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707114549.jpg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中国纺织印染如何提升产业竞争力?
文章来源: 2025-07-24


  当前,世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多维度变革力量正在重塑全球产业布局和竞争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及新质生产力的不断涌现正推动纺织行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新的科技创新和产业范式转变也为中国纺织“换道超车”嵌入全球产业链高端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印染行业作为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中提升产业竞争力?
  为深入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对产业发展生态的影响,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印染行业发展,以新发展格局为战略引领,推动印染行业实现安全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双提升,2025年7月22日,由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主办、绍兴市柯桥区纺织工业设计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绍兴市柯桥区印染工业协会协办的“中国印染大会暨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七届三次理事会、第13届全国印染行业管理创新年会”在绍兴市柯桥区隆重召开。
  大会开幕
  定调发展航向,立足新形势探索新路径
  中国印染,引领全球。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节点,印染产业的突破发展将为中国纺织工业实现质态跃迁注入核心动力,助力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持续攀升。
  纺织产业是绍兴最具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印染是绍兴纺织最具硬核实力的关键环节。中共绍兴市委书记施惠芳表示,近年来,绍兴持续放大“产业+市场+科创”核心优势,牵头成功创建环杭州湾现代纺织服装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以跨域整合优化产业布局,以科技创新激发动能活力,以数智赋能引领效率变革,以标准管控推动绿色发展,蓝印时尚小镇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印染基地。
  放眼未来,施惠芳指出,绍兴将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现代纺织服装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为抓手,努力打造纺织印染产业总部经济集聚地、创意设计策源地、新质业态先发地。期待与中国印染行业协会进一步加强合作,助力绍兴更好把握国际形势、潮流趋势、AI大势,持续强化产业升级、标准制定、市场拓展,让柯桥印染这张靓丽名片,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当前中国纺织工业正进入质态跃迁的关键期,以科技、时尚、绿色、健康为新坐标,重塑产业价值体系与发展优势。其中,印染作为产业链上创新密集、价值密集的关键环节,凭借‘凝结科技之强、诠释时尚之美、落地绿色之实、担当健康之责’的核心作用,成为推动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表示,近年来,中国印染行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已经形成全球比较优势和引领能力。孙瑞哲强调,受社会关注度提升、环境约束强化、发展期望提高等多重因素影响,印染仍是行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的“关键所在”与“瓶颈所在”。
  面对挑战,孙瑞哲提出需立足新形势探索新路径,通过“主动识变、科学应变、积极求变”破解发展难题:一是适应新的创新生态,强化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二是把握新的市场特征,精准对接消费升级需求;三是融入新的规则体系,提升产业合规竞争力。展望未来,印染行业发展将锚定国内大循环基本点,在内外循环深度衔接、供需动态平衡中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以价值为核心打造高端供给,以生态为优先厚植绿色底蕴,以协同为路径延展发展空间。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作《印染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纺织工业创造新质生产力》的主旨报告。2024年纺织行业运行稳中向好,2025年1-5月纺织行业运行开局良好,当前,纺织行业已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科技创新显著强化、组织形态持续优化、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在李陵申看来,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包括产品创新、生产技术创新、产业模式创新、制造系统集成创新四个层次内涵。当前,我国印染行业已从“卡脖子”环节发展成为纺织产业链上的关键优势环节,印染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必由之路。
  李陵申表示,科技创新强基纺织现代产业体系,行业科技新质生产力要聚焦四个主要方向:以高端转型助推基础产业优化升级,以数字智能技术赋能产业提质增效,以绿色低碳技术实现行业绿色持续发展,以跨界协同创新持续拓展产业边界。印染行业是纺织工业最可能创造新质生产力的行业之一,针对印染行业在逆周期发展下的创建新质生产力路径,李陵申提出:加大研发投入,真正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产业转型,破立并举,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强“新三品战略”,从短缺经济到过剩经济过程中思维方式的范式转变;固本培元,基于技术与经济性竞争优势下的基业常青。
  大会开幕仪式由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会长林琳主持。
  主题大会
  三十年再出发,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5年,是中国印染行业协会成立30周年。三十年来,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始终与行业同频共振、互融共进,秉持服务政府需要、满足社会需求、促进行业发展、帮扶企业成长的初心和使命,围绕服务会员企业和行业发展需求,坚持以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管理升级为重点,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在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和高质量发展中做了很多有目共睹、卓有成效的工作。
