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茧丝绸行业的5个“基本稳”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5-05-18


本刊记者—郭春花
近日,由中国丝绸协会主办的全国茧丝绸产销形势座谈会在浙江嘉兴召开。会议介绍了各地茧丝绸生产情况,通报了各地缫丝税制改革进展情况,并分析了2015 年国内外茧丝绸市场行情趋势。

行业实现五个“基本稳”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对于丝绸行业而言,近几年受国际和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行业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但全行业克服各种困难挑战,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积极扩大国内市场,不断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基本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

会上,中国丝绸协会会长杨永元用五个“基本稳”总结了近几年来丝绸行业的运行情况。

一是茧丝绸生产基础“基本稳”。目前,全国每年蚕茧产量基本稳定在64 ~65 万吨左右,生丝和绸缎产量分别稳定在14万吨和7亿米左右,丝绸原料供应基本充足,且稳居世界首位。 

二是工业经济效益“基本稳”。近五年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行业利润都实现了正增长,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现象,行业经济稳中向好趋势没有改变。 

三是企业生产规模“基本稳”。近几年除个别地区有少数企业关停并转外,绝大部分地区企业仍然在保持正常生产,没有出现大的破产关停潮现象,相反广西地区缫丝和织绸企业数量在稳步增加。 

四是内销市场“基本稳”。尽管外销市场受国际需求不足影响出现一定下滑,但丝绸内销市场比重在逐年增加,过去70% 的丝绸产品靠出口,现在基本上是内外销各占半壁江山,内销市场的增长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外销市场的下降。 

五是行业发展环境“基本稳”。这几年国内经济稳定发展,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等部委先后出台多种政策支持丝绸行业发展,特别是国家茧丝办每年争取专项资金扶持丝绸企业进行生产技改、品牌营销、综合利用等,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未来茧丝价格难有大幅上涨

据国家茧丝办统计,2014 年全国桑园面积1242.36 万亩,同比减少1.32% ;蚕种发种量1625.81 万张,同比减少1.35% ;蚕茧产量64.1 万吨,同比减少0.31% ;综合均价1806.49 / 担,同比下降9.69% 

从传统主产区蚕茧生产情况看:2014 年,广西地区蚕茧产量较2010 年增长了30.42 %,连续四年保持稳步增长;四川增长了7.04%,云南增长了42.16%,但江苏下降31.7%,浙江下降20.15%。由此可见,受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影响,江浙等东部沿海地区蚕茧生产萎缩趋势较为明显。 

从各省市蚕茧产量占比情况看:广西蚕茧产量占全国总量的44%,继续稳居龙头地位,四川、江苏、云南、浙江分别占12%8%7%6%,分居第2~5 位。 

从全国蚕茧收购价格看:2014 年全国蚕茧收购均价1806.49/ 担,2010 年上涨5.2%2000 838.16 / 担上涨115.53%,十四年时间内价格翻倍。目前,蚕茧虽然价格较高但仍处于合理区间之内。 

回想起前几年茧丝价格的大起大落,不少人至今都心有余悸。杨永元对此谈到,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直接影响,茧丝价格近年来的走势体现出其自身的价值规律。 

2010~2014 年干茧、生丝价格走势情况看,在2011 4 月分别达到13.06 万元/ 吨和40.29 万元/ 吨的历史新高之后,产品均出现了快速回落,这也是价格理性回归的必然结果。截至2014 年底,干茧和生丝价格较2010 年底分别下降19.54% 8.44%。今年1~4月,茧丝价格仍然持续低迷。由此可见,鉴于目前国内茧丝生产刚性成本居高不下,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仍然疲软,茧丝价格上涨缺乏新的催化剂。 

“排除市场炒作因素,预计2015年茧丝价格难有大的上涨,总体仍将维持低位震荡走势,高品位生丝价格相对更加坚挺。所以,这几年茧丝价格也算基本稳定。”杨永元介绍。 

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总经理刘卓明对2015年茧丝市场的情况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他分析,从整个经济环境看,2015年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好于2014年,从行业运行情况看,2013年的高位运行和2014年的一路下跌已经造成外销需求减少,而2015年相对低的价格起点,对内外销的恢复非常有利。 

缫丝税制改革成效显著

通过多年的呼吁,2014年蚕茧等农产品税制改革试点在浙江等地开始实施,随后江西、江苏、广西等省市也实行了新的税制。通过税改,缫丝企业吨丝税赋下降50% 左右。企业购进农产品抵扣不再凭增值税扣税凭证,而是按投入产出法计算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并依据农产品单耗数量、当期销售货物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来计算,其进项扣除率调整为按产品适用税率17% 计算。 

以浙江为例,假使每吨生丝的干茧单耗数量为3.15吨,新税制可使企业增值税税负率从3.86% 下降为0.82%,企业减负效应非常明显。另外,这次减税也将改变企业传统的生产观念,以前企业购买原材料,不论质量好坏凭发票金额报销。现在要看产出报销,质量差的原料就会影响出丝率,这就会引导缫丝企业买好茧出好丝。 

像江苏富安茧丝绸公司采用优质蚕茧生产6A级生丝,可享受更低的税率,减少税费支出更加明显。“我们希望还没有实施税改的地区,行业协会和企业要向当地税务部门积极反映情况,争取早日得到全面推行,切实减轻缫丝企业负担。”杨永元呼吁。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