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中国定制矗立“云”端
文章来源: | 2014-03-06
在云定制体验店里,我们可以直观感受数字化生产与数字化营销为服装定制带来的便捷。参数化的CAD技术与3D扫描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服装定制的规模化,RFID及虚拟化技术可以实现数字化销售,数字化技术与云计算的结合,可以建立一个全新的服装营销平台。
 实习记者_许檬檬
    从龙凤朝服“江南三织造”到今日的定制理念为大众品牌服务,从曲高和寡的高端定制到成衣市场的定制乱象,许多人都在思考——中国服装定制该如何发展?中国服装定制业未来将呈现怎样的产业格局?
    中国服装定制市场具有多层次特征,但无论是手工制作,还是流水生产,都离不开定制平台的搭建,其中包含设计师、面料商、工厂、实体店和消费者等多个终端,也就是本期探讨的中国服装定制“云”概念。服装定制“云”对于定制产业的影响不仅仅停留在定制产品及理念的回归,更在于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
 
了解定制云
多方建立共赢平台
    中国服装定制古已有之,北京的“鑫昌祥”、“隆庆祥”、“协昌”和上海的“荣昌祥”、“亨生”都是享誉百年的品牌,但随着现代成衣业的迅猛发展,这些百年老店被逐步边缘化,丧失了原有的时尚话语权与市场地位。
    再加上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西方高级定制概念的融入,中国服装定制的产业格局愈加复杂。长周期、高价格、繁工序的产业特性使得服装定制飘在空中,高处不胜寒,但这一切却因互联网的发展、云概念的产生而发生着变化。
定制“云”走向成熟
    1996年,Peterdel Rio及Bobbisue Reed集资研发了服装定制互联网企业ICC,旨在利用互联网为顾客提供牛仔服的定制服务。通过此平台,顾客可以自主选择牛仔服的款式、尺寸、色彩以及纽扣、口袋等服饰细节。这家牛仔服定制互联网企业被认为是服装定制“云”的雏形。
    2007年,毕业于斯坦福商学院的Brain Spaly和Andy Dunn成立了一家服装品牌定制网站,主要为顾客提供男裤、西装、衬衫、鞋子等定制“云”服务,现已成为全美最大的服装品牌定制网站Bonobos。除此之外,J.Hilburn、American Giant也是较为成熟的服装定制“云”平台。
    我国服装定制“云”建设起步稍晚,但发展速度惊人,且呈现出多样化特征。2009年,专注职业装定制的北京酷绅服装有限公司研发出“酷绅服装在线定做系统软件”,并与旗下型牌网一并投入运营。此举使得酷绅服饰实现了由传统服装定制企业向网络服装定制品牌的转型,也为中国服装定制“云”的产生打响了头阵。
    2012年年末,红领集团的“全球西装高级定制全生命周期彻底解决方案供应商平台”(简称RCMTM)上线。RCMTM作为一个全数字化的西服生产平台,攻克了定制“云”建设的许多技术性难题。
    随即,服装定制“云”迎来一轮发展热潮。2013年5月,服装定制批发网站好购网创立。作为一个成熟的电商平台,好购网独立于任何服装品牌和厂商,以全平台的姿势将客户的小需求整合为大订单,让上游服装企业、下游店主快速掌握订单情况。
    众多服装品牌也看到了定制“云”的市场前景。2013年年末,男装定制品牌“私家裁缝”推出独立于品牌之外的西装定制模式——LORENZO,私家裁缝希望借此平台,通过互联网征集订单规避以往企业的库存顽疾。
    2014年年初,英国高端定制品牌HENRY POOLE中国代理商杭州恒龙服饰有限公司结合3D测量技术,正式推出中国服装定制“云”概念,恒龙有为实业(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鲁兴海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服装定制‘云’对于定制产业的影响不仅仅停留在定制产品及理念的回归,更在于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
离不开ICC与O2O
    那么,何为服装定制“云”呢?“服装定制‘云’实际上就是一个包含设计师、工厂、面料商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多边平台,一个服装定制的生态圈。”深圳市博克时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贺宪亭告诉记者,“中国的服装定制‘云’是一个多方参与的开放系统,其运营离不开ICC平台和O2O模式。”
    首先,ICC为服装定制搭建起“云”体系。ICC(Internet Contact Center)即互联网联络中心,通俗而言,它是一种网络架构。通过建立ICC,可以将服装设计师、服装企业、面料供应商、加盟店以及消费者等多个网络终端链接到同一平台,打造一个全方位多触角的服装生态圈。
    其次,在商业模式方面,快速发展的双线运作模式O2O为定制“云”提供支持。在实际运营中,服装定制“云”平台需要服装厂生产订单、面料厂供应原料、设计师设计版型,还需要媒体进行落地宣传、实体店面的陈列体验以及物流公司配送订单,最终消费者才能在平台上下单、付费和反馈。
 
多层次服装定制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服装定制市场具有多层次特征,不同定制模式的“云”也是各异的。正如中国服装定制“云”概念的提出者鲁兴海所言:“定制是分轻重的,中国定制要实现数字化发展,分清轻与重很重要。”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刘丽娴认为,以经营模式、业务模式、盈利模式和服务模式为切入点,中国的定制服装品牌分为三类:以高级定制为主营业务的工作室或定制服装品牌、成衣品牌的定制业务延伸或多品牌家族子品牌,以及大规模定制的服装品牌。
    在后两种定制服装品牌中,大多数企业都采用套码流水的方式生产,以期实现规模效益。例如,埃沃环球定制服饰有限公司就采用模块化拼接的定制模式,该公司CEO何冠斌有着英国留学背景,在创业之初就勇于对萨维尔街的传统定制模式进行革命,他将一件衣服分为几大模块,顾客只要选定领口、袖子、版身、后摆等几大板块就可以定制一套中意的西服。
    相比之下,走重定制路线的服装品牌在构建定制“云”时,框框更多一些。记者在采访恒龙服饰时发现,该公司每张订单上都详细记录着每位顾客身体的上百个尺寸。鲁兴海告诉记者:“不管服装定制数字化走向何方,我们都将守住手工制作的底线。每一位顾客的数据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种财富,通过数据,我们了解每一位顾客的着衣习惯,为顾客提供最贴心的服务,从而增加客户黏性。”
    流水也好,手工也罢,不管线下采用何种生产方式,服装定制“云”的核心都在于平台建设,正如何冠斌所言:“我们在用互联网模式做服装,IT系统是核心,有了核心技术,埃沃不一定只集中在服装领域。”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