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707114549.jpg
源天生物T2T|酶活性提升2000倍,生物酶法技术领衔纺织循环经济3.0时代!
文章来源: 2025-07-11


  本刊记者-王利
  当前,中国纺织正围绕“科技、时尚、绿色、健康”新定位,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绿色”成为构建现代纺织产业体系的生态基座与价值底色。然而,逐年增加的废旧纺织品却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亟待跨越的挑战。
源天生物再生PET纱线
  据权威统计,我国废旧纺织品存量近4亿吨,每年新增2000多万吨。其中,以石油基为原料的化学纤维占比80%以上,有效回收率仅为20%左右。由化纤制成的纺织品,在自然状态下不易降解,如果被焚烧或填埋,既占用资源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如何让废旧纺织品从“环境负担”变为“资源宝藏”?循环利用是不二选择。
  作为国内首家PET生物酶法再生企业,成立于2022年的源天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率先研发出高效、专一的PET降解酶,实现了各类PET塑料的降解与无限循环利用,是全球首家以生物法循环技术通过GRS认定的企业。源天生物的创立犹如一颗璀璨新星,以全球领先的生物酶法再生PET技术划破纺织循环再生领域的苍穹,用科技重新定义废旧纺织品的生命轨迹,解锁废料背后潜藏的经济与生态双重机遇,引领着纺织行业循环经济跨入3.0新时代。
  破解三大难题: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跨越
  源天生物的研发团队主要来自于天津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包含酶工程、基因工程、生物信息等多领域人才。作为天津大学副研究员/博导,尤生萍与团队经过长达6年的不懈钻研,终于在2022年成功研发出高性能PET降解酶,实现了单酶降解直接获取单体r PTA和r EG的突破。为了将这一技术推向商业化,尤生萍带领团队走上了创业之路。
  如何跨越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鸿沟?公司董事长兼CEO尤生萍表示,这个过程中团队面临并克服了无数挑战,其中酶改造、全流程工艺体系、规模放大是三大关键难题。
  如何提升酶的活性?“在研究这个课题初,我们发现能够实现PET降解的酶有几百种,但绝大部分活性都非常低,团队通过层层筛选,不断缩小范围,锁定10余种具有选择性和专一性的PET酶,然而所展现出的活性只有几十毫克每升,与产业化需求相差上万倍。”尤生萍表示,为攻克这一难题,团队大胆创新,借助AI技术搭建了包含50多万个样本的“AI超酶工厂”,借助AI算法和模型,通过酶结构分析和微结构精准调控,实现酶的三级结构迭代重构,使酶活性提高近2000倍,解决了天然酶性能不足的问题,实现了酶的“超进化”,为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何优化全流程工艺体系?实现生物酶法再生PET技术产业化不仅需要高活性的酶,还需优化从发酵产酶、酶解到纯化等全流程工艺体系,如:在产酶环节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生产酶,在纯化环节如何对颜色多样的纺织废料进行脱色,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我们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建立了酶基础改造-酶应用工艺开发-生物制造产业化的全流程中试平台,构建了完整的‘废PET回收-酶解提纯-产品再生’工艺路线,实现了全流程工艺的协同优化,确保技术的高效转化与应用。”尤生萍说道。
PET降解酶
  如何实现规模放大?从实验室的试管到产业化的规模生产,这条路充满各种挑战。源天团队从实验室里的1.5毫升,逐步放大到100毫升、5升、100 升直至1.5m3,实现了一百万倍规模放大,最终建成300吨/年的rPTA生产线。在这个过程中,团队不断攻坚克难,如设备故障、工艺衔接等,凭借坚定的决心和团队协作,成功实现了从实验室小试到产业化规模生产的跨越,标志着源天生物在产业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筑牢三大优势:从有限消耗到无限循环的新生
