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2018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十大年度人物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8-12-26


年度精锐榜|2018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十大年度人物

 

十大年度人物 

2018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年度精锐榜

本刊记者-郭春花 吕杨 郝杰 万晗  赵国玲 李芳 袁春妹

  他们是企业的领军人,是产业的拓荒者,亦是所在领域的佼佼者。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他们用以身作则的实际行动影响着纺织人,推动着产业不断向前。正是他们在各自岗位的兢兢业业,才成就了中国纺织产业的辉煌业绩。

  (以下顺序按汉语拼音首字母排序) 

年度精锐榜|2018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十大年度人物

  陈飞 

  福建永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 

  他从一名小小的业务员做起,带领着员工们勇敢挑战,奋力拼搏,闯出一片天地,为锦江科技的发展壮大乃至长乐地区锦纶行业的转型升级做出了贡献。

  在陈飞的主导下,福建永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锦江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完成了对浙江蓝孔雀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收购,这对于公司的科技创新、产品打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公司安全与持续改善委员会主任,陈飞一直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态度谨慎对待。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全年共组织了102次安全检查,329项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整改,大大降低了生产经营风险。

  为进一步推动公司“提案改善”工作落地,在陈飞的主导下,2018年公司共收集到2886个提案,提案效益目标突破了8000万元,为公司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大幅提高了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

  2016年,锦江开展原液着色聚酰胺纤维产业化技术研究。2017年,锦江原液着色纤维销售达1800多吨,实现废水减排57600吨、二氧化钛减排2160吨,节省电耗41万千瓦时,减少蒸汽消耗6300立方米。2018年,锦江在已开发出常规规格的锦康纱的基础上,继续通过设备改造与技术改进,制备多种规格的锦康纱。该产品与技术为国内首创,实现了锦纶纤维的多功能复合与多规格生产,引领了锦纶纤维高端化、功能性的开发方向。

  鉴于公司在品牌营销、科研创新方面的持续投入,2018年锦江获得了“2018年亚洲品牌500强”、“2018年工信部单项冠军企业”、“2018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福州市工业发展十佳民营企业”等荣誉。

  作为福州市长乐区化纤纺织协会会长,陈飞时刻关注着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2018年,陈飞代表协会多次与政府部门沟通,督促供电部门加强电力投入改造、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及时化解了长乐化纤行业的用电难题。 

年度精锐榜|2018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十大年度人物

  陈亮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助力中国实现碳纤维产业化的重点企业,光威复材打破了国外高性能碳纤维企业的长期垄断。在前期研发的基础上,陈亮带领企业坚持自主创新,一步步推动碳纤维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制定了“521”发展战略,即以“碳纤维、通用新材料、能源新材料、复合材料、装备制造”五大生产板块为主体,以“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平台为引擎,打造碳纤维产业园区,深度参与军民融合,努力发展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供应商。

  在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亮带领下,光威复材矢志不渝地突破国产碳纤维技术成果:光威复材提供的CCF700S碳纤维近日在我国某型号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上验证成功,标志着我国突破了国产干喷湿纺工艺碳纤维在重点武器型号等航天应用领域的技术瓶颈。

  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探索前行之路上,陈亮不忘初心,牢记强军报国使命,坚持奋斗在一线,今年,光威复材全资子公司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参与研制的科技部863项目“聚丙烯腈碳纤维石墨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6月份,光威复材在世界排名第一的风力发电设备生产商——维斯塔风电系统公司(维斯塔斯)2018供应商年度会议上荣获供应商最佳贡献奖。同时,双方确定将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风电领域展开更全面、更深入的合作。

  陈亮深刻认识到,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唯有努力创造。光威坚持产学研用,建立了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一系列科研平台,推动新技术的研发。2018年,光威复材荣获首届“师昌绪新材料技术奖”。此外,还连续举办“光威杯”大学生复合材料科技创新竞赛,为国家碳纤维复合材料培养顶尖人才。

年度精锐榜|2018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十大年度人物

  陈南梁 

  东华大学副校长 

  多年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陈南梁突破了多项关键材料及应用,促进了应用研究、技术创新。2018年,他获得了改革开放40年纺织行业突出贡献人物称号。

  今年,东华大学副校长陈南梁的相关科研成果再次成功应用于我国各类高性能卫星。比如,成功用于嫦娥四号“鹊桥”、北斗三号“吉星GEO-1”等。多年来,陈南梁在国家战略咨询及行业服务相关领域发挥了带头作用。

