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丝股份总工程师陈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载誉归来 |
11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江苏苏丝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松光荣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并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颁发的荣誉证书和奖章。宿迁市仅有4人获此殊荣,泗阳县仅他一人得到了这个荣誉。 陈松 在国内外丝绸行业,人们提到中国丝绸,就知道全国丝绸行业的排头兵是江苏苏丝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提到苏丝股份,人们就知道苏丝股份近年来的发展得益于新产品倍出的科技创新;提到苏丝股份的科技创新,人们就会称赞起该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头雁――总工程师陈松。 1970年4月,陈松出生在江苏省泗阳县来安乡的一个农民家庭。1992年7月,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纺织工程系,同年分配在时名为泗阳绢纺厂(即苏丝股份)生产技术科任技术员。2001年12月,出任江苏泗绢集团有限公司(苏丝股份)总工程师至今。 陈松同志参加工作后,就长期潜心于丝绸理论的学习和丝绸工艺的研究。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总要抽出三、四个小时进行丝绸生产技术等学科的理论探讨,并能将其渊博的理论知识与本企业的生产工作实际相结合,撰写一些富有价值的论文用于指导企业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的提高。《集聚纺系统在绢纺细纱机中的应用》、《高支绢丝生产工艺探究》等论文还被《中国丝绸》、《江苏纺织》和《江苏丝绸》等杂志所釆用。他作为国家丝绸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参与制定了国家生产技术标准2项,主持制定了国家丝绸行业标准1项,参与制定了国家丝绸行业标准7项。这些技术标准对中国丝绸行业的技术水平提升,以及产品质量的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由陈松组织承担的“功能化、差别化、多组分高档绢纺产品研发及产业化”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扩充了丝绸产品的使用范围,提升了行业的竞争力,提高了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在本公司实施后实现销售8亿元,利税3280万元,创汇1200万美元。他组织生产技术人员开展了色纺绢丝的工艺研究,将部分染料加工的绢丝色牢度提高了0.5-1个级别。目前,色纺绢丝已成为了公司的一个核心产品,每吨色纺绢丝价格比本白绢丝高4万元左右,每年可增加利润100万元;他组织研制的400支高支绢丝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宿迁市人民政府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突破了绢纺纱线的极限可纺支数,是绢纺行业的一个重大科技成果。 陈松在工作中能大胆创新,在新品开发上,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开发及运用上,多次获省市科技进步奖。他所主持研究的高档桑蚕丝与新型纤维混纺纱生产线建设项目,目前已实施完毕,在本公司将年产200吨高档桑蚕丝与新型纤维混纺纱,年增加效益为1000万元。他所主持研究的茧类原料中温精练工艺技术已在全国大部分绢纺生产企业中应用,可将绢纺原料制成率提高3%。仅在本公司使用每年就新增效益400万元。陈松组织公司生产技术人员先后开发成功了120Nm/2精梳纺绢丝、“棉/莫代尔/桑蚕丝(C/M/S)衬衫面料”、绵柔蚕丝被等八十多项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多种新产品生产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填补了国内科技空白,在本公司投入生产后,每年新增效益400万元。 多年来,陈松同志为苏丝股份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持续领先全国同行,为振兴中国丝绸产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了国内外丝绸界和公司广大员工的一致好评。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