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国家文化数字化上升到战略高度,纺织非遗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将提速
文章来源: 2022-05-25


  本刊记者-郝杰

  文化数字化现已势在必行。5月22日,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意见》中也提出了8项重点任务,以推动数字化战略能够顺利实施。
  《意见》显示,到“十四五”时期末,将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首先要建设数据库与基础设施。《意见》提出,统筹利用文化领域已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所形成的成果,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而在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方面,则依托现有有线电视网络设施、广电5G网络和互联互通平台,形成国家文化专网,并鼓励多元主体依托国家文化专网,共同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
  《意见》同时要求加快文化数字化建设标准研究制定,健全文化资源数据分享动力机制,研究制定扶持文化数字化建设的产业政策,落实和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在文化数字化建设领域布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这也是《意见》提出的八项重点任务之一。
  有专家认为,中华文化全景呈现,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华文化借助数字化工具实现全民共享的体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纺织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务院已公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557项,按申报地区或单位进行逐一统计,共计3610个子项,据行业分类统计纺织类非遗237项。
  《“十四五”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行业性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在保护与利用纺织非遗代表性项目资源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传承、创新与发展链条体系,初步彰显纺织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与美化生活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服务国家相关重大战略作用开始显现;依靠产业化、市场化和行业服务与传播平台,让纺织非遗时尚化、功能化形态深入生活,让百姓有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发挥纺织非遗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积极作用。
  纺织非遗工作也提出,充分利用国家非遗资源调查成果和已公布的各级代表性项目分布情况,参考国家关于非遗项目分类体系,按照纺织产业链的主体结构,基本建立纺、织、染、印、绣和民族服饰,国家、省区、市和县四级纺织非遗资源信息库,具体包括项目名称、分布层级、代表性传承人和保护单位等,作为把非遗工作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基本依据。加强与各级文旅部门、高等院校、出版传播和信息机构合作,应用数字化手段和查询方式,建立统一的纺织非遗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确保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更新,提高资源库的数字化保护水平和使用效率。
  显然,由国家顶层设计把文化数字化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这对于纺织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为“科技、时尚、绿色”纺织强国和新时代行业新定位筑牢文化软实力根基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