  “三十年来,柯桥印染经历了桑田织就产业根基的萌芽起步期,市场驱动产业扩张的快速发展期,壮士断腕重塑格局的集聚升级期,科技赋能产业腾飞的高质量发展期。”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钧就“柯桥印染行业30年发展成就”进行了介绍。未来,柯桥将深化现代纺织集群建设,放大“产业+市场+科创”优势,向“世界级产业基地、世界级大市场、世界级科创平台”迈进,向“新”而行,增强产业变革力,向“高”而攀,增强产业竞争力,向“绿”而生,增强产业引领力。更加坚定“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的发展使命。
  为加快推进印染行业全面绿色转型,培育和发展富有绿色内涵的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行业发展的“含绿量”,会上,由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发起,并偕同地方协会、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联合共同发布《印染行业全面绿色低碳发展倡议书》,明确四大行动方向: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引领绿色低碳转型;二是升级工艺设备,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三是加强供应管控,构建绿色供应链生态;四是落实主体责任,筑牢生态环境底线。
  对于全球纺织人而言,绍兴柯桥是“面料的天堂”,拥有五万余种经营品类,细分款式不计其数,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如何在庞大的面料宝藏中快速精准找出自己所需的产品和工厂呢?AI时代,柯桥这座永远敢为人先的“国际纺都”,再次交出满意答卷。活动现场发布了《纺织产业首个AI大模型——“AI布”》1.0版本,大模型中的数据库汇聚面料信息30余万条、产业工程师8.5万余名、技术成果1.8万余项,构建开放、互联、智能的数字化生态系统,目前已开放了找面料、找工厂、找技术、找人才、找政策、找展会以及生成产业分析报告七大板块。
  “上半年,我国经济发展超预期、向新向好,发展新动能加快壮大。虽然外部环境变化带来不少困难,但我国经济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发展前景长期看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以《当前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形势及对纺织印染行业的含义》为题,并结合行业发展,就美国对等关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态以及下半年全球贸易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针对当前形势发展,他建议,企业要做好供应链关系与价格机制梳理,针对重点区域强化价格影响能力,加强已有关税应对经验教训学习,关注技术创新应用与跨区域协同,关注国内市场发展特点响应需求以及防止内卷式竞争和踩踏式走出去。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副会长董淑秀主持理事会相关议程。她宣读了《关于增补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理事单位、理事的议案》等文件,大会选举表决通过了上述议案。
  会上为协会新增特邀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颁发了铜牌。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会长林琳作《我国印染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及协会工作报告》。她分析指出,2025年1-5月,我国印染行业经济运行保持基本平稳,印染布产量实现小幅增长,外贸展现较强韧性,主要产品出口呈现“量升价跌”态势,行业经济效益承压回升,但运行质量有所下降。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印染协会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驱动、以服务为宗旨,围绕服务产业需求、搭建交流平台,聚焦关键技术、树立典型示范,深化产业研究、加强市场调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传递行业声音,加强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务实高效地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工作,有力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和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未来,协会将继续坚守服务好政府、服务好行业、服务好企业的初心,围绕“科技、时尚、绿色、健康”产业新定位,开展专业化、差异化、个性化特色服务,不断提升协会引领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主题大会环节由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怀东主持。
  创新年会
  纺织企业如何进行国际化布局?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国际贸易办公室主任赵明霞作题为《纺织行业国际供应链格局与贸易形势》的报告。她指出,2025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出口承压,但呈现良好韧性,1-6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1439.8亿美元,同比增长0.8%。现阶段我国纺织行业海外布局以服装、棉纺织、针织为主,近两年正在呈现全产业链延伸的趋向。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关税水平总体趋于升高、贸易环境不确定性上升是影响我国纺织行业外贸发展的主要因素,未来,国际供应链采购及生产布局将更趋多元化。我国纺织行业要深化外贸转型升级,有序推进海外投资布局,增强产业布局体系协同性,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柬埔寨中国纺织协会会长何恩佳作题为《柬埔寨纺织品服装供应链稳定与安全》的报告。柬埔寨中国纺织协会会长何恩佳详细介绍了柬埔寨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优势与协会助力方向,凸显其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他表示,柬埔寨在招商引资方面具备多重核心优势:社会政治及宏观经济保持稳定,投资法律体系完善且税收优惠政策丰厚;供应链衔接顺畅,基础设施条件良好;可享受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惠市场准入待遇,叠加全球采购战略转型机遇,产业发展潜力显著。同时,柬埔寨在劳工合规方面口碑良好,为企业运营提供了稳定环境。
  浙江米娜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魏长军作题为《全球纺织行业的思考与非洲实践》的报告,围绕纺织时尚、纺织材料、纺织产能分享了全球纺织行业现状。2011年,米娜纺织与埃塞俄比亚合伙人联合收购了埃塞俄比亚最大的原国有织布厂及纺纱厂Arbaminch Textile Share Company;2014年,规划第一期项目,与合伙人在埃塞俄比亚首都近郊投建印染厂;目前正在筹备第二期项目。同时,魏长军围绕明确投资方向、国际化视野、循序渐进、注意地缘战略影响、合法合规性、社会责任建设、尊重当地文化风俗等方面分享了在埃塞俄比亚投资建厂心得。
  如何通过AI赋能印染产业变革?

