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在“新材料纱线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专题论坛上,山东联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启升,为到场的30余家纺织面料企业介绍了绿色、健康、环保的功能性纤维和差别化纤维的最新技术,并在现场展示了最新的技术产品,吸引了大家纷纷上前体验和研究。有很多面料企业在现场表示了合作的意向。记者现场采访了陈启升,以探究纱线企业如何做到差异化。
TAweekly:请简单介绍一下企业的情况。
陈启升:山东联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2012年正式投产。是一家集新材料纱线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纺织企业。
TAweekly:2013年纺织形势并不明朗,你如何看待当前市场?
陈启升:是的。虽然纱线产能趋于饱和,但我认为纺织行业没有任何问题,关键是要找到企业的定位。公司2011年开始项目的设计,同时确定产品的定位、设备的选型。企业当时定位是做高品质、差别化、功能性新型纺织材料赛络紧密纺纱,我们非常看好这个市场。
TAweekly:赛络紧密纺纱有何特点?
陈启升:赛络紧密纺纱结合了赛络纺和紧密纺的优点,代表了目前纱线最高端工艺设置。
赛络纺体现了股线的效果,增加服饰的光泽感;紧密纺对纺纱区的纤维重新进行排列,大大优化了纱线条干水平,对3mm以上的毛羽降低70%以上。该种纱线强度增加了10%,已接近环锭股线的强力。
此外,赛络纺有利于下道工序生产、可取消烧毛工序,减少上浆浆料,提高织机速度和效率,改善针织编织物性能:抗起毛起球性大幅度改善,表面光滑,色彩鲜艳,染色渗透性好。
TAweekly:公司通过什么方式保持差异化竞争力?
陈启升:公司优选先进的设备,采用成熟的工艺,拥有强大的管理技术团队,主要生产高档、绿色、健康、环保、功能性、新材料的各类差别化精梳纱线。公司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纺纱设备包括德国特吕茨勒(Trutzschler)清梳联、瑞士立达(Rieter)精梳机、立达自调匀整功能的并条机、印度(Lakshmi)细纱长车等国内外设备共300余台套。
设备的选型体现了先进性、稳定性、节能性、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公司现有十余万纱锭,全部配备赛络纺、紧密纺装置,可以生产10S~120S的各类纱线,年产量一万五千吨。
另外,公司的管理层人员都拥有二十多年纺织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拥有技术娴熟、忠诚稳定的员工队伍,平均学历大专以上。我们充分发挥山东精品纺纱基地的技术人才优势,联合科研院校的储备力量。 执行力上没有借口,立即行动,一次做对。
TAweekly:公司在服务客户方面有哪些举措?
陈启升:我们的服务就是一个字,快。为了提供优质服务,我们建立了超前预测、定向开发、适量储存的方式。根据时尚流行元素,纤维技术的发展,公司储备有2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的新纤维原料,可以快速提供客户所需的纱线。在产品的开发周期上,普通品种一个星期完成,特殊要求的2~3天完成,紧急品种我们会在24小时内完成,保证让客户满意。
我们采取技术营销模式,这是以技术为方法系统解决消费者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一系列问题的综合式解决方案。准确地把握住市场的脉搏,技术服务于需求。速度与质量都能得到有效的保障。通过一站式服务,将产品、技术、服务有效整合为一体。
为适应市场差别化、小批量的需求,特设单独的产品研发试验小线,另外一支工作经验丰富,纺织工程专业的队伍做到24小时连续作业,快速反应。
TAweekly:目前公司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什么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陈启升:公司是“国家纺织新材料纱线产品开发基地”,与天津工业大学共建“新型纤维研究与应用”研究院,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本着“做新、做特、做精”的理念,致力于高档次、高附加值的差异化纱线产品的开发。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新公司需要对基层的员工做好培训。另外市场多变,公司还需要锻炼应对市场形势的能力。
在本次纺织新产品开发研讨会现场,宁波的一家面料企业老板跟记者闲聊时说道,他本人参加企业内部以及行业会议众多,在进入会议室之前,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清空自己的大脑,全身心地投入到会议中。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灵感和创意才会迸发,才能专注于解决问题办法和见解。
上述老板所言不无道理。对于纺织产品开发,提出创意的可能有各种人员,企业内部是一大来源,但更为广泛的来源则是在企业外部,如客户、专业咨询机构、科研单位以及同行。他们的意见能最直接地反映市场需求的变化倾向,所以倾听他们的意见,并对意见进行分析和归纳,才能发现新的市场机会。
这位老板笑称喜欢开“会中会”。他利用这个研讨会的间歇,又组织了私人性质的座谈会。“熟悉的老板们召集在一起,没有限制,对任何人提出的意见,哪怕异想天开,也不批评。”在他看来,这也是维护感情、判断形势的一个重要渠道。
看来,开会不仅仅是坐在椅子上被动地倾听,如何利用起无数的会议点亮企业创意,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