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七匹狼劈风斩浪,铭记传奇光辉、再起航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9-06-27

  本刊记者-李江敏  

  闽南,坐落于我国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在这片八闽大地上,流淌着闽南人爱拼敢拼的精神。霸屏朋友圈的晋江经验,更是体现了晋江这座历史与现代碰撞交融的城市的拼劲,这里本是泉州下属的一个穷县城,却在改革开放后,借“三来一补”的春风,成了我国服装行业的领军者。

  过去,这里聚集的服装工厂依靠承接各种需求订单来进行大批量生产,为当地经济带来较大的收益和傲人的“成绩单”。当前,时尚话语权正在重塑,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应运而生,传统服装行业的转型也成为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任何行业的变革都一样,发源于传统却又不能止于传统,一个具有长远目光的企业应该充分考虑布局和开拓自己的市场生存空间。对于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在消费升级和互联网冲击之下进行转型,也并非易事……

热点 | 七匹狼劈风斩浪,铭记传奇光辉、再起航

  需求创新:围绕市场多措并举

  成立于1990年的七匹狼集团,是福建服装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男装行业的领军企业。面对新形势和新变化,七匹狼在做好旗舰品牌的同时,也更多地通过多元化投资和国际化合作拓展新的成长空间,赋予企业新的活力。

  公司制衣事业部副总经理王金杰向记者介绍:“七匹狼作为一个民营企业,是最早做自主研发并孵化多品牌矩阵的,这在闽派服装里也比较少见。”七匹狼强调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努力加强产品与品牌内涵的结合,“用时尚传承经典、让品牌激励人生”,同时不断提升产品内涵气质和制作品相,增强“产品力”。在七匹狼的“狼性文化”品牌调性下,有针对商务经典、潮流时尚等不同消费者需求的细分品类。 

热点 | 七匹狼劈风斩浪,铭记传奇光辉、再起航

  2015年,七匹狼集团的运营方式开始由“纯实业“转化为“实业+投资”,持续创建千亿市值的时尚产业集团;2017年,七匹狼首先收购了《周末画报》母公司旗下现代数码30%的股权;同年8月,七匹狼又以3.2亿元人民币收购了Chanel 创意总监同名品牌 Karl Lagerfeld 在中国区运营的实体控股权。

  在当前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民众对于审美、时尚、文化方面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各领域企业都需要重新调整聚焦,以适应新时代的消费结构变化。“我们的优势在于,近30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下来的对消费者的了解。国际品牌虽然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但进入国内也可能会‘水土不服’,而七匹狼有着专业的品牌管理团队,面对多变的消费者迭代和渠道变革可以随时作出反应。”王金杰说。 

 

  技术创新:新旧动能转换机遇

  “过去我们说,服装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在品牌、产品、渠道中任选其一,就可以存活下来。但在新形势下,这些因素已经不再是优势,也无法真正洞察消费者的体验和感受。”王金杰认为,当年作为核心竞争力打败对手的这些先决条件,在市场重新洗牌之后存活下来的企业中,已经成为标配。“有资格存活到今天的企业,都达到了这些标配的条件。对于七匹狼这样做了近30年的品牌而言,如果和别人一样,那么充其量也就是60分刚及格,没有优势,势必自动就会被淘汰出局。”王金杰说。

  那么,如何才能在一众品牌中脱颖而出占据高地呢?王金杰认为,供应端专业智能的矩阵化柔性产业链很关键,能真正洞察消费者的体验和需求,让C2B赋能B2C。 

热点 | 七匹狼劈风斩浪,铭记传奇光辉、再起航

  长久以来,服装品牌与供应商合作停留在简单的订单层面上,传统服装零售的经营模式是提前6~9个月,根据历史数据、流行趋势等进行商品企划及设计;提前半年召开订货会,由加盟商订货;根据订货的商品品类、数量委托外部供应商生产;提前1个月左右入仓并完成门店配送。这就导致二者之间信息交互和沟通基本上是单向传递的,往往是品牌商发号施令,供应商遵照执行。

  事实上,近些年绝大部分服装品牌公司都陆续引入成熟的ERP管理系统,试图实现从产品开发、打样进度、原料采购、成本核算、大货生产、质量管理等全面掌控。但是,由于长期的“甲方-乙方”思维,很少看到品牌商和供应商能够实现系统对接和集成的,从而导致双方信息孤岛,无法协同决策。传统投入驱动型经济增长难以为继,亟待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的增长模式,获取经济增长愈益需要的新动能。

  “思维不迭代,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不了客户的新需求是目前服装企业共同的痛点。”王金杰表示,面对市场“风浪”,七匹狼也同样有这种危机感和紧迫感。他说:“借工业4.0改革这一难得的时机,探寻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路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市场出清,淘汰无效产能,留下精益改造后的优质产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发展道路。”

