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707114549.jpg
2015年度精锐榜之10大活力集群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5-12-30

  中国裤业名镇、中国棉服名镇:辽宁省海城市西柳镇

  颁奖词:近几年,海城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机遇,以“谋划提出一批,洽谈推进一批,签约开工一批,投产达产一批”四个一批项目滚动发展为抓手,引进一批规模大、质量优、带动性强的项目落户海城。

  西柳服装市场的良好发展离不开“中国裤业名镇”、“中国棉服名镇”——辽宁省海城市西柳镇的强大支撑。西柳拥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多年累积下来的发展经验、市场知名度、服装品牌的实力和口碑,组成了西柳独特的优势,这也是“北派服饰”的内生动力。

  西柳的产业基础雄厚。围绕西柳市场,共有5000多家服装生产制造产业链上的企业,涵盖了整个产业链,这样的产业基础支撑着西柳市场的一次次改革和拓展,如此雄厚的集群助力和产业基础是其他市场难以模仿的,也是难以比拟的体量。

  在2012年成功引入的第六代工业地产项目台湾宏基工业城,占地4500亩,投资5亿美元,一期已建成运营,二期、三期正在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带动提升西柳地区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整体转型升级,为西柳市场发展提供源源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西柳在2015年的一个重点变化就是积极拥抱“互联网+”。在传统贸易的基础上,建立电商平台,电商企业开始入驻西柳。目前,西柳正在建设电商产业园,通过“互联网+”的助力,为西柳这个历史悠久的庞大传统产业,增添了一双信息化的翅膀。西柳电商产业园预计在2016年建成并投入运营,目标是招入100家B2B、B2C、C2C等中小型电商企业。希望未来能把西柳打造成中国北方第一个电商镇,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中国休闲服装制造名城:山东省汶上县

  颁奖词:2015年5月,汶上县喜获“中国休闲服装制造名城”称号。10月,汶上组团参展CHIC2015秋季展,2015第二届中国·汶上服装展览会又再度亮相。汶上积极打造“汶上制造”区域名牌,突出“汶上制造”特色内涵,擦亮产业特色名片。

  汶上纺织服装企业总数多达300余家,爱丝制衣、亚鲁服饰、七七服饰、好兄弟制衣、周凤制衣等25家企业的员工人数超过千人以上。规模企业76家,年加工能力4亿余件,从业人员6万多人,年产值数百亿元。发展的商机、广阔的前景吸引了浙江茉织华、如意集团、青岛绮丽集团、泰景服饰、金岛集团、即发集团、哈桑阿尔白等2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汶上纺织服装产业规模大,产业链条成熟,技术力量雄厚,设计加工能力卓越,生产装备先进。目前已与全球知名品牌阿玛尼、优衣库、H&M、ZARA、Mango、杰克琼斯和国内品牌利郎、劲霸、美特斯邦威、森马、潮流前线等50多个品牌建立了战略合作联盟。

  纺织服装产业是汶上县的传统产业,也是重点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汶上县将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打造“汶上制造”区域名牌,突出“汶上制造”特色内涵,擦亮产业特色名片,让“汶上制造”成为行业内响当当的品牌代名词。

  如今,汶上县电子商务有了“大名头”。该县确定了与电商平台天猫商城的合作,打造“天猫汶上馆”名片,推动传统服装企业的转型升级。

 


 

  中国羊毛防寒服名城:陕西省榆林市

  颁奖词:榆林市纺织服装企业抱团发展,向着“努力打造羊毛防寒服品牌形象,不断提高榆林市羊毛防寒服产业地位,助推榆林市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

  今年,榆林市政府与协会积极组织开展服装展销活动,组织当地企业抱团参加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举办榆林市首届羊毛绒产业博览会、榆林羊毛绒产品哈尔滨推介会,并赴河北辛集、浙江海宁考察。此外,积极推动2015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推介大会举行,会上,羊老大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荣获“2015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企业”称号。

  榆林市政府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与北京服装学院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高校资源的有机结合。在加快纺织产业集群发展方面,榆林市规划建设纺织服装产业园,建成后,年可生产羊毛防寒服3000万件,新增工业总产值56亿元,创造就业岗位2.3万个。

  2013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服装协会授予榆林市“中国羊毛防寒服名城”称号。截至2014年底,榆林市共有羊毛防寒服加工企业、专业户300多户,资产总额30亿元,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产量1500多万件,产值达近20亿元,销售额占全国同类产品的75%,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羊毛防寒服生产基地。

