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学伟
第3届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获得者(1999年)
从其一举成名地荣获“兄弟杯”金奖到加盟“应大”公司,再到1997年荣获“十佳”称号,而后于1998年再获“十佳”,并在1999年中国时装周上荣获“金顶奖”。从成功的历程上便不难看出其成长足迹与其设计风格的类似,质朴、实在、一步一个脚印,一路延伸向服装设计的顶峰。
从武学伟身上,让人感受到他对于服装的灵性和痴迷,其风格简洁而摒弃琐碎,线条流畅而绝少装饰,整体质朴而拒绝奢华,造型清爽而并不繁杂。正是这种灵性给予他在设计上的天赋与才华,而痴迷则促成了其在服装设计上的专注,用功而直至成功。
如果说张肇达、吴海燕、王新元是中国第一代服装设计师,那么张继成、武学伟、计文波则是第二代设计师,他们用实践为中国服装设计师们未来的光辉前景打下了重要的基础,让我们看到了,设计师与品牌企业圆满的合作与建立市场化的运作艺术灵感的方式,开启了成功之门。
刘洋
第2届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获得者(1998年)
1998年,凭借《与狼共舞》“七匹狼”刘洋男装专场发布会,刘洋一举斩获第二届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而且成功地奠定了“七匹狼”品牌在中国男装的霸主地位。在获奖前后,刘洋说他对设计的理念从未改变,改变的仅是多了一份责任,让他谨慎对待自己每一次参与的时尚行为。十几年过去了,与中国时装业一起经历了飞速发展的刘洋,积累了留学、创业、与品牌合作等多种经历。
如今,刘洋身上承担着很多社会职务: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在经历了许多之后,刘洋已经走向成熟,他开始更多地思考一名著名设计师所承担的责任。
张继成
第4届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获得者(2000年)
2000年,张继成斩获第四届“金顶奖”的设计师,有人说他早早地成名,受到媒体的追捧和同行的支持,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但其实作为在羊绒针织特殊领域的设计师来说,张继成的设计生涯与中国羊绒产业的兴衰紧密相连,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在他身上肩负的那份责任。
在中国,张继成在羊绒服装设计领域远远地走在其他设计师前面。这位来自内蒙古的汉子,对于羊绒设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没有任何背景、不善言辞的张继成,凭借着自己努力,找到并发现了自己服装设计的天赋和才华。也让他找到了设计的自信和进军国际舞台的决心。
吴海燕
第5届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获得者(2001年)
吴海燕的作品大量采用丝和麻等天然面料,善于运用中国元素进行纹样的创意设计,力求在传达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同时准确把握住国际时尚的主流和特征。细思量吴海燕的作品,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情结”。西域的宏伟、江南的秀美、宫廷的华贵、民间的朴实都令其流连忘返。
1992年以《远古情怀》赢得全国首届服装设计绘画艺术大赛一等奖。1993年首届“兄弟杯”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她用服装语言诠释了盛唐气象,《鼎盛时代》征服了国际评委荣获金奖。1999年她用《起承转合》再现了心目中中国文化的内在逻辑,获九届全国美展金奖。2001年她在西子湖畔以一台《东方丝国》大型服装专场,让人们重新认识了杭州的妩媚与丝绸的华贵。同年底,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她在北京706兵工厂用《观点2002年》一举摘下“金顶奖”,再次验证了她的实力,预测着新年的文化气象。
正如她所说:“名利瞬间可得,而艺术则要在永恒的追求中寻觅。”在追求中,吴海燕找到了自己的艺术定位和人生自我价值。
武学凯
第6届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获得者(2002年)
1997年第一次参加中国国际时装周,武学凯就获得了“十佳”的提名。他擅于以现代化的造型和颜色,运用天然面料来体现对民族与人类的独特理解,并在颜色上倾向于中性化。他认为,好的服装就是把民族化的个性用国际化的语言进行表达。当时被视为新一代中国设计师代表人物的武学凯,于2002年更凭借“杉杉-梵尚”发布会荣获第6届“金顶奖”,成为该奖项至今最年轻的得奖者。
从十年前获得“金顶奖”至今,武学凯早已成为了中国服装设计师中的中流砥柱。他现任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时装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杉杉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拥有自己独立品牌的同时也积极参与推动行业创新产业、院校培养以及各类大赛。
房莹
第7届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获得者(2003年)
2003年,房莹斩获第7届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这个中国服装设计界的“奥斯卡”的获奖名单上再添一员女将。
“金顶奖”、“十佳”、作为“中华文化美国行”中国服装设计师代表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中国时装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如今的房莹已不仅仅是一个服装设计师,她身上肩负了更多荣誉和社会责任。
