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绿色纤维材料及绿色制造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推动科技进步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8-07-02


  本刊记者-李芳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化纤生产国和消费国,纤维材料的绿色发展关乎国计民生,此次论坛的召开,就是为了推进化纤行业的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化纤行业科技进步。

  6月22日,“绿色纤维材料及绿色制造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暨“中国化纤科技大会(平顶山2018)”在河南平顶山举办。会议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平顶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国家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平顶山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中国化纤协会相关专业委员会及分会承办,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谢剑平,中国工程院二局副局长王元晶,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调研员陈新伟、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相关负责人欧阳昊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相关负责人张曙光,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贺燕丽、王玉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秘书长尹耐冬,河南省纺织厅原厅长李书勤,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袁建龙,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马源,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毛,以及来自纺织化纤领域的专家、学者、科研骨干、企业代表、相关领域的业界同仁共400多人参加会议。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业界专家、学者、企业精英等围绕绿色制造产业政策、发展现状及趋势,纤维材料的绿色生产和工艺、平台设计、产业化应用等行业热点议题探讨解决方案。

  构筑绿色制造产业体系

  中国纺织工业具有产品品类多、产业链长的特征,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消费回收,各环节与生态环境关系紧密,行业的绿色发展对于实现绿水青山、美丽中国意义重大。王元晶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联手各部门举办“绿色纤维材料及绿色制造技术发展高层论坛”,就是为了推进化纤行业的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化纤行业科技进步。

  欧阳昊明表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化快速推进,工业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国。然而,工业化的快速大规模推进,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下一步,工信部将按照制造强国战略的部署和要求,依法加大工作力度,创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落实好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其次,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利用绿色制造专项、税收优惠等财税政策,以及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手段,推动产学研、上下游加强协作,促进绿色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充分发挥绿色制造示范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建设千家绿色工厂、百家绿色园区,推广万种绿色产品,打造一批绿色供应链。

  此外,加强节能和绿色标准建设,引领工业绿色发展。着力实施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计划,针对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面临的新问题,聚焦重点工作,到2020年,在单位产品能耗水耗限额、产品能效水效、节能节水评价、再生资源利用、绿色制造等领域制修订300项重点标准建设,基本建立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体系。

  我国是世界化纤生产与应用大国,2017年化纤总产量达到4920万吨,占全球化纤总量的70%,居绝对主导地位。预计“十三五”末,我国化纤纺织品的社会存量将继续增加近2亿吨,但我国纺织品回收利用率却不足10%,相比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提高回收利用率迫在眉睫。

  蒋士成通过对废旧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产业的国内外政策体系、再生循环技术体系等的梳理,分析了我国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发展的瓶颈、发展特征、发展需求以及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至2025年,实现废旧化纤纺织品再生资源利用率达20%,高值化利用率达50%。总体上我国废旧化纤纺织品再生循环产业技术水平在2020年局部国际先进,2025年达到全面国际先进。以化纤再生循环科技创新支撑我国纺织产业走向生态、绿色、低碳、高端,并向新兴产业领域深度拓展延伸,进一步提高纺织及化纤产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国防安全的支撑,提升我国在国际减排方面的贡献度和话语权。”

  蒋士成认为,构建废旧纺织品现代化回收物流系统、建设废旧化纤纺织品循环再生产业集聚及示范园区、建设废旧化纤纺织品产学研用创新与展示平台三大发展专项,以及加强总体设计、推进包容发展,加强行业规范、促进产业升级,融合产学研用、推进技术创新,加强基地建设、培养专业人才,是我国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的全产业链技术体系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和神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共建“国家差别化尼龙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国家尼龙新材料研发基地落户神马

  平顶山具有煤电天然气等资源能源优势,是中国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之一,副产的苯和氢气为尼龙新材料产业提供了原料。在此产业优势下,河南省政府、平顶山市、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分别从政策支持、投资运营环境、协作和服务等方面着力,邀请全球企业到平顶山市投资建厂,延伸发展下游深加工和关联产业,建设国际新材料产业基地——中国尼龙城。

  李毛特别介绍了中国尼龙城的“大尼龙、全产业链、国际化、创新引领”四大战略:通过尼龙66、尼龙6并行发展,实现年产100万吨己内酰胺、60万吨己二酸、60万吨尼龙66聚合物能力,为下游产业发展提供原料支撑;形成以汽车和电子电气配件为主体的尼龙改性塑料及注塑产业集群、以尼龙高端服装面料全产业链为主体的尼龙纤维及制品产业集群、以TPU注塑和超纤革为主体的聚氨酯产业集群;面向全球邀请企业入驻,引进高技术企业、人才、技术,生产高品质尼龙产品;实现资本国际化、运营国际化、产品研发国际化;建设工程塑料及制品、功能性纤维及制品、聚氨酯及制品三大国家级实验室。

