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再生技术,探索产业可持续路径
文章来源: 2013-08-19


本刊记者  邵蔚
    作为我国再生聚酯纤维行业的一支生力军,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营业务、节能环保低碳型的龙福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之初,就与再生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多年的努力与积淀,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海聚友化工有限公司、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扬州志成化工技术有限公司一起合作完成的“废聚酯瓶片液相增粘/均化直纺产业用涤纶长丝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技术终于摘得2012年度“纺织之光”科技进步一等奖。这对于龙福环能来说,是在再生聚酯纤维行业奋战多年的一份答卷,也是对再生聚酯纤维行业献上的一份厚礼。
 
历经数载
只为把再生做得更好
    聚酯由于具有质轻、透明等特点,已经成为瓶装水、食品等包装材料最重要的原料。近年来,我国积累聚酯瓶社会存量达2500万吨,其中多数为一次性使用,如果不回收利用,既造成资源浪费,也严重污染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再生聚酯纤维行业的存在可以说是解决了聚酯回收问题的燃眉之急。
    这样一个具有无限发展潜能的行业,从出现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位于齐鲁大地的龙福环能,2006年注册成立,至今已在这个行业内摸爬滚打了多年。但无论是对于龙福环能,还是整个再生聚酯纤维行业来说,废旧瓶片不规整、含杂多、粘度差异大,导致在纤维生产过程中机头压力波动大、过滤性能差、纺丝断头多、可纺性差等情况,却一直迟迟得不到解决,羁绊着行业和企业的发展。
    龙福环能的领导层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怎样才能克服掉这些问题,帮助企业和行业更好地前进”成为萦绕在他们心里的一个巨大疑问。龙福环能副总经理邸刚利告诉记者,带着这样的问题,抱着克服困难的决心,2009年,龙福环能开始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海聚友化工有限公司、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扬州志成化工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着手进行“废聚酯瓶片液相增粘/均化直纺产业用涤纶长丝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技术,共同来对付这些棘手问题。
 
规范管理
液相增粘成为新突破
    对于龙福环能来说,那段进行技术研发的日子,是规范管理的日子,也是最注重团队合作的日子。“技术的成功,其实来的并不容易。团队的合作对于我们研发团队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那时候,我们龙福的技术人员会根据各种问题提出理念上的想法,然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的专家根据这些想法进行具体的设计,帮助我们进行改进。而且,规范管理的作用也相当大,正是在这些基础之上,我们取得了根本性的突破,攻克下了液相增粘技术。”邸刚利介绍道。
    据悉,“废聚酯瓶片液相增粘/均化直纺产业用涤纶长丝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项目针对废聚酯瓶片的特点,通过对瓶片筛选、粉碎、清洗、混配、干燥、螺杆熔融、过滤、液相增粘/均化、纺丝等全流程进行研发与设计,最终形成液相增粘直纺涤纶工业丝、液相均化直纺FDY涤纶长丝和直纺POY涤纶长丝的工艺与装备成套技术。而且重点研制了瓦片挡料板预结晶装置、防架桥干燥装置、大压缩比和大长径比螺杆挤压机、双级过滤装置、卧式自清洁单轴液相增粘反应器、鼠笼搅拌式均化反应器、小型节能纺丝箱体、专用组件、多级拉伸热定型装置等,可以说是满足了不同品种、多种规格产品的生产需要。
    “我们在国际上首创并形成5000吨/年规模直纺再生涤纶工业丝生产线,在国内首创并形成3万吨/年规模直纺再生FDY长丝生产线,累计推广并形成17万吨/年规模直纺再生POY长丝生产线。而且生产出的工业丝各项指标都分别达到采用原生切片纺制相关产品的行业标准,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邸刚利表示。
 
效益显著
应用方面仍待提高
    龙福环能利用废聚酯瓶片直纺产业用差别化再生涤纶长丝,攻克了废旧聚酯无法直接生产涤纶长丝的世界性难题,结束了废旧聚酯只能生产涤纶短纤的历史,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的空白。而且,项目的成功开发,实现了废聚酯瓶片的高值化利用,对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在这种情况下,龙福环能建成了世界唯一一条从废旧聚酯回收、瓶片清洗加工、纺丝到纺织品织造一条龙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再生涤纶长丝产品广泛应用到工业和民用等多个领域,带动发展了一批以再生涤纶毛毯为主导、包括地毯、装饰布、传送带、服装面料在内的产业集群,每年可回收利用废旧聚酯10万吨,在创造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为社会提供了近3000个工作岗位。
     “我们使用自产的再生FDY长丝及POY长丝为原料生产的纬编毛毯和高档经编毛毯,已远销中东、非洲、欧美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但是,这样一项技术,现在在应用领域却还存在着发展的困难与瓶颈。”邸刚利直言不讳地说道。
    据他介绍,现在这项技术在终端应用方面,高端市场还没有发展起来,以低端产品为主,而且同原生的纤维在质量上还有差距。质量也是制约其往高端市场发展的最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在品种上,原生纤维在超细旦、异性、功能性方面有很多品种,而再生技术所生产的品种现在还较少,未来还有待继续开发与改进。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