但是对于她来说,设计本身仍然是最令她快乐也能激发出她最大潜能的工作,她不仅专注于自己的设计工作,更意识到了自己在服装设计行业中肩负的责任,并多次作为评委出现在各项服装设计大赛中,为行业挖掘更多有潜力的设计新人。
祁刚
第12届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获得者(2008年)
被业界称为鬼才设计师的祁刚,在2008年中国国际时装周上凭借主题为“天色”的时装发布秀,获得了第12届“金顶奖”。作为该奖项中最年轻的一位设计师,祁刚说:“获得中国时装界最高荣誉的‘金顶奖’,我想不仅仅是举办一场华丽、令人瞠目的‘秀’就可以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积累和积淀的产物。”
1998年毕业于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服装设计系的祁刚,早期参加并获得了多次国内著名服装赛事的奖项,其间先后发布的多场服装秀。轰动了服装界,使人们认识了祁刚。这位设计界的神童人物,凭借他丰富的从业经历,成就了他在业界“鬼才创意”的称号。
李小燕
第13届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获得者(2009年)
李小燕摘得第12届“金顶奖”的是由于其主题为“大地投影”发布会的成功,她作品中一贯展现的回归自然淳朴感觉功不可没。因为对纯棉绵长的坚持而让我们看到她对于自然的钟爱,对于环保的渴望。
李小燕义无反顾地选择把纯棉推向时尚舞台,她认为既然服装设计师是一个时尚前沿的行业,就要有最独特的嗅觉走在前端。她坚信纯棉一定是未来感非常强的元素。在中国国际时装周2011年春夏发布上,李小燕携手自己的设计师品牌“芳芳”再次在时装周上亮相,她所倡导的穿着理念也得到了更多消费者及市场的认可。
计文波
第8届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获得者(2004年)
2004年是计文波的幸运之年,继在中法文化年巴黎-中国时装周上举办了“东方神韵-中国魅力”的专场发布会后,又在中、日、韩三国顶级设计师联合发布的“亚洲之风”时尚盛典上,代表中国服装设计师做了专题发布;同年,荣获2004年中国设计师最高奖“金顶奖”并获得“年度中国时尚界十大新闻人物”的称号。
计文波是中国首位入选米兰时装周举行专场发布的男装设计师,也是首位获邀参加东京时装周举行专场发布的外国设计师。以男装设计见长的他,近年也已涉足女装设计,是闽派时装的重要推动者。
罗峥
第10届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获得者(2006年)
2006年,作为深圳本土最年轻的服装企业家和著名设计师,罗峥斩获了第10届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这名充满灵气的女设计师被国内外媒体和服装界称为“舞蹈在东西方文化间的精灵”。
罗峥是一位投身服装原创设计和品牌开发的本土设计师,更是一个顽强追逐理想的逐梦人。她是一个身上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共同体,她的梦想就是做中国服装文化向世界传播的传承人,让中国女装在世界的T型台上大放异彩。她创立的女装品牌OMNIALO(欧柏兰奴),以典雅、时尚、略带宫廷感的风格在中国女装品牌的竞争中自成了一道飘逸而古典的风景线。
杨紫明
第14届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获得者(2010年)
2012年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上,卡宾描绘了一场热热闹闹的趣味庆典。设计师杨紫明用上松下紧的几何廓型勾勒出轻松愉悦,冲撞出不期而遇的小惊喜,赢得了专业时尚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也让他成为第14届“金顶奖”获得者。
在认识卡宾先生之前,大部分人先认识了他的设计。近几年来,卡宾的发展就像是时装界的一匹黑马。十几年来,他坚持不懈地走“中国设计师原创品牌”道路,坚持通过体验式的发布会,以及众多旨在引导中国消费者穿衣理念的服装文化建设,让卡宾成为最具时尚号召力的设计师品牌之一。2007年2月,卡宾登上纽约时装周,成为第一个登上纽约国际时装舞台的中国设计师品牌。
梁子
第11届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获得者(2007年)
15年前,梁子拯救了濒临灭绝的、至少具有500多年历史的中国珍贵传统生态面料莨绸,并致力对其进行保护、传承和设计研发。在她和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莨绸于2008年6月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结合现代时装设计需求,梁子更研制开发出“天意彩莨”、“天意生纺莨”、“天意柯莨”等新品种,结束了莨绸500多年来单调的面貌,赋予其更丰富的时尚蕴涵。
梁子善于将东方元素与国际时尚完美结合,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对国际时尚潮流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把握使她在国内外时装界享有盛誉,被称为时装界的“环保大师”和“最中国的设计师”。
王玉涛
第15届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获奖者(2011年)
2012年度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国际时装周中国时尚大奖上,王玉涛不仅获得了中国时装界最高奖项“金顶奖”,同时也获得首届“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先锋设计师奖”殊荣。这一季他的设计理念为奥林匹克邀约,王玉涛用英伦风格与现代奥运元素呈现出一场经典奢华的英伦之旅。
王玉涛始终坚持对服装的钻研与热爱,用他的执着,获得了大家的肯定。也在十年设计生涯中不经意间的追逐与等待中实现了质变,抵达了纯熟。王玉涛在不断地转变中确立一种不变的风格品位,用奢华的气质来演绎平凡的生活,运用精湛的工艺来表达丰富的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