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余杭:“布”出新图景
文章来源:: 2013-06-13

通讯员 王丽娟 

中国品牌布艺总部基地鸟瞰图。

   中国品牌布艺总部基地项目是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倡导之下,由余杭家纺产业协会牵头,国内众多布艺产业龙头企业、知名渠道商联合投资建立的,项目于2012年4月16日正式奠基。

 

   今年上半年,余杭区经信局、余杭家纺产业协会组织开展“家纺人回家‘访’家”——家纺渠道商走进中国品牌布艺总部基地活动,来自北京、上海、山东、四川、甘肃等地的50多位家纺渠道商实地考察了兴建中的中国品牌家纺布艺总部基地。考察团普遍认为,基地对于整合家纺产业资源、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余杭家纺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为推动余杭家纺产业集群优化升级的引擎,中国品牌布艺总部基地在业界被寄予厚望,也被当地政府视为实现“余杭制造”向“余杭创造”转变的重要途径,在余杭传统产业的二次腾飞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而也得到了政策、项目、配套、人才等各个方面的有力支持。

 

   把中国品牌布艺总部基地比喻为布艺界的“航母”或许并不为过。基地集市场与展会优势于一体,更是“市场+展会”的2.0升级版,可以常年得到原料、设计、生产、加工、渠道、物流等全产业链服务。

 

“市场+展会”的2.0升级版

 

    总部基地是布艺行业国内最大的优势集成终端,将从全产业链整合优势、积聚资源,并最终以最优的差异化输出,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通过品牌企业、优秀人才、专业服务、价值信息、行业重大活动等相关要素的集聚,使布艺产业和相关经济活动在总部基地这一物理空间上达到相对集中,产生积聚效应。

 

    借“市场+展会的2.0版”概念,集中呈现产业规模、技术装备、品牌积聚、产业链完善等全方位发展优势,发挥各自角色在总部基地这一价值平台上展示出的整体特性,不断撬动总部基地及辐射所及的布艺产业个体的能力,创造价值,分享利益,以基地满足买、卖、服务三方利益角色而生存的运作模式,以不间断“微创新”优质内容提高买、卖、服务三方黏度而快速发展的呈现机制,导入能量守恒定律,自我革新,健康循环,真正完成布艺产业生态圈的打造。

 

致力建设布艺产业生态系统

 

    在渠道为王时代,总部基地的诞生,正是以创新商业模式为目标与责任。总部基地有产业集群的广度和深度,有国内外知名渠道商的触角与脉络,身兼行业资源整合重任,正在着力打造布艺产业生态系统。

 

    其一是整合全国布艺资源,为分销商提供一站式服务。节省时间和差旅成本;从全国60多家窗帘店中挑选精品进行宣传;整合采购资讯,集约精品客户,提供竞标场所,为厂家透明化采购创造条件;采购商引进来的同时,将厂商、供货商带出去。

 

   其二是构建最完善的布艺“大数据”。总部基地建立面向供应链和宏观决策的信息集成应用系统,覆盖所有连锁店和集团成员企业。系统实时更新每家店、每个产品的销售情况,以便企业及时调度,减小库存压力。同时系统对录入的客户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供企业决策参考。

 

   其三辅以文化和创意,大胆探索不同产业间的跨界合作。借用家居渠道,共享设计渠道,以配套产品间的互补性为依托,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渠道新格局,以适应新的消费需求,实现行业的繁荣与发展。

 

构建国际一流的配套服务体系

 

   在主干框架搭建基础上,中国品牌布艺总部基地将致力于构建国际一流的配套服务体系。集中采购,统一物流是其中之一。总部基地将打造窗帘布、沙发布、软装布艺集中采购区,全面处理包装、卸运、储存、搬运、流通加工、不同运输方式转换、信息、调度等工作,通过集中采购获得规模效益,取得议价主动权,减少采购次数,降低采购成本。

 

   总部基地正申报建设浙江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窗口平台——余杭家纺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以扩大服务半径、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产业发展,实现余杭家纺自身可持续发展。

 

    开发布艺基地专用“ERP”,利用最科学的线上线下交易系统,大力建设外网电子商务体系,拓宽新型网络营销渠道,探索并比较传统市场渠道与电子商务各自优劣及产品需求特性,实施差别化的市场定位。

 

    另外,中国品牌布艺总部基地将打造布艺保税仓库,简化进出口手续,保障厂商利益,延伸服务功能,以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此外,品牌布艺基地已与多家相关行业协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如与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合作,联合举办每年两季的中国品牌布艺新品展等。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专刊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