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707114549.jpg
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申报启动,纺织相关已有七处进入遗产名单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20-04-17


  本刊记者-郝杰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文组织开展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工作,申报范围主要包括:

  1980年前建成的厂房、车间、矿区等生产和储运设施,以及其他与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申请国家工业遗产需工业特色鲜明、工业文化价值突出、遗产主体保存状况良好、产权关系明晰。 

  通知中还强调,申报项目还必须具备“在中国历史或行业历史上有标志性意义”、“具有代表性的工业生产技术”、“具备丰厚的工业文化内涵”、“具备良好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基础”等5项条件。同时,将按属地原则申报国家工业遗产,遗产所有权人为申报主体,填写《国家工业遗产申请书》后还需经当地县级或市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向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据悉,材料报送时间截至2020年6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委托专业机构对本次申报情况进行评审,经审查、公示、核定后向社会公布。

  据了解,工信部自2017年起开展国家工业遗产认定,迄今为止,工信部先后认定了三批共102个国家工业遗产,其中,有7个纺织相关工业遗产项目位列其中,分别为:第一批认定的宝鸡申新纱厂、菱湖丝厂,第二批的国营751厂、大生纱厂、青岛国棉五厂,以及第三批的高平丝织印染厂、常州恒源畅厂。

  工业遗产是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留存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是我国工业文明的见证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作坊、车间、厂房、矿区等生产储运设施,和与之相关的生活设施、生产工具、机器设备等物质遗存,以及生产工艺知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非物质遗存。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对全国工业遗产摸底调查显示,全国尚存工业遗产近千处,从行业领域看,原材料领域工业遗产占比超过1/3,装备制造、消费品领域工业遗产占比均超过1/5。

  作为母亲工业,纺织工业为我国的工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产,成为了行业发展的见证。在青岛颇受欢迎的纺织谷就是在国棉五厂旧址上对其进行全面修复和创新利用建成的。该厂拥有80余年历史的水塔、纺织设备、锯齿形主体厂房、老井、铁路专线桥、溴化锂冷却塔等10个核心物项都已成为保护利用的重点。纺织谷在老纺织厂遗址景点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建设了以纺织博物馆为龙头的生态场馆、百年秀场、会展中心、时光长廊、红砖长廊、画家工作室等,将文创融入工业旅游,全面发掘工业遗产的文化、经济、科技、社会价值。如今的纺织谷,不仅成为一个创新性纺织产业园,还是一个国家纺织服装集成创新平台、一个城市时尚生活体验中心和一个标志性工业旅游的目的地。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