  马源介绍了中国平煤神马集团60年的发展历程。作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的子公司,神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由神马股份母公司、帘子布发展公司、尼龙化工公司、尼龙科技公司、工程塑料公司及气囊丝公司等为主体的11个生产实体组成。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国家CNAL认可试验室、河南省尼龙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神马股份技术中心不断拓展尼龙材料新领域,先后建设了尼龙66中低旦丝研究开发基地、工程塑料改性中试基地。在引进一大批新仪器和装备的同时,对常规设备进行了升级换代;复合帘布新产品实现了批量销售,高端单股产品出口同比增加50%以上,在航空胎、赛车胎、空气弹簧、汽车传动带等高端新领域取得可喜成绩。公司在科研开发、管理创新、品牌建设、发展战略等方面有很好的系统性和可行性,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鉴于此,经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实地评估,决定和神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国家差别化尼龙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为神马股份今后进一步加强产业链合作,提升产品品质,强化品牌价值,坚持创新产品开发和推广的模式,实施个性化定制服务,满足下游应用的需要等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探索绿色纤维材料研发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化纤生产国和消费国,纤维材料的绿色发展关乎国计民生,会上,来自专业院校、企业的相关代表介绍了绿色纤维材料的研发情况。

  北京三联虹普新合纤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张敏介绍了尼龙在纺织纤维、薄膜、工程塑料等方面应用的优势以及尼龙行业在我国发展的历程,强调了中国尼龙城在平顶山市煤化工基地的资源优势、集群优势和区位优势等。他详细介绍了三联虹普在尼龙智能制造方面的能力和技术,拥有成套智能装备升级解决方案,可以为中国尼龙城提供服务。

  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锐介绍了聚酯种类、制备及合成方法,聚酯的核心作用;分析了锑系聚酯催化剂发展、应用、产品缺陷,国内外锑排放标准情况以及绿色催化剂的发展趋势等内容。她指出,锑系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副反应少、价格便宜等优势,在工业上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由于该类金属潜在毒性,迫切需要寻求可以替代的新型环保催化剂。对此,她提出了三大应对策略:一是发展无锑催化剂,如钛系催化剂,具有易存储、稳定性好、易分散、催化活性高、所得聚酯产品色相好、安全无毒害等优点,可逐渐取代锑催化剂体系,从原料上根本解决重金属问题;二是发展无锑阻燃剂,禁止锑阻燃剂的使用;三是在纺织品处理环节,采用非减量工艺,加强环保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

  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华平表示,当前国际化纤纺织产业智能制造支撑技术、智能纺织材料正向更宽的应用领域发展,但与国外相比较,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王华平指出,未来,应从以下几方面不断完善我国化纤企业智能制造的发展之路:一是化纤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检测自动化、智能化,物流自动化、智能化;二是数字化、智能生产,如聚合过程数字化加工与工艺优化、熔体输送过程数字化与工艺优化、纺丝过程数字化加工与工艺优化、全产业链数字化体系;三是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设备管理、能源资源管理的网络化;四是化学纤维智能制造车间(工厂)技术。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五大专项建议:基于CPS的纺织智能生产技术、新一代纺织服装产品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技术、智能纺织装备及纺织加工智能化技术、纺织绿色智慧制造生态系统、纺织产业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支撑平台。

  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边树昌从建设背景、总体思路、建设方案、建设内容、组织机构、任务分工、平台目标几方面,介绍了纤维绿色设计平台的构建。他谈到,可再生资源和绿色制造、绿色产品为主体的绿色经济是全球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纤维制造是推动我国化纤、纺织原料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发展战略,是我国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设计平台可从引进化纤产品绿色设计概念、构建绿色产品指标数据库、建立绿色产品评价及评级标准、完善化纤产品碳排放认证体系四方面来构建。

  上海凯赛生物技术研究所商务总监张红光以凯赛生物基聚酰胺为重点,介绍了凯赛生物做的一些工作、拥有的核心技术、泰纶产品的性能及其产业化的进展。他指出,凯赛生物是全球领先的生物材料公司、生物制造行业的开拓者,目前主导生物基聚酰胺产业链,其产品性能优异,可广泛用于民用和军工,在新疆、山东等地已建厂投产。

  绿色纤维材料及绿色制造技术发展高层论坛举行当日,中国化纤科技大会也同时进行,众多重磅活动精彩连连,让会场一直座无虚席。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