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北京时装周,这确实“很北京”!
文章来源: 2022-09-28


  一边是千年古都、文化名城辉煌的过往,一边是2035年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2050年成为弘扬中华文明和引领时代潮流的世界文脉标志的宏大目标,那么到今年只有七年的北京时装周如何促进时尚产业和这座城市的发展融合、共生,甚至是赋能城市更新,无疑是巨大的考验。应该说,经过多年的努力,北京时装周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甚至可能成为其他城市举办时装周,推进时尚产业发展的宝贵参考和借鉴。因为年轻的北京时装周不想成为匆匆过客,更不愿只是孤芳自赏,而是真正要成为这座城市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展中华国运,文化气象
  作为首都,以北京命名的时装周意味着不仅要代表北京,更要体现国家气象,彰显大国底蕴,所以这种使命担当、社会责任早就蕴藏在了北京时装周的基因里。根植于首都博大精深文化底蕴的北京时装周,一直以来将“文化+时尚”作为主要出发点之一。回顾过往的时装周,以文创、非遗相关主题的时尚发布秀、展览、论坛不断创造惊喜,激活中华传统文化技艺在当今时代的全新生命力。
  从本届北京时装周流行发布的品牌看,无论是“中华老字号”、“北京老字号”,还是知名非遗推广大使,新锐原创设计力量,作品之中无不充满文化自信之美。“雪莲·房莹高级定制大秀”用羊绒演绎传统文化的当代风韵,北京京工服装集团有限公司的“永定•和”时尚大秀,将北京的母亲河西山永定河文化与中华“和”文化相融合,GRACE CHEN高定时装秀则让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博物馆、走出大山,而以“致敬冬奥”为主题的安踏大秀又在这份自信中增添了“时尚+运动”的韵味……在基于民族文化自信的视角下,时装周的舞台上一直上演着传统文化纵深探索,新元素不断注入,创意更为多元的精彩一幕。
  做城市时尚消费的引领者
  当王府井成为北京时装周永久会场,张家湾设计小镇作为北京时装周以及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时,北京时装周与北京是彻底分不开了。北京时装周诞生之日起,从幽幽古迹的故宫博物院宝蕴楼、太庙,到国家博物馆、王府井步行街、前门大街、南锣鼓巷等知名景点,再到首钢园、隆福文化中心、望京小街、张家湾设计小镇等时尚文化新地标,不仅成为了北京时装周举办过近百场官方活动的场地,而且还成为了普通人打卡消费的聚集地,这种叠加其实并不偶然。
  古老的北京发展到今天的时尚、国际化是因为从不拒绝改变,北京人的生活方式也在微调中不断迭代翻新,越来越多的个体与品牌开始构建与当地文化的情感链接,用商业内容力助推城市更新和消费升级。而北京时装周更致力于将国潮文化融入城市生活,以国潮文化带动时尚消费模式,以全方位多角度的时尚之力锻造文化自信,让北京永葆文化之魅力。
  打造城市时尚潮流亮点
  时装周是不是只是专业人士的秀场?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北京时装周越来越让人眼花缭乱,越来越感到凡是时尚、潮流的内容都会亮相于此。发展至今的北京时装周在不断建构的同时又在努力打破圈层、突破壁垒和定势,既在重构时装周的新内涵,更是重构时尚文化的新格局。
  本届北京时装周似乎打造了一个充满时尚潮流气息的魅力魔方:WEEKUP潮流展是集创意展览、时尚消费、商务对接及主题活动为一体的新势力时尚商业展售平台;时尚北京展则聚焦文化,进行非遗再设计项目成果、创新产品展;北京时装周国际影像展展示了北京时装周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及国内外新势力影像艺术家作品展,还有潮玩造物博览会时尚潮玩嘉年华、潮流艺术展……在扩展外延的过程中,除了缤纷多彩之外,你不会觉得违和,反而相信这才是时装周应有的样子。
  融入城市文化、经济体系
  北京的魅力不仅仅是中国的首都、一座一线城市,更在于身处其中的人可以离时尚最近、离文化最近,也离世界最近。国家级盛会纷至沓来,目不暇接是它永不褪色的基调。2022年,北京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双奥之城”成功举办了冬季奥运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又在金秋时节盛大开幕。服贸会热潮未落,北京时装周又接棒起跑,成为2022北京消费季“时尚北京”以及第十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艺术京城”板块重点活动之一。而北京时装周落下帷幕的同时2022北京国际设计周又将正式开启。环环相扣,异彩纷呈。
  可以说北京时装周已经开始融入进北京的文化体系、经济体系之中,营造出多元立体的时尚消费氛围的同时,又深度扩张了时尚首都的容积率和影响力。假以时日,必将成为北京这座时尚之都谱系中一颗耀眼的星辰。
  未来可期,“潮”向未来!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