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废旧纺织品,很多人首先就会想到自己家中囤积多年的那一摞摞衣物,以及垃圾处理站里即将焚烧填埋的成堆废旧衣物。确实如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近几年内,全球废旧纺织品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与之相对,我国纺织原料资源却遭遇严重短缺,而且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成为我国纺织行业前行的出路之一。
然而,在废旧资源的再生开发中,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却成为行业发展的桎梏。回收体系不完善、政策支持不够、科技资金投入不足、消费者对再生纺织品的认识不够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资源的再生利用。
在这个时刻,行业内的每个人都需要行动起来,共同破解难题,助推行业发展。
回收渠道不畅、标准缺失、回收技术有待突破、安全缺乏保证、终端消费者的认识不够等诸多问题,都在影响着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进程。而这些问题也注定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按照一件衣物的平均寿命3~4年计算,如果我国平均每年每人在购置5~10件新衣物的基础上,每年每人遗弃3~5件旧衣物,到“十二五”末,我国废旧纺织品累计产生量将超过1亿吨,其中化纤类为7000万吨,天然纤维类为3000万吨。
而与之相对的是,当前我国纺织工业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原料制约:国内外棉价差不断拉大,石油天然气频频告急,天然纤维不断减产⋯⋯
在这种情况下,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
原料制约
废旧纺织品回收大势所趋
当前,国内棉价与国外棉价巨大的价差、化纤原料价格的持续走低,以及各种天然纤维的日益减少,使得纺织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如此紧张的原料供应,也给我国的纺织行业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节约资源、回收利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未来5年,中国将初步建立起纺织再生纤维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到2015年,再利用纺织纤维总量要达到800万吨左右。如此说来,加快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许坤元指出,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的形势下,我国纺织工业,尤其是化纤工业,作为以石油资源为主的纺织原料制造业,必须要加快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
抛开原料,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每年数不胜数的废旧纺织品的丢弃,使得垃圾处理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据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每年产生的废弃纺织品总量约为2400多万吨,得以回收利用的还不到万分之三,且我国的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工作大都局限于一些服装企业、织物企业自己的行为,特别是江浙一带的企业。在这个讲求绿色、低碳、环保的新时代,这种做法也已经不合时宜。
“纺织行业的发展必须要从资源消耗性向资源节约、绿色低碳、循环利用的方向发展,从粗放发展的生产方式,转向自主创新、战略合作、有序竞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强调。由此可见,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已经成为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
任重道远
回收现状值得深思
目前,我国的废旧纺织品回收虽然回收率不算高,但是量上已经形成了规模,并且已经处于世界的前列,在这一点上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却也在时刻提醒着每一个人,这项工作还任重道远。
首先,废旧纺织品回收工作虽然已经得到了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一定重视,但是重视的程度与国外相比还远远不够,来自国家相关部门的实际支持也微乎其微。
其次,回收渠道不畅。据了解,目前我国大量的废旧纺织品回收都存在操作不规范,渠道不畅通的问题,这是由于我国尚没有一套统一的回收规范或标准而造成的。
再次,技术瓶颈有待突破。纺织品的品质非常复杂,现在都已经数不清到底是几百种还是上千种。此外,混纺产品很常见,不知道里面混着什么材料,不好分解。不同品种的分解费时费工,而且混纺产品太多,如何进行分离,尤其是多种材料混纺,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而且,废旧纺织品上的纽扣、装饰物的大量存在,也使得后道工序更为繁琐。
另外,安全缺乏保证。目前,国内的废品回收站在对废旧纺织品进行回收时,只进行简单的收集,却缺少分类、分拣和清洗等环节,这就直接导致了下道再生产的时候问题繁多。“对于一般纺织品,尤其是废旧衣服等,回收后要保证没有病毒和病菌,这样一来消毒成本很高,加上相关检测,成本更高,这部分也是我们要关注的事实。”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介绍道。
最后,终端消费者支持不够。“这是一个从目前来看比较棘手的问题。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消费者不认同再生纺织品,他们会觉得产品低端,安全没有保证,选择不去购买。而在国外情况恰恰相反,人们愿意为再生纺织品买单,因为它绿色环保,是对社会和环境有益的。我们国内一家做再生地毯的企业,产品卖到国外,价格甚至比原生材料的还要高,带来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差距。”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这样告诉记者。而消费者,就代表了市场,没有市场,废旧纺织品的发展确实步履维艰。
如此众多的问题,都在影响着废旧纺织品回收工作的进行。无论是政府的支持还是技术的突破甚至消费者观念的改变,都非一朝一夕之事。未来,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借鉴国际
共同配合搞活回收产业链
在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这条路上,国际上有很多发达国家已经走在了前列。早在上个世纪初,英国就成立了专门的废品回收中心,发展至今,其已成长为英国最大的废品回收企业,拥有非常专业的垃圾分类处理人员,有超过1000个纺织回收站,每周可以处理35万吨的废旧材料。
美国于2010年正式通过法律,只要是利用废旧纺织品再生循环利用加工出来的纺织品,特别是服装,可以直接挂吊牌标记这是废旧纤维循环利用的产品。这些产品比用新纤维制作的产品性能有时要低10%,但是要教育全国人民为了保护地球爱护环境,应该多花钱买这些服装。只要挂这个吊牌的,大多比同类新纤维的产品贵10%。
2011年,法国国会也正式通过了决议,允许再生纺织品更贵,倡导人民充分利用再生资源。
我们在这方面研究了有几年,但是进展缓慢,非常艰难。恐怕我们还要经过一段宣传教育的过程,才能让消费者逐渐接受。
“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是一项庞大的工程,绝非一个行业所能完成,这就需要各相关方联合起来共同研究,比如科技研发的同时,我们需要注重的是,必须围绕着最终产品的开发应用和市场需求。谁来买谁来用,用在哪里等都必须弄清楚,这样才能成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前道工序要为后道工序服务,比如消毒,不能等到织完布之后再去消毒;后道工序也要为前道工序补台。有的问题前道工序解决不了,后道工序就要负责完成。这样这个产业链才能搞活。”姚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