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华数码·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是一次学生创意设计的汇集,更是各专业院校教学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在参与本次时装周的20余所院校中,有来自产业热地的服装院校,也有来自海外的设计学院;有注重实践操作和校企合作的院校,也有以艺术设计为重点的特色专业。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无限
本届大学生时装周上,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亮相主题是“无限”。中国美术学院秉承以设计观念为主导的理念,将服装设计与当代设计观念结合,试图突破现有的局限,尝试新的设计观念。当服装设计与建筑、工业、平面,以及生活方式相结合;甚至从音乐、文字中汲取灵感,其可能性是不可估量的。
中国美术学院创立于1928年。2003年建成的南山校区成就了水墨美院的现代演绎,2007年投入使用的象山校区则孕生了艺术家园的望境塑造。染织与服装设计系的教育历史发展可追溯至1928年建院之始的图案系,1996年正式建系,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开办纺织与服装设计专业本硕博教育的院系之一。
根据学院倡导的“多元互动,和而不同”艺术教育发展基本理念,学院提出以“艺术引领设计,设计引领生活”为指导,发挥染织设计专业的传统优势,营造服装设计专业的亮点,以培养“人品、文品、艺品、技品”一流的创造型高品质设计人才为核心。
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
华尚无极
今年是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第二次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在去年成功举办的经验基础上,该院2014届毕业生毕业设计作品发布会主题将定为“华尚无极”。
本次设计作品本着“无极多元、炫酷华彩”的理念彰显着现代服饰文化的内涵精髓,演绎着当今的流行时尚,同时更为服装设计提供了广泛的创作题材和多样性的表现形式。
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前身为吉林省工业美术设计学校,学院现设有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动画三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设计艺术学硕士点。
重视学生实践技能是学院的办学宗旨,学院现有摄影工作室、造型工作室、立体裁剪工作室、服装技术工作室等实验实训场地及16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同时,学院突出“一实两创”的人才培养特色,在国际、国家及省级赛事中获奖四百余项。多次进入中国服装十大院校排行榜;五次被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授予“育人奖”。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融合
本次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发布的主题是“融合”,该学院时装设计专业创办人吕越介绍说:“每个学生都很有个性,我们希望这种个性之间有融合,或者说融合本身就包容了很多个性。”
中央美术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近百年来,中央美术学院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思考中国美术发展的全局,把握和引领中国美术教育的进程。设计学院发挥中央美术学院优势,坚持面向世界,搭建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平台。2009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世界最好30所设计学院之一。
该院时装设计专业成立于2002年。教学理念上,旨在突出设计中的创新与审美,强调艺术、设计与商业的有机结合,着力于针对“个性需求”的小众市场培养高规格人才。在教学思路上,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注重建立“时装艺术”概念,培养“时装艺术”的创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在服装成型过程中的技术操控能力和服装品牌设计风格的掌控能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大肆
“大肆”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本次发布的主题。该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教师贾玺增介绍,这个主题可视为一语双关,既代表了学生第四学年这个阶段,也隐含学生们由最初设计上由谨慎小心,到现在不受拘束、无所顾忌地自由表现之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身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建于1956年,1999年正式并入清华大学。在长达半世纪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强调艺术与科学相融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了严谨、科学的教学体系和浓郁的学术气氛,为我国服装行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以“厚基础、宽口径、创新型”的拔尖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为总体目标,以遵循艺术与设计教学特点和规律,坚持艺术与科学结合,寓教于研、教研互促,不断创新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为中国服装产业建设与文化发展培养“德厚艺精、博学求新”的创新型杰出艺术人才为办学理念。
江汉大学设计学院
衣·度
对本次发布的主题“衣·度——对话自然”,江汉大学设计学院造型设计系主任徐元解读为服装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设计,可以发散性的去想象。所谓“度”即要在设计时关注大自然、关注环保,表现出服装设计的温度。
江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普通高校,拥有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21个学院、63个本科专业。设计学院设有服装设计、服装设计与营销、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等8个专业方向,现有在校本科生2500余人。
江汉大学设计学院拥有造型设计系、视觉传达系、环境设计系和基础部,秉承“应用性、创新性和国际性”办学理念,经过几代教师团队的不懈努力,为国家和设计行业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江汉大学服装设计专业创办于1984年,服装表演专业创办于1997年,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创办于2004年。服装设计、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服装设计与营销等三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学子屡次在全国专业竞赛中获奖,在《2013~2104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再度被评为五星级专业。目前,设计学院已与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新西兰等国家的多所院校建立了院际合作。
中华女子学院艺术学院
慢设计·慢时尚
本届大学生时装周,中华女子学院艺术学院发布会的主题是“慢设计·慢时尚”,在此基础上分为12~13个分主题,每个主题下有两个学生的发布作品,整场发布会将有20位左右的学生作品登上T台。
中华女子学院艺术学院创建于1995年,不断拓展专业方向,现有服装设计、室内陈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广告模特与形象设计、播音与主持等五个方向的普高本科专业。
围绕“将女性特点融入专业特色之中,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科定位,艺术学院积极开展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调整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女性学生在形象思维和视觉审美方面的优势,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潜力,强化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为适应人才培养需求,艺术学院不断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实验室已基本满足现有各专业方向学生实验实践的需要,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更广阔的学习场所。
浙江科技学院服装学院
I Watch——我思
“I Watch——我思”是浙江科技学院服装学院在本届时装周上的发布主题。因为视,所以思,这一主题设计将展示年轻学子们眼中斑斓的服装世界。
浙江科技学院服装学院创建于1988年。学院设有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动画等四个本科专业。其中,艺术设计专业又分服装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纺织品设计、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5个专业方向。
学院的设计艺术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艺术设计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和浙江省优势专业。学院以坚持特色,面向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级设计人才作为办学目标,建立了艺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创意设计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中德合作项目教学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江南印记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本次的发布主题是江南印记,学生们将江南的建筑风格、文学品格、饮食方言等文化元素都融入到了设计中。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60年的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51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目前已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方向比较齐全的综合性艺术学院。艺术学院拥有美术系、染织艺术系、服装艺术系、视觉传达系、环境艺术系、音乐系、艺术学系、设计基础课部等八个教学单位、十个专业方向。设有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2个校级研究机构,以及艺术设计研究所、金太阳纺织设计研究中心、创意产业与设计研究所、梦兰设计研究所、艺术教学实验中心和中国美协苏州粉画创作中心等若干个校企合作基地。
艺术学院拥有良好的实验设施,多年来,学院为我国培养了第一代服装设计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和服装表演大专生,其中获全国十佳服装设计师称号者5人,获染织美术大师称号者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