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中绸:洞察市场需求,织就品质信赖 |
柯桥,这片充满活力的纺织沃土,吸引并凝聚了无数心怀梦想的纺织人。绍兴布中绸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德旗便是其中之一。自1987年从温岭的路边零售布料开始,他的脚步便不曾停歇,辗转于北京、上海的繁华市场,最终在1996年柯桥找到了事业的归宿。
![]() 凭借着二十余年深耕所积累的行业经验与洞察,林德旗创立了绍兴布中绸纺织有限公司。布中绸始终秉持一体化发展战略,集面料设计、自主生产与全球贸易于一体,专注于人造棉、全棉及人丝人棉等数码印花面料。凭借出色的品质与设计,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全球多个地区,逐步构建起稳定而广泛的国际销售网络。
由“内”而“外”,从学习中转型升级
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大多数人看来,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或许需要勇气,但对于真正的进取者而言,这更是一种宝贵的清醒。正是这份清醒,让林德旗始终保持着开放的视野与谦逊的学习心态,将各方精华内化为自身成长的养分,最终汇聚成其企业成长的不竭动力。
![]() “在最开始的时候,我是跟着一个印度客户去学习如何做外贸,如何去做适应这个市场的面料。也正是这段经历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向全球市场的窗。我不再被动地跟随某个市场,而是学会了主动洞察不同地区的需求共性。这份从实践中获得的国际视野,让我们布中绸纺织在后来的发展中,能更自信、更精准地将产品推向东南亚、中东乃至更广阔的市场。”林德旗说道。
摩洛哥市场对面料花型的繁复精致、埃及客户对布料门幅的特定要求……不同市场的需求重点对于林德旗而言信手拈来。这份了如指掌的背后,是他与团队“飞到不同国家去”的实践。林德旗认为邮件往来只能满足基本需求交流,直接走访当地服装厂与批发商,才能面对面了解客户对成本、工艺和设计的真实需求。通过实地考察终端成衣的流行趋势,他们能将第一手的市场情报迅速转化为清晰的产品指令,确保布中绸的开发方向始终与海外客户的真实需求紧密对接。
![]() 这种对市场的高效洞察力,最终通过一支专业的设计团队转化为具象的产品。据了解,布中绸组建了一支六人的专属设计团队,其中特别包括了来自印尼的设计师。这支多元文化背景的团队紧密协作,精准捕捉全球流行趋势与区域市场审美偏好,并将其迅速转化为可落地生产的面料设计方案,确保了创意与市场的无缝对接。
![]() 在布中绸的成长过程中,全球市场洞察始终驱动着企业内部能力的提升。林德旗和团队将海外调研获取的一手信息,迅速转化为清晰的产品开发指令和工艺标准。正是这种“向外看”的视野,倒逼企业在内部建立起快速响应、柔性生产的供应链体系,并推动研发团队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优化成本结构。由此,外部的市场知识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了企业内部的产品力、创新力与成本竞争力,形成了一条从“向外学”到“向内生”的持续成长路径。
价值共赢,从服务中深耕拓展
作为一家外贸企业,布中绸始终秉承“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方针,并将这一核心理念彻底贯彻于其企业服务之中。企业将卓越的产品质量视为立足国际市场的根本,同时将坚实的商业信誉作为赢得长期合作的基石,以此共同构建其专业、可靠的服务体系,为全球客户创造价值。
![]() “产品的性价比永远是赢得市场的第一要素。”林德旗解释道,“只有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才能为客户创造最直接、最实在的价值,让客户的每一分投入都获得超预期的回报;也只有依靠高性价比,产品才能在信息高度透明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打破同质化僵局,最终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与口碑,从而为企业构筑起持久而稳固的竞争壁垒。”
除此之外,布中绸的个性化服务同样是其构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环。林德旗深刻理解到,在提供高性价比的通用产品之外,灵活响应客户的特定需求至关重要。据了解,布中绸曾有一位印度客户反映其采购的弹力面料存在弹力不足、回复性欠佳的问题。对此,布中绸技术团队迅速响应,通过分析客户使用场景,精准优化面料成分与织造工艺,显著提升了氨纶含量与面料性能。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铸就了布中绸为全球客户创造价值的核心能力。
![]() 布中绸将这种深入客户的服务理念,延伸至其运营体系的构建中。公司在金昌工业园区设立了“前店后厂”的产销基地。这一布局旨在为到访的海外客户提供极大便利。客户在“前店”完成产品洽谈与体验后,可即刻深入“后厂”仓储基地,亲眼见证从装车到发货的整个制造流程。这种高度透明的合作模式,不仅极大增强了国际客户对产品质量的信心,也通过面对面沟通与快速打样,将客户需求直接融入生产环节,直观的体现了布中绸“信誉至上”与专业服务精神最直观的体现。
展望未来,林德旗表示,布中绸将坚守“学无止境”的开放心态与“信誉至上”的浙商品格,不断打磨产品的极致性价比,在全球市场中深耕。 |
|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