  在循环再生技术路径迭代的进程中,物理法与化学法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而生物酶法技术的突破,正以颠覆性姿态重构纺织行业技术格局。如果说利用废弃塑料瓶片生产再生聚酯纤维的物理法是纺织行业循环经济的1.0时代,从“纺织品到纺织品”(Textile to Textile,T2T)的化学法是2.0时代,那么,源天生物让废旧纺织品变身为高价值新材料并实现无限循环的生物酶法,无疑正引领纺织行业循环经济迈入3.0时代。
源天生物生物酶法再生rPTA
  纵观纺织循环再生领域发展现状,物理回收技术虽成熟,但原料受限且回收后性能下降;化学回收则能耗高、流程复杂,尤其是对于混纺类产品的处理相对困难。相比之下,源天生物采用的生物酶法回收技术展现出了巨大潜力。
  尤生萍告诉记者,该技术利用水解酶对PET进行降解回收,具有三大显著优势:一是原材料适配性强,可在常温常压下降解涤纶织物、饮料瓶、PET膜等各类含PET材料,实现全品类回收;二是降解产物纯净,通过生物催化深度降解生成rPTA和rMEG,且整个工艺采用水体系,并通过资源循环利用间接降低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减排幅度预估可达60%;三是最终产品NEOPET™品质高,可广泛应用于纤维级、食品级、膜级等终端产品,真正实现“变废为宝”,让废弃塑料在生态系统中周而复始地流转,生生不息。
源天生物 生物酶法再生 NEOPET™
  据源天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副总经理姜纲文介绍,源天生物还攻克了涤棉、涤氨等混纺材料回收技术难题,填补行业空白,解决了传统回收难以分离的行业痛点。如涤棉混纺,可通过高效专一的PET降解酶定向降解PET组分,保留棉花纤维完整性,实现涤纶单体回收;涤氨混纺可通过温和的解聚技术,酶解后氨纶弹性保留率>90%,可应用于运动服饰及医疗产业。
  对于源天生物而言,废旧纺织品不是终点,而是新商业文明的起点。尤生萍表示,目前源天生物已建成国际首套300吨/年r PTA生产线,并在纺织领域率先完成闭环回收体系,完成了r PTA—NEOPET™—纺丝—织布—成衣成鞋的系列验证,如同为每一件废旧纺织品安装了T2T无限循环的“重启键”。同时,还向高端聚酯领域、汽车、包装领域纵深突破,完成汽车安全气囊工业丝降解验证,产出全球首个废弃纺织物酶法再生PET瓶,致力于以生物之力打造绿色制造新范式。
  走好三步大棋:从本土化迈向全球化的布局
源天生物300吨级酶法再生产线
  当前,全球范围内涌现出众多关于酶法再生聚酯的研究成果,但真正实现产业化的公司却寥寥无几。据姜纲文介绍,目前全球仅有数家企业涉足PET酶法再生的产业化,其中法国的Carbios公司冲锋在前,而源天生物作为后起之秀则一骑红尘领跑行业,成为中国首家成功研发并实现PET生物酶解技术产业化的企业。面向未来,源天生物科学布局了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三步大棋,剑指全球塑料循环再生市场蓝海。
  目前,源天生物300吨/年再生PTA产线已经在稳定批量生产中,全部以废旧纺织品为原料。源天生物要走的第一步正是规模化扩张,正全力推进 5000 吨产线的规划与建设,预计明年年中可实现投产。同时,公司积极与天津市政府沟通,布局十万吨级产线,计划在五年内完成建设。这一系列产能扩张举措,将为公司的市场拓展提供坚实的产能基础,抢占国内再生PET高端市场。
生物酶法再生服装
  源天生物要走的第二步则是全球化布局。据了解,该公司计划与股东万斯携手,布局澳大利亚市场。此外,欧洲、东南亚等地区也在公司的全球布局版图之中,预计每个海外工厂规模在十万吨左右,快速实现100万吨产能规模,提升中国品牌在全球纺织再生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而源天生物要走的第三步是集团化运营。尤生萍表示,源天生物最终目标是成为生物法再生领域全球规模最大的龙头企业,在专注于涤纶再生的基础上,基于塑料降解的大方向,搭建自己的研究院,向其他品类的塑料循环再生发力,通过多元化发展战略,使源天生物形成大型的塑料回收再生集团化企业,让世界看到中国科技的力量。
  今年正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跨过二十载春秋、《巴黎协定》迎来十周年之际,在这个关键时点,源天生物正以颠覆性创新技术推动纺织行业绿色转型,通过生物酶法再生PET技术的产业化突破,为全球纺织循环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