 

  模式创新:转变理念激活产业

  在七匹狼裁剪车间升级过程中,力克起到了如虎添翼的作用。王金杰回忆道,七匹狼当时在同类型设备中进行选择时,以一款不透气PU面料试裁。最后,力克的设备剪裁效果是最令人满意的。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力克的精益管理理念带给七匹狼新的裂变价值观。 

热点 | 七匹狼劈风斩浪,铭记传奇光辉、再起航

  在过去,“拍脑袋”的考核方式在传统服装企业中很常见,以员工整个一年或者半年的绩效作为季度末或年终的评比和排队依据,单看结果,囫囵吞枣。王金杰说:“力克的工程师来到我们车间询问操作工,一天剪裁几米?这些有经验的老师傅立马就傻眼了!在他们的口中,只说得出自己今天裁了几床几件,这对于精益管理的要求来说,太笼统了。力克希望得到的数据是,铺一床布料需要几分钟,甚至是铺一层布料需要几秒钟。所以我们现在除了注重结果以外,更注重生产的过程管理,每一个生产流程、动作的颗粒度再细化。”

  这一思想观念的转变也就意味着各个要素组合、匹配、协作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准确、恰当。“厨师就是只需要负责炒菜颠勺啊,那谁来切菜、配菜呢?当然是服务厨师的人来负责,价值链分工和传递的效率决定了产生价值的大小。”王金杰作了一个有趣的比喻。

  无论是产业链上的重组还是工厂内的流水线作业,都可以视为是一种线性变化,即“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是一种物理变化,因为每个环节本身并没有变,只是分配到更合适的位置,以期产生更高的效率。“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方式,向正确的人提供正确的产品和服务”。这是一种化学变化,因为每个环节本身已经不同以往:生产什么、什么时候生产、在哪里生产都成为了变量,组织模式也很可能需要随之转换。最终,各个要素以“准确匹配”为目标进行组合、匹配和协同。 

 

  品牌创新:建立范本突围而出

  在七匹狼未改造前的流程中,裁剪车间对夹克等粘合面料实施二次精裁工艺,不但需要增加手工裁剪员工整理裁片、裁剪毛裁片,而且浪费面料,造成高达2.3%以上的面料损耗。在借助力克自动裁床的优异性能之后,可一次性裁出精准的裁片,无需二次加工工艺。另外,依据自动化裁剪的流程需求,裁剪车间还进行了布局和职能的重新设定,建立起从手工裁剪到自动裁剪的作业标准。 

热点 | 七匹狼劈风斩浪,铭记传奇光辉、再起航

  “七匹狼希望借助力克设备达到的智能制造流程改善,不是盲目意义上的,而是根据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开一个准确的‘药方’出来,除了达到‘品相’和‘效率’之外,达到‘需求’是更高的境界。柔性快反的顶层设计是‘准’而不仅仅‘快’,做到按需生产才是关键。”王金杰表示。

  据力克提供的数据显示,七匹狼裁剪车间升级项目在2018年4月启动以来,经过1年的时间,取得积极的改善成绩:首先是单件裁剪成本大幅下降,人工成本下降50%以上;其次是面料损耗成本显著下降,夹克类面料损耗降低2.3%;同时,裁剪流程的生产敏捷性亦得到显著改善;在裁剪品质提高的情况下,对手工裁剪熟练技能工的依赖度大幅降低。 

热点 | 七匹狼劈风斩浪,铭记传奇光辉、再起航

  七匹狼的下一步棋怎么走,王金杰有着自己的看法:“希望在裁剪车间升级项目完成之后,把整个智能制造车间做成一个标准的行业模板。同时对七匹狼的外部供应商进行培训、改造、升级,把整个产业链的数据打通,为产业赋能,也为行业分享价值,这也是七匹狼作为一个创业近三十年的民族品牌的使命吧。”

  真正的“狼者”,也许会迟到,但是永远不会缺席!七匹狼以持续创建千亿市值的时尚产业集团为企业愿景,期待成为时尚产业的中流砥柱,让中国的时尚产业在国际产业链的高端竞争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于力克

  力克致力于为具有前瞻思维的时尚服装、汽车内饰和家具公司开发他们所渴求的领先技术。通过推动这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力克从设计到生产全方位地赋能品牌商、制造商和零售商,助力他们在市场中稳操胜券。

  力克成立于1973年,如今在全球共有32家子公司,为世界100多个国家的客户服务。力克拥有超过1,700名员工,2018年营业收入为3.33亿美元。公司的股票在泛欧证交所上市交易。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专刊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