  他参与1项中国工程院重要咨询报告《我国纺织产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研究》研究和编制工作;参与完成《国家新材料年度报告-纺织基础材料》报告的编写工作;参与完成中国科协《纺织科学技术学科方向预测和技术路线图》报告的编制工作;参与完成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纺织与工程学科),提供产业决策咨询,引领行业的发展。

  陈南梁坚持围绕“四个意识”、“四个自信”,遵守党的纪律,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我,形成扎实的工作作风,立德树人,并在平时的教学、育人、科研及服务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助推纺织工程学科双一流学科建设,在产业用纺织品、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在高性能纤维特种织造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研究基础。他还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航天科技攻关项目及其他项目10余项;年度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指导硕博研究生20余名,培养带领青年教师及科研人员4名。同时,他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经编装备研发技术获得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深化了产教融合。

  此外,作为多个纺织行业分会的专家技术委员会主任、副会长等,他协助了多项活动的开展,推动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年度精锐榜|2018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十大年度人物

  丁军民 

  浙江三鼎织造有限公司总裁 

  在线带行业产品的定位逐渐向功能化转变的格局下,丁军民打破常规,推出的各项举措在公司生产运营过程中发挥出显著作用,逐步形成差异化可持续竞争新优势。

  浙江三鼎织造有限公司总裁丁军民始终根植于实业,用执着之心、勇敢之魄走着自己的发展之路。他坚持以市场客户为中心,以技术、管理创新为抓手;坚持质量品牌为先,以精品产品引导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新优势。2018年开发新产品300余款,投放市场推广130款,新品销售额达1000万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参与和主导《纺织品 弹性织带耐疲劳性能试验方法》、《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海水色牢度》的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会的评审,参与和主导《锦纶织带贸易加工标准》、《机织腰带》等标准的评审。2018年,丁军民被授予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领军人物称号,三鼎荣获了“全国纺织行业管理创新成果优秀奖”殊荣。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线带行业内的沟通交流缺乏平台和载体,丁军民本着“携手合作、和谐相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精神展开一系列交流活动。作为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线带分会会长,他带领班子着力为会员企业服务,体察织带企业难处,担当起领头人的责任和义务,协会的行业作用和影响力日益增强,对织带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线带分会也被中产协评为“优秀服务平台”。

  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积德行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年三鼎公司在六一儿童节购买食品及儿童用品,慰问义乌市福利院残疾儿童、孤儿50余名;中秋期间购买月饼和老人生活用品,慰问贫困地区敬老院老人100余名等公益活动,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丁军民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意识。

年度精锐榜|2018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十大年度人物

  杜兔平 

  北京宇田相变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8年,杜兔平以一个全球规模最大、相变材料种类最全的现代化工厂,以及24项专利授权等突出的成绩获得了行业人的一片赞誉。

  20年前,杜兔平在煤化工领域钻研技术,并开始关注相变材料的研发推广;5年前,他成立北京宇田相变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各温度段相变调温材料的研制;2018年,他仍走在相变材料的研发之路上,且道路越走越宽……

  在企业发展上,杜兔平发挥领头人作用,带领公司实现稳定高速发展,在沧州临港工业园区建立全世界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全、应用领域最广的相变储能材料生产基地。预计达产后将形成年产值20亿元,年创造利税6~8亿元。

  在产品创新上,他发挥指挥棒作用,引导整个研发团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现有相变储能微型单元、智能调温粘胶短纤为基础,进一步开发出芳香胶囊、变色胶囊、防蚊胶囊及智能调温粘胶长丝等其他调温纤维品种。这一年来,实现调温粘胶纤维七天连续生产,实现调温腈纶纤维和调温维纶纤维吨级稳定生产,实现芳香纤维、变色纤维和防蚊纤维百公斤级成功试产。

  在知识产权上,他运筹帷幄,以专利群和专利池的形式对公司的产品形成全方位保护。共申请国内专利51项,国际专利1项,获得国内授权专利24项。

  作为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杜兔平在指导学生学习研究的同时,不忘关注国内外相关领域前沿科学和先进技术。他所主持的北京市科技计划专项课题《基于无溶剂法制备无机相变微胶囊的双向调温PLA纤维》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万元奖励支持;他还带领研发团队荣获北京市昌平区“昌聚工程”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团队奖”第一名,并获得“创业人才奖”第三名。 

