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中国皮草采购量在世界皮草行业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国际知名皮草拍卖行已经开始和中国展开了多元化的合作,中国皮草行业暴露了在设计力量、制度运作中的不足,但这也正是学习发展的大好机会。
国际各皮草拍卖会对中国的关注标志着中国已经开启了皮草发展新篇章。前不久,在“2013年哥本哈根皮草高峰论坛”上发布的《哥本哈根皮草2012中国皮草消费市场调研报告》显示,中国皮草行业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16%左右。“这是不完全统计,因为在中国私营专卖店的销量很难统计,因此我们相信实际销量还要多一些。”哥本哈根皮草商业拓展和市场营销总监肯尼斯·洛贝格表示。
由内迸发设计力量
近10年,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皮商成为拍卖行的重要买家。根据最新统计,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皮商采购量占整个哥本哈根皮草协会交易量的50%以上。中国市场的分量之重也最终促使了哥本哈根皮草协会和中国皮草行业乃至整个服装行业的诸多合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服系主任肖文陵说:“哥本哈根皮草协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设计中心,设立该中心旨在更好地激发皮草设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推动丹麦乃至国际皮草的时尚进程。”
肖文陵说:“这正是现下中国皮草行业缺失的板块,在哥本哈根设计中心,皮草技师与时装品牌进行紧密的业务合作,为时尚界皮草面料的开发提供了创意和设计。中心的设计产品不断在四大时装周中通过各品牌秀场展现给国际媒体和时装界,这种运作模式是中国皮草产业应该尽快学习的。”
NE·TIGER品牌创始人张志峰说:“中国历史悠久的皮草行业之所以未能在全球独树一帜,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理念。当今世界,尤其是在中国,皮草行业已进入竞相杀价的同质化竞争时代,因此设计的价值和品牌的价值日益凸显。”
“中华文明的复兴一直是NE·TIGER的创新核心。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设计师仅仅把创新设计简单理解为款式的标新立异。实际上,纵观全球,无论是西方的丹麦、意大利,还是东方的日本、韩国,他们的创新设计都深深地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张志峰认为,“只有深入且牢固地扎根于中华五千年文明,并且拥有放眼全球的国际视野的创新,才是持久的生命力。”
凝聚力量的制度创新
除设计意识外,国际知名皮草协会的运作方法更是值得国内皮草集群地学习。海宁思齐之家皮草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齐景伟说:“参考国际知名皮草协会的管理方法,海宁的皮草企业乃至正在崛起的海宁集群应该从中吸取诸多经验。”
首先是对产业链上游资源的整合。国际皮草协会很好地整合了产业链上游的资源,把上千家养殖户纳入统一的利益体,保证即便不懂市场销售的农民也能通过拍卖行售出皮草。同时,每一个参与的养殖户不论规模大小都有为协会决策投上一票的权利,虽然国内外运作模式不尽相同,但国际皮草协会整合产业链形成成本、管理积聚优势的思路可以借鉴。
第二,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和销售平台。协会作为销售平台,在市场需求信息和产业链上游养殖户之间建立很好的沟通渠道,市场需求和产品供应之间的信息对等,能够最大程度保证产业的高效率运作。
第三,向产业链高端拓展。各皮草协会作为一个地区甚至是国家皮草市场的载体,应该不断向产业链高端拓展,如大力推进皮草行业的品牌建设,引领皮草服饰的时尚潮流,从而提高当地皮草服饰的国际地位,扩大皮草销售的市场份额。
浙江省海宁市:
海宁市作为中国南部地区最为重要的皮革皮草生产基地,聚集了数千家相关企业。近年来以发展时尚皮草、品牌皮草为目标,涌现出了众多全国知名皮草品牌,甚至一度引领中国皮草流行潮。从“来样订货”到“看样下单”,海宁皮草企业在设计能力、工艺水平、管理流程方面与国际接轨。1994年建立的海宁中国皮革城已是全国首屈一指的皮革皮草专业市场。
河北省辛集市:
辛集皮革皮草产业集群是一个典型的由外贸转向内销的皮革皮草生产基地,有90%的企业从事外贸生产,主要输出地是以俄罗斯为主的东欧市场。近年来,辛集皮革皮草企业纷纷开始转型步伐,辛集国际皮革城一期已于2010年末开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皮革皮草采购商。
辽宁省灯塔市佟二堡镇:
佟二堡镇于2012年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评为“中国皮革皮草服装名镇”。如今佟二堡镇已经拥有皮装裘皮生产、加工企业800余家,以及佟二堡新城工业园区、皮革工业园区、香港皮草产业园区等三个标准化工业园区,与海宁市合作的佟二堡海宁皮革城,成为了中国北方地区新兴的皮革皮草集散地。
此外,还有浙江省余姚市、浙江省桐乡市、山东省文登市、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河北省枣强县大营镇等十数个重要的皮草集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