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707114549.jpg
福海国际:总部基地模式初显锋芒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4-12-24
本刊记者_李晓慧 
 

 

  

 

在定位上已经赢了

  去年作为北京大红门服装商贸集团五期项目,福海国际引起了行业人士的关注。大红门商圈为北方服装流通重地在流通产业外迁和转型压力之下亟需新的动力引擎,因此,福海国际的孕育和诞生显然意义不同。

 

 

  与已有的大红门服装商贸城、福成大厦等如何形成差异互补?如何满足当前大红门商圈的实际需要?在确立定位时,北京大红门服装商贸集团紧紧抓住这两大重要脉络进行布局仅福海国际项目的前期调研就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谨之再慎。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大红门商圈有着不同的发展需要从早市、大红门商贸城、福成大厦以及天雅等品牌商厦的崛起无不是切准了当时商圈发展的需要才赢得成功。经过几十年发展我们发现大红门地区的商贸、流通功能已非常成熟,也并不缺少硬件设施良好的现代专业市场平台,但缺乏的自主品牌进一步成长和成熟的土壤和平台。对他们来说更看重新的市场是否具备展贸中心、营销中心、品牌推广、形象展示等功能。

 

 

  福海国际的目标正是吸纳整个大红门商圈最优秀的自主品牌以及全国希望能在北京设立总部基地登陆华北、东北市场的全国优秀自主品牌。

 

 

  经过详细周密的调研考察,为顺应服装品牌商发展需求,最终,福海国际打造了一个新模式——“总部基地模式”。所谓“总部基地模式”,是集合了销售、服装展示、设计研发、营销推广等多种产业要素和商业元素,将服装产业链中的多个环节、多种功能整合为一体的服装商业综合体。

 

 

  福海国际引入了“1+1展贸平台”,即一间低楼层商铺搭配一个高楼层营销中心,满足品牌商更多方面需求。低楼层的优质铺位,作为商家的品牌形象店,能够满足服装展示、销售的需求;与铺位同处一个楼里的高楼层营销中心,能满足服装展示、销售、贸易、办公、洽谈等多种需求。

 

 

 

运营效果超乎预期

  从招商阶段来看这一定位已经获得了认可和良好的反馈,但运营以来,短时间内便获得显著的效益这一点超过了商家和福海国际管理团队的预期。

 

  “自开业以来69层的品牌营销中心运营业绩普遍良好商家对经营状况和管理服务的反馈都非常好,商家对这一模式的认可度在不断提高。大红门服装商贸集团负责人欣喜地对记者表示。

 

  在福海国际69层的营销中心这里大店云集橱窗和陈列都极其专业,对流行趋势的跟随不亚于一线商场在装修上构思巧妙在这里,品牌营销中心除了精美的陈列都配置有前台、会客区、洽谈区等有的还布置有公司成果展示区。

 

  显然,良好的展示环境对品牌形象提升所起到的作用是明显的。尤其在运营过程中,商家逐渐发现,“1+1”模式的好处其实并不止于品牌影响力的提升,还有效促进了批发和零售业务的增长。

 

  在福海国际,如果客户在低楼层的店铺中看到心仪的产品,可以马上到楼上的营销中心去洽谈;而在营销中心被品牌风格所吸引,可以立即到楼下的店铺中去实地考察销售情况,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有效的互补,既节省了商户商谈的时间和成本,增加了商户与客户间的沟通,还充分提升了商户竞争力,成为增加商户盈利的关键,为商家创造更多盈利空间。

 

  此外,“1+1”模式丰富的结构,吸引了更为多元的客流。6-9层名品、名店簇拥,其所产生的集约效应会对采购商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不但各个品牌营销中心之间共享了客流,也带动了1-5层商铺的人流量。

 

 

在零售与批发之间行走

  大红门商圈位于京城的商业黄金地段,在引领整个商圈从服装批发采购中心向时尚中心转型的过程中,零售自然是转型的方向之一福海国际始终没有放松在零售环节上的探索和引导。

 

  与纯零售业态不同专业市场商家对零售的态度不尽相同。这让福海国际管理团队除了要做好各项营销之外首要更要摸清商家心理平衡利弊引导商家更新观念配合福海国际的总体理念进行调整和转型,为此,福海国际的营销策划团队树立起了与商家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方式,通过一次次沟通、策划和反馈,逐步让商家接纳改变、参与其中,并支持转型。

 

  为了能更好地营造零售氛围,真正吸引零售客流的到来。福海国际积极向大型卖场取经,打造综合商业体。福海国际陆续引入了一系列热门自助餐饮品牌,大幅提升了市场客流量。目前电影院线也将被引入。而为了切实方便周边群众的生活集团还将在与福海国际连廊相接的福成大厦地下一层引入大型生活超市,方便周边百姓。

 

  这种 “吃喝玩乐购”一条龙的全新购物体验正在福海国际快速成型,从长期来看,对稳定客流、改善客流结构也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引入原创设计强化总部功能

  福海国际的目标是打造成大红门商圈首个设计、销售、展示一体的平台。日前,福海国际已与中纺设计师中心达成合作,在福海国际开辟专区,为新锐设计师提供工作室,这一举措是大红门发展设计、研发平台的突破和首次尝试,将十分有助于改善和提升成长型品牌的设计实力,推动大红门服装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化发展。

 

  在福海国际设立的新锐设计师工作室,是中纺设计中心杭州总部外的第二个设计师集聚地,不仅可将江浙沪一带的优质服装设计师引入北京,也为北方新锐设计师的成长和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

 

  同时,福海国际的原创、设计主题特色由此更加凸显,也进一步充实了总部基地的内涵,为福海国际营销中心的品牌化运作提供了便捷通道,也为大红门商圈自主品牌寻找优质服装设计师、增强原创性、增强自主品牌设计研发能力插上了新的翅膀。

 

  其实,在全国的服装专业市场平台中,真正将设计师引入市场,为设计师工作室为有机组成部分,主打设计特色的市场并不多,福海国际的尝试无疑是试水之举,正因如此,设计师工作室入驻将带来的效果,让业界人士充满了期待。

 

  记者还在采访中了解到,来年伊始,北京大红门服装商贸集团还将把福海国际和福成大厦合同经营,统一机制,创新经营模式,实现差异互补,以此来强化福海国际作为华北品牌基地的概念。相信这一举措会为大红门商圈的转型再次注入一股强劲动力。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专刊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