年度精锐榜|2018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十大年度人物

  顾仁 

  常州宏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是一个技术控,也是一个管理者,他提出常州宏大要针对行业痛点,既为印染企业技术提升提供了迫切需要的智能产品,又为印染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何优化染整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是常州宏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顾仁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常州宏大MSC-J轧余率在线测控系统针对行业的痛点问题进行了针对性开发,实现了布面带液量的数字化可控,使产品既能符合工艺要求,又可确保织物的功能性效果一致。

  只有精准的工艺数据化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实现工艺的重现。常州宏大INSHK-定型工艺执行系统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的。INSHK-定型工艺执行系统是通过智能化检测和控制烘房内循环热风温度及烘房内实际布面温度,实现精准的定形工艺,满足加工工艺的要求。该系统不但适用于敏感类纤维面料的高质量定型要求,还可进一步提高面料定型的一次成功率。

  2018年,常州宏大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研究院正式启动,当选新一届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印染机械分会执行会长单位……

  在顾仁看来,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不能仅限于简单的产品技术,而是要有更广阔的思维。关注产业链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要从产需合作的角度进行融合突破,研究出更多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式的创新团队,通过研究院让核心技术切实服务于行业企业的发展。

  一直以来,顾仁都以助力国内印染企业真正实现印染数字化为己任,从单机台工艺参数在线检测,到实现机组的智能化控制,再创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控制和网络化。常州宏大从点到线再到面,帮企业建成全数字化的工厂,助力国内印染企业逐步实现环保、高效的生产环境。

年度精锐榜|2018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十大年度人物

  胡亚非 

  武汉硚口区汉正街市场党工委书记

  在胡亚非的带领下,武汉汉正街疏解了非核心功能,形成“设计研发在内,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在外”的运营新模式,新版汉正街正在逐步形成。

  按照国家的要求,武汉市硚口区汉正街市场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坚定地进行城市核心区域功能再造和汉正街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坚定地走淘汰落后产能、引入新型业态、满足群众对时尚生活新需求的市场升级之路,着力打造时尚产业主阵地,使汉正街成为武汉长江主轴的核心亮点,成为武汉市最靓丽的时尚名片。在武汉汉正街市场管理委员会党工委书记胡亚非的带领下,汉正街正由传统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向中央服务区转型。经过一系列的整顿、升级,汉正街市场进入有序发展。关注企业的内核发展成为管委会、市场管理方的重要工作。随着设计、质量提升,原有的订货商层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吸引了哈尔滨、广州等地商户前来订货,森马、美特斯邦威等品牌企业也看中了汉派服装的研发制造能力,纷纷前来下单。

  2016年,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武汉纺织大学服装设计系副主任黄李勇在汉正街新开了自己的工作室;今年6月8日,首尔最大的品牌时尚购物中心——韩国apM商社集团签约进驻“天下第一街”汉正街,这是该集团在中国开设的首家分部;复星、绿地、香港恒隆等“大鳄”扎堆落户,武汉国际时尚中心、汉正街金融岛、绿地长江中心、恒隆广场等一批投资过百亿的现代商贸、金融项目落地,汉正街的商业版图彻底重构。

  如今,一项全新的历史使命落在汉正街肩上:成为“汉口之根、武汉之心、世界之窗”。按照这一定位,汉正街正在打造以时尚创意、现代金融、文化旅游休闲等为一体的世界级滨水中央服务区,唱响“时尚汉正”品牌。 

年度精锐榜|2018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十大年度人物

  聂晓光 

  河南省西平县委书记 

  聂晓光高度重视服装产业发展,把西平服装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培育,西平纺织服装产业集聚效应在2018年得到了集中体现。

  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聂晓光提出“打造平台,培育产业,加快集聚,形成集群”的思路,狠抓招商,引进项目,加快建设。目前,嫘祖服装新城·智尚工园已有歌锦服饰、华之诺服饰、蔚莱服饰、卡朱米羽绒服等40家企业签约入驻,服装企业快速集聚的态势已经形成,被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誉为“西平速度、西平现象”。智尚工园二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主要以用工500人以上的大型外贸企业为主。西平产业集聚区先后被评为全国服装产业转移试点园区、国家智慧型纺织产业园区试点。

  在优化环境、高效服务方面,西平县发挥河南人口大省优势,提供充足的用工服务。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充分发挥西平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制定出台了《西平县产业集聚区企业用工暂行办法》,依托县职教中心,大力实施“万名服装产业工人培训计划”,切实保障企业用工需求,解除企业用工方面的后顾之忧。同时,进一步完善产业集聚区路、水、电、气、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学校、医院、公交等生活服务设施,提升了承载力、服务力和吸引力。