  布局“十三五”发展,榆林市将力争实现“53325”目标,即打造5户中国驰名商标企业;打造30户省著名商标和省著名品牌企业;打造30户规模以上企业;培育200户生产企业;到“十三五”末实现50亿元产值。


  中国布艺名镇: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

  颁奖词:在许村镇党委镇政府的引导支持下,许村布艺不仅加快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还加快“互联网+”创新之路,走在行业前端。

  许村家纺产业现已构筑起了原料加工、生产织造、印染后整理和市场贸易一条龙的家纺装饰布生产销售体系。拥有家纺企业近万家,占海宁市的95%以上。年产装饰布25亿米,家纺营销队伍遍及全国,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5%以上,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许村镇党委政府大力推动技术改造,引导家纺企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加大对创业创新的扶持,提升家纺软实力。今年,当地政府积极引进海内外设计机构进驻,提高家纺企业研发水平,把家装企业作为招商引资重点对象,通过建立产品购销关系带动产品适应市场需求。同时,继续办好“海宁家纺杯”中国国际家纺创意设计大赛等赛事,营造创新氛围。

  今年秋季的家博会上,许村推出全国首个窗帘布艺行业O2O平台“帘到家”,也是目前中国家纺行业最大的电商平台。平台联手海宁乃至全国的家纺产业链,汇聚品牌窗帘厂商,联合线下服务网点,整合第三方资源,实现线上下单、线下体验新模式。

  许村镇还致力于整合工业设备基地、设计研发基地、布艺生产基地、原料基地、辅料基地、窗帘布内外贸易基地、沙发布内外贸易基地等集群力量,打造综合性“海宁家纺产业基地”的一站式采购理念。


  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

  颁奖词:2015年,围绕“时尚柯桥”的发展理念,柯桥纺织产业集群以时尚创意为引领,在多个行业领域积极构建时尚新优势,推进全产业链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产业的现代化、品牌化、国际化,打造智慧型、复合型的国际时尚纺织之都。

  纺织产业是柯桥区的支柱产业,作为中国最大的纺织企业集聚地、全球最大的纺织贸易集散地,柯桥纺织的年产值达1200亿元以上。现有各类纺织企业近万家,年产各类化纤原料300余万吨,印染布165亿米,服装近2亿多件(套),年出口纺织面料近100亿美元,纺织产业经济生产总量占到全国的10%。

  2015年,柯桥区提出了“时尚柯桥”的发展理念,纺织产业积极整合资源、大力推进全产业链的时尚化之路。柯桥区专门成立了时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10月,“2015柯桥时尚周暨深圳时装周走进中国轻纺城”系列活动在柯桥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时尚产业与柯桥轻纺产业的融合,也使柯桥轻纺时尚商业更多元化,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今年,柯桥区大力深化“三次创业”,积极推进传统市场改造升级,积极创新市场功能,不断优化市场管理,全面深化市场招商。中国轻纺城南区精品面料市场作为纺城内新模式市场的首例,在提升面料品质的同时,致力于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的精品市场。于10月举办的第一次南区一楼营业房拍租大会效果远超预期,开业时间指日可待。而作为传统市场代表的中国轻纺城北市场也在9月成为纺城内首家试行积分管理制度的市场。

  随着时代的发展,柯桥的纺织产业在继承原有优势外,又将时尚创意、电子商务引入,并在今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未来的发展潜力无穷。柯桥正向着智慧型、复合型的国际时尚纺织之都转变。


  中国袜子名镇: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

  颁奖词:在“重构袜业 重塑大唐”的主题引领下,大唐镇开展一系列举措,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将袜业制造与文化、艺术、设计相结合,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成为全球唯一的“袜艺小镇”。

  今年,一个响亮的名字——“袜艺小镇”让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大唐。这是一个“智造”与制造紧密结合,艺术与产业相互融合的小镇。在袜艺小镇,有汇聚头脑风暴的聚唐咖啡馆、时尚的WA空间艺术中心、袜业体验中心以及美丽街、互联E家??大唐镇结合文化、旅游、艺术,让袜业文化的触角延伸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唐镇政府先后建立并启动了袜都电商园、方田电商园等电商集聚区,为园区创业者定期邀请培训师授课,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创业者搭上电子商务的高速列车,使得袜业迅猛发展,也成为了年轻人的创业群落,为产业发展集聚后发力量。

  大唐镇政府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工程,加快推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大唐袜机企业自主研发了全自动一体化机、全自动包装机、3D电脑鞋面机等。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袜业博览会上,大唐镇自主研发设计的休闲时尚、保健养身、运动户外、新材料新工艺等五大系列新品袜亮相,展示了大唐在袜业高端、品牌以及时尚之路上的探索。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专刊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