  浙江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副院长向忠作题为《未来已来,AI驱动纺织印染产业变革》的报告。他表示,当前,AI赋能纺织智能制造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传感器、计算机视觉、大数据以及AIGC等领域,通过技术突破推动纺织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化升级。对于未来发展,他明确了三大重点方向:一是攻关印染关键工艺参数在线传输技术,二是推进数据与模型双驱动的印染装备孪生体开发,三是研发大规模印染生产智能排产与调度系统,以技术创新持续引领产业变革。
  常州宏大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顾仁作题为《AI技术赋能印染智能制造》的报告。他介绍,作为国内纺机装备人工智能研究的先行者,宏大智慧近年来持续深耕机器视觉、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及自动化控制等前沿技术,自主研发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定形智慧系统集感知、预测与优化于一体,实现定形全过程的实时感知、智能判断与动态调节。其2024年发布的HK-AI印染人工智能大模型,更是开启了印染行业智能制造的新时代。
  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黄大源作题为《印染企业的智能化升级路径》的报告。他指出,凤竹安东新厂通过生产管控、物料输送、能碳管理三方面来实现智能化升级。在生产管控中引进ERP/MES系统、设备运维管理系统等,在物料输送方面引入智能仓储系统、5G+AGV智能车间物料运转系统等,在能碳管理方面通过引进智慧能碳管理系统、智慧污水管理系统等智能化系统来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立信染整机械(广东)有限公司技术服务经理张爵龙围绕中控系统、远程运维系统、染整AI助手、全流程数字化系统、数字孪生系统、染整辅助机器人等立信重点发展的智能化和自动化项目分享了全流程、绿色、低碳、数字化染整智能化实践方案。其中,中控系统SmartCentre兼容染整全线设备;远程运维系统,可为客户量身定制解决方案;染整辅助机器人贯穿产品从坯布仓库到成品仓库全流程。
  上海嘉麟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总师室主任王俊丽作题为《嘉麟杰户外服装面料全流程数智协同智能工厂建设经验分享》的报告。她介绍,通过打造户外服装面料全流程数智协同智能工厂,嘉麟杰不仅实现了数字基础设施集成、产品数字化设计及仿真运用、自动配色研发系统、智能化在线运行监测、智能仓储、质量精准追溯、能耗数据检测等场景创新,更做到了数据大屏和BI分析助力数字决策、成衣全流程自动化。
  如何通过AI驱动配色效率革命,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全链路优化?德塔颜色商贸(上海)有限公司整合项目经理黄健表示,传统的实验室工作流程数据传输主要依靠人工导入,速度慢,经常发生手写错误,德塔颜色(DATACOLOR)推出的Textile Lab Manager采用全数字化流程,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自动传输,涵盖任务管理、配方流程卡、配方色彩趋势、自动找色修色、智能配色、移动端应用等模块,以及对色标准/颜色补偿、手动调方、组合配色、助剂智能推荐、员工效率统计报表、各类标签列印等功能。
  东华大学YP色彩研究中心主任许仲哲从决策者的智慧、管理学百年争论——管人或流程、计件制及责任制、人才培育、电脑测配色、自动滴液机、打色机、灯箱耗材及设备维护保养等方面,分享了印染实验室智慧流程及设备管理,并提出供应链标准化色彩管理技能培训解决方案。未来东华大学还将在色彩管理、人才培养、色卡定制和科研合作四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色彩空间技术数字化。
  宏大·第13届全国印染行业管理创新年会由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王建明主持。
  7月23日,主办方组织与会代表赴浙江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七色彩虹科技有限公司参观交流。在全球产业格局重构的背景下,中国印染企业加速向产业链高端跃升,实现从“规模领先”到“价值引领”的战略升级。本次大会不仅为中国印染行业锚定了“十五五”期间科技、时尚、绿色、健康的发展坐标,更深刻诠释了传统制造业通过新质生产力实现质态跃迁的实践路径。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