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707114549.jpg
麻韵新生·织遇纺城|米奥纺织:“麻”上加速,创新破圈正当时
文章来源:: 2025-11-21
  本刊记者-边吉洁
  作为中国轻纺城产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市场始终以经营户需求为锚点,在行业发展进程中坚持与时俱进、创新突破。锚定现代化“国际纺都”的总目标,近年来,联合市场深度践行“一市一特色”发展定位,精准规划并打造“麻类面料专区”——以差异化布局汇聚产业上下游合力,用集聚化发展为品牌升级注入动能。这一举措,既为广大经营户搭建起开拓新兴市场、培育强势品牌的优质平台,更助力整个市场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实现迭代新生,使麻这一承载纺织文化底蕴、契合当代消费需求的面料品类,成为见证纺城产业转型升级的璀璨注脚。
  在当下,国风服饰的流行风潮与麻类面料的独特魅力正深度交融、愈发紧密。在此趋势下,一批专注于细分领域的企业,凭借别具一格的产业逻辑与美学实践,不动声色地重塑着市场的内在纹理。
  米奥纺织,作为一家工贸一体化的企业,其发展重心深深扎根于麻产品领域,专注于麻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在麻棉大提花工艺方面更是造诣颇深,技艺娴熟。同时,通过运用精湛的后整理工艺,对产品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优化与升华。这家企业凭借对麻的深度钻研,以及对东方美学的当代诠释,绘制出了一幅沉稳且富有生命力的发展蓝图。
  “麻,作为一种天然纤维,其独有的肌理质感、质朴的气质以及绿色环保的属性,与东方美学所崇尚的自然、含蓄的精神内核,有着一种浑然天成的契合感。”公司总经理金海平一语中的,道破了当时企业精准定位的初衷。也正是凭借这份契合,米奥纺织成功地搭上了国风消费崛起的时代快车,开启了以麻为独特载体、深度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美学实践崭新篇章。
  PART.01
  创新:麻与东方美学的深度交融
  麻织物天然自带的肌理感与悬垂性,在中式设计的巧妙运用下,焕发出独特的“融合之美”。那些看似粗粝、带有做旧痕迹或经过二次改造的面料,实则蕴含着“至朴而高级”的质感,精准击中了当代消费者对于“低调的精致”与个性化表达的深层需求。
  走进米奥纺织门店,新中式的意境悠然铺陈。身着棉麻服饰的模特静立其间,两侧是琳琅满目的上千款面料:棉麻国风大提花、原麻色系列、人丝麻、雨露麻……每一款产品都仿佛是麻与东方设计语汇的一次深度对话。据介绍,米奥纺织坚持创新,每年三季、每季二三十款新品的稳定节奏,确保了设计力的持续输出与市场的新鲜感,公司目前累计拥有上千款产品。
  在产品开发上,米奥纺织从传统山纹、水纹、云纹、花草等经典纹样中汲取灵感,既保留了东方美学的意境与神韵,又大胆融入现代构图与色彩元素,最终形成具有高辨识度的新中式风格。“我们的设计灵感,一半来自行业的长期积累与趋势研判,另一半则来自与下游品牌客户及设计师的深度互动,”金海平透露。部分热销产品正是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进行定向开发,这种柔性机制确保了产品研发始终与市场动态同频共振。
  在工艺层面,米奥致力于将“麻”的潜力挖掘到极致。金海平随手拿起三款风格迥异的面料解释道:“它们本质上是同一款底布,却通过不同的后整理工艺,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气质与表情。”原麻色保留了材质的自然本真,炒雪花工艺赋予了面料表面丰富的立体感与层次变化,而手工炒色则营造出自然斑驳、独一无二的复古韵味。这种“一料多态”的开发思路,极大地拓宽了单品的应用边界,也精准对接了市场对个性化、故事感产品的旺盛需求。
  此外,与杭州等地优秀设计工作室的持续合作,为米奥注入了更前沿的创意资源与强大的样衣打样能力,确保了设计理念能够被高效、精准地转化为市场接受度高的终端产品。“研发与生产,必须坚定地跟着市场走,”金海平总结道,“只有让产品无限贴合真实的市场需求,创新才能创造可持续的商业价值。”
  PART.02
  破圈:多元场景与全龄客群的扩张逻辑
  当下,麻类面料正逐渐融入现代生活的各个角落。它不仅是高品质生活与可持续理念的物理载体,更在品牌与市场的共同驱动下,成功突破了年龄、风格与品类的传统边界。
  从服装到全域,“一款面料”的无限可能。米奥纺织的视野早已超越了单一的服装面料供应商角色。其一款采用剪花工艺的面料产品,身影同时出现在了时尚包包、特色鞋面与新中式服装上,实现了“一款面料,多种应用”的跨界融合,极大地释放了单一产品的市场潜能。金海平说:”随着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与审美日益普适化,麻纺产品的应用场景依然扩大,从最初的服装,拓展至了饰品、箱包、鞋帽乃至文化创意产品等众多领域。”
  在产品与场景不断拓展的同时,米奥纺织的目标客群也随之实现了大幅拓宽。如今,其客户年龄层覆盖了从20岁上下、追求个性与风格表达的Z世代年轻人,到50岁左右、注重面料质感、穿着舒适度与文化认同的中年群体。这背后,是米奥纺织对细分市场的深度挖掘与精准触达。
  市场的快速拓展,离不开企业对趋势的灵敏嗅觉与扎实的渠道网络建设。米奥纺织能够根据销售终端和客户的即时反馈,快速调整产品策略与生产计划。例如,近期洞察到红色系国风面料的热销苗头,便提前布局开发与备料,成功抢占节假日消费市场。在国内市场布局上,米奥纺织通过在广州、杭州、柯桥、常熟等地建立稳定高效的销售网络,确保了产品能够快速触达全国各地的客户与设计师资源。
  从一款基础面料出发,穿越不同品类,抵达全龄客群——米奥纺织的成功的关键在于,它从未将自身禁锢于单一的“面料供应商”角色,而是通过深挖材质文化内涵、坚持市场导向的柔性创新、以及拓展应用场景,主动融入并积极引领一种以“麻”为标识的现代东方生活方式。未来,随着可持续时尚与民族文化自信的持续深化,米奥纺织这条以“麻”织就的道路,或许将愈发宽广。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专刊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