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weekly:玫瑰坊每年会做多少套衣服?
郭培:实打实地说,我们大概一年做2000件上下,其中真正的订单有1000多件,因为我们开店,其中还有一部分用于展示。
TAweekly:能透露一下玫瑰坊的年产值吗?
郭培:不到一个亿。
TAweekly:每年的利润有多少?
郭培:几乎没利润,因为资金都用在了厂房搭建方面,我们在北京周边地区办了工厂。
TAweekly:建工厂是因为未来有大规模扩大定制业务的计划吗?
郭培:我建工厂不是因为要发展成衣业务,高级定制在国内没有完善的配套体系,比如绣工、配饰等,所以我们只能自己来做。这也会分散我一部分精力,但现在还得坚持。
TAweekly:玫瑰坊大概两年才做一次规模较大的发布秀。为什么是两年?
郭培:因为我们用两年的利润才做得起一场像样的秀,因为盖房子、建工厂还需要贷款,占用了大量资金。
TAweekly:现在你似乎已经不在乎别人说你是不是高级定制了。是什么让你有这样的转变?
郭培:现在我们的心态放得很低了,今天别人怎么说,我说无所谓了,因为我觉得我宁肯实打实地让自己很务实地去做这些具体的事情。是不是高级定制,由市场说了算,而不是某一个人、某个机构。
TAweekly:很多人会对高级定制的价格有非议。你怎么看?
郭培:如果媒体问我,你认为什么是高级定制,凭什么那么贵。我想说,高级不在于外在,不在于为谁做或价位等等,这些都可能代表是高级,但那是表象。高级定制实际应该是内在的,对设计师而言,就是你自己有没有那种状态,你对自己的作品是否用了那份心,你是否用心地对待每个细节,哪怕一针一线,其实高级是内心深处对你品位的要求,你有没有达到那个高级,这才重要。
TAweekly:你认为现在的市场适合高级定制设计师的成长吗?
郭培:并不适合,至少2014年我们仍然觉得还不是非常适合,因为我们还不能大张旗鼓地说我们做得如何。在外界眼里,我们和高消费成为了一类,我们其中一部分客户会叮嘱我:你可不能跟别人说我在哪做衣服了。现在市场就是这种局面,高级定制在老百姓面前当然就是贵,但并不应该被赋予其他不好的意义。
TAweekly:现在国外的奢侈品集团也把高级定制业务带到了中国,面对它们的竞争,你们有压力吗?
郭培:其实就在前不久,我接待了法国高级时装公会高级定制设计师工作室的一个客人,这个人是设计师的助手,他来中国,是因为他们的高级定制品牌想进入中国,见我的目的是想通过我们进入中国市场。但我在想,一个高级定制设计师来中国,他要跟我合作,我们怎么合作,是要把客户给你吗?见面后,我们谈了几个小时,我了解了他们的想法,其实他们觉得中国人有钱了,可以接受高级定制的价格了,在中国人身上可以获得利益了,所以才来中国。
TAweekly:国内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那怎么看待现在的高级定制客户?
郭培:和法国人谈了之后,我突然意识到,其实我们根本不是他们眼中所谓的高级定制。大概10年前,我老公为我请了一个意大利顾问,他看到我为各色各样的中国人服务时,给我提了一个建议,他就说你一定要选择客户,我当时就说不可能,我们是中国人,什么样的顾客都有,我们不好意思拒绝,再说我是拒绝不了人家的,一旦我开始选择客户,我基本就没客户了。
TAweekly:在外国人眼里,中国的高级定制算不上真正的高级定制?
郭培:无论你做成什么样,是不是高级定制应该由市场决定。全世界真正能算得上高级定制的客户只有200~300余人,如果你的客户不是这个人群,你都没在这个市场,没被每天享有高定的这个人群接纳的话,你怎么能说你是高级定制?即便你加入了法国高级时装公会,没有这样的客户,仍然不会被认可。
TAweekly:如何才能获得更多的客户呢?
郭培:我觉得一方面要把产品做好,另一方面要抓住更好的客户,或者说我们应该培养中国的客户。因为在中国,我们的客户里有消费能力非常强的,2011年,有客户在我们玫瑰坊一年就消费了五六百万元,有的更多,他一次就能订60件衬衫。但是我想说,当这样的客户出现在法国的高级定制设计师面前时,他一定是不会被接纳的,所以,只有我们愿意为中国的这群人服务,我们才能获得认可,生存下来。
TAweekly: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有志于从事高级定制。你有什么建议?
郭培:我想说高级定制是很难赚到钱的,其实它就是一份理想。高级定制在中国真的太难了,做高级定制只能养活自己。现在有很多设计师不计报酬地把自己的衣服送给客户,虽然和客户的关系好,送什么都可以,但就是不能随便送衣服。因为这样一来,其他高级定制的设计师就没法生存了。我自己也从不穿自己的高级定制,我不舍得,如果我穿了,就对不起我的团队,他们每个小时、每一分钟都在认认真真地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