等下游伙伴;另一方面联合第三方团队,在活动策划、宣传推广等环节发力,打造兼具行业影响力与大众传播度的记忆点,提升发布会整体传播效果。
  “年满 14 周岁的中国纤维流行趋势,要通过持续创新、聚焦年轻群体需求,积极防范品牌老化,保持年轻化活力;通过明确产品研发方向、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强化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要不断提升影响力,既为下游产业提供创新素材与卖点定义,又紧扣绿色、‘双碳’等国家战略,并在国际舞台分享趋势研究成果,展现中国纺织化纤工业软实力。”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说道。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