  在提升产业层次方面,西平在8月底举办了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聂晓光任筹备领导小组组长,在有条不紊的办会之后,西平县共签约合作项目8个,总投资47.9亿元,签约项目数量、质量和投资规模与之前相比均有提高。同时,与虎门、宁波、大连3个服装产业发达地区的服装行业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拓宽了西平服装产业的发展空间。

  目前,西平正争创“全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全国纺织服装名城名镇”;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把西平服装产业培育成为年产值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倾力打造服装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年度精锐榜|2018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十大年度人物

  王林

  青岛中纺亿联时尚产业投资集团总经理

  他是青岛中纺亿联时尚产业投资集团的掌舵者,开辟了时尚产业发展的崭新模式;他是“东方时尚中心”的规划师,打造了一个产业互联互通、模块共生共荣的广阔平台。

  青岛中纺亿联时尚产业投资集团在总经理王林的引领下,逐步成长为一家立足时尚创意产业园区投资、开发、建设、运营的平台型企业。通过聚集产业资源、贯通产业链条、孵化产业项目、升级产业服务,构建时尚创意产业生态集群,实现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让时尚产业和时尚文化蓬勃发展。

  围绕整体战略目标,2018年王林策划并组织了一场以“时尚引领未来”为主题的大型时尚盛会——青岛西海岸东方时尚季,将中国青岛国际时装周、中国超级模特大赛总决赛、东方时尚主题论坛、时尚创意商品展四大板块中的系列活动,通过一场大型主题活动集中到一起,并使其中的板块与板块、活动与活动之间,产生互动和碰撞,继而探索产业进步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催生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契机。

  王林的大胆尝试,在青岛西海岸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东方时尚季期间,先后有上百家国内媒体发布和转发了活动相关内容;系列活动累计参与设计师137名,参展品牌企业86家,吸引观众万余人次来到现场,极大地促进了时尚产业的洽谈对接,搭建了从生产设计到推广销售的产业平台。

  2018年,王林领军的中纺亿联集团还成为了中国国际时装周DHUB展战略合作伙伴,并在3月和10月的中国国际时装周期间两次承办主题“东方时尚日”。“东方时尚日”的多彩呈现,不仅为中国国际时装周增添了鲜活亮丽的一笔,为时装周的多元化、纵深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也使中纺亿联的设计师服务体系在更高的平台上扎根、做实,旗下签约设计师能够嫁接到更高的平台上,共同打造中国服装原创设计的价值生态圈。 

年度精锐榜|2018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十大年度人物

  张为海

  浙江原色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张为海的带领下,原色数码联合国家相关部委起草制定《纺织品网版印花分色制版数字文件制作要求》,将在网版印刷平网、圆网分色等方面产生革命性的意义。

  作为一家专业提供印染花样设计、电脑分色、数码印花、仿数码印花、数码印花软硬件研发、职业培训、数码印花工厂等一条龙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原色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在总经理张为海的带领下,致力于研发、推广全新概念的纺织品设计分色及数码印花技术,在技术创新、软件开发、产业链整合、工艺培训等方面下足功夫,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风采。

  原色数码先后开发出图来旺专业花型设计分色交易平台、秋风分色软件、自动配色、自动试衣软件等,同时以技术为依托还建立了全国纺织印花分色制版技术研发中心、中国纺织印花图案分色研发基地等多个专业机构。

  公司先后参与了国家十三五教程“数码印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印前处理和制作员国家职业标准》配套教材及技能鉴定题库、广东省“印花工艺教程”图案设计及分色部分编写等。尤其是张为海编写的《数码印花工艺教程》一书,成为培养数码印花行业工艺人才的利器。

  2018年,为更好地坚持原创、保护原创、应用原创,大力培养原创设计人才,原色数码成功举办了中国首届“原色杯”时尚女装印花图案设计大赛,引发行业极大关注;为优化生产工艺,助推产业升级,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张为海还组织行业专家团队及龙头企业代表等,成立了《圆网仿数码印花工艺研究及产品开发项目》团队,为传统印花与数码印花工艺的强强结合奠定了基础。

  此外,为助推行业高效发展,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话语权,2018年原色数码积极采取系列举措响应国家智能化、高质量发展号召。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