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面料品牌化正当时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7-01-17

  本刊记者-邬莹颖 文/摄

  植根于生活的服装业,脱离不开文化的浸润。告别对西方审美、价值观的模仿和追随,如今的中国服装业越来越意识到原创设计和品牌文化的重要性,并开始走上从卖产品到输出文化的转型道路,正因此,处于时尚源头的面料显得越发重要。在未来的时尚版图中,面料创新引领服装进步的趋势会愈加显著,而在此过程中,“品牌化”是面料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上下游产业链的相互渗透,品牌服装与品牌面料共聚一堂,打造共有资源,积蓄品牌能量,实现转型升级。在柯桥,品牌的贡献率也让很多面料企业受益匪浅。绍兴越新印染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音响布,凭借防水、防火、透气、透音于一体的功能,卖出了一米200元的“天价”,而且被国际音响品牌JBL抢空。无独有偶,浙江梅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一种特殊材料——水性定岛型超纤复合新材料,以高强度和零污染的优势,成功进入特斯拉公司的采购目录,用于制作特斯拉汽车座椅和前中控台等。

  《纺织服装周刊》记者在与这些面料企业负责人对话时发现,在不断打造品牌的过程中,面料企业不仅能够获得不可估量的品牌价值,同时更能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创造差异化竞争路线

  “品牌发展靠的是走得快、变得多,差异化取胜是关键。”

  戴上VR眼镜,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身临其境”地走进中国轻纺城实体市场参观;站到智能试衣镜面前,手指轻轻一按,屏幕上就会出现3D成衣效果……伴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提升,纺织产业供应链也在发生着改变,柯桥企业也紧跟步伐,将目光投向差异化发展。

  在工业4.0时代,如何去拥抱这种趋势?在消费者需求和生产之间建立更深的联系,柯桥面料企业需要更加贴近市场,贴近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出终端市场真正需要的面料。绍兴易为纺织有限公司主做时装面料,一直在为品牌时装供货。公司销售主管孙瑛发现,与先前消费者注重面料的廓形、外观相比,这两年消费者对于舒适度和手感愈加注重。

  “目前基本没有使用新材料,我们更看重的是面料的结构和配比的变化。”孙瑛说。很多人会把面料差异化竞争理解为材料或者工艺的改变,孙瑛认为不应该把“差异化”的定义理解得过于狭窄,“更多的还是要从消费者在使用或者穿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入手。”她拿出一款新的纱料给记者看,“这块面料最大的缺陷就是花型之间的间距过短,导致多出来的线头机器无法处理,只能采用人工的方式。”这是易为纺织一贯的工作方式,每块面料从打样开始,就会与自己的客户分享,大家集中起来指出弱点,公司才能有的放矢地明确需要改进的地方。

  孙瑛说,现在的消费者在面料开发方面很乐意尝试新思路、新概念,因此了解客户对于新的尝试或者变化的反馈十分重要。“想要让消费者感受到面料的变化,新材料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公司2016年主打的是欧根纱,目前在开发的新品就以软纱为主。”从消费者角度去评价面料的价值十分客观,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相互促进,决定新产品的取舍。

  “创建品牌是市场所需。”面对柯桥面料企业纷纷迎头赶上、积极转型的态势,孙瑛指出,唯有比别人走得更快,变得更多,才能在同质化竞争中取得优势。

  记者点评:随着面料细分化、差异化竞争的加剧,面料市场将迎来巨大发展空间。品牌差异化的确立会导致差异化竞争加剧,纺织企业需要了解最新的面料流行趋势和行业发展动态。

  以口碑赢得品牌的不断发展

  “注册品牌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要坚持下去却是一件复杂的事。”

  在中国轻纺城,品牌的打造对于纺织人来说有一个更接地气的说法:树立良好的口碑。再具体一点,就是指在某个领域有叫得响的产品系列或者技术创新。

  对于绍兴好迪布业总经理余军来讲,公司品牌打造成功的最直接好处就是好迪布业的产品可以直接“免检”。公司一直致力于人造棉和全棉的生产营销,出口巴基斯坦、阿富汗、迪拜、孟加拉国、马来西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在记者采访期间,不断有外商进店询问,足以见得好迪布业的人气之旺。

  据了解,公司先前位于西市场的门市门牌号为“880”,很多客户便直接称余军为“880”,这个“昵称”一直到现在仍然是属于余军和客户的默契。坯布市场大多为现货交易,在商户发货时,客户一般都会在现场检查货物打包情况。但只要是印有“HAODI·CLOTH”封条的货品,客户在谈好价格之后就会直接把发货主动权交给余军。

  什么因素使好迪布业在客户中拥有如此好的口碑?余军回答:“品质和诚信,这是我的无形资产。注册一个品牌很简单,但是如何坚持打造好这个品牌却是一件复杂的事。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产品不合格,我就会直接把那匹布拉下来淘汰。”从某种角度来说,余军对于产品品质的追求和恪守十分严苛,这种工匠精神的体现,使客户对其产品的信赖度极高,口碑相传,为好迪布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无限的可能性。

  但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光靠工匠精神还不够,就像未能与时俱进的诺基亚一般,也会在市场洪流中轰然倒塌。对于这一点,余军也是充满担忧,“我觉得柯桥大规模的纺织企业应该树立好品牌榜样,原创设计需要实力,这样才能给中小型企业做好榜样。”

  记者点评:在面料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要想走得更远,必然要有所专和有所不同。好迪布业与其他企业最大的不同,应该就是它的匠人精神。产品定制化、品牌宣传的策略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转变,但能适应其变化的纺织企业就能走得更远。

  品牌建设风生水起

  “建立自己的面料品牌之后,就会方便对口的服装企业通过品牌找到我们。”

  柯桥面料企业大多有着代工背景,长期以来习惯订单上门、定制加工的模式。纺织产业发展到今天,这种传统的销售模式已经无益于销售的提升。记者在与面料企业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现在的服装企业越来越主动,会主动向面料企业抛出橄榄枝,也会邀请服装设计师共同参与面料的设计研发。

  绍兴丹顶鹤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冯丁岳就讲了一个他的故事。大约在2000年的时候,一家韩国服装公司在韩国看到由绍兴丹顶鹤纺织品有限公司的面料制成的成衣,通过多方打听,来到中国,因为缺少品牌线索,就拿着面料在轻纺城市场内一家一家地找,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他们。经过这件事之后,冯丁岳就萌生了要建立面料品牌的想法,这样客户就可以直接通过品牌名称找到公司的相关信息。冯丁岳分析,这是轻纺城市场内越来越多的商户重视品牌建立的关键原因之一。“在轻纺城市场内有很多门市的名称就是他们的品牌名,这都是在为之后更好地发展做打算。”

  而随着互联网效应正从传统市场向下一个角斗场——专业市场集群蔓延,在去中心化、减少中间环节、需求更个性以及互联网等冲击波下,大而全的市场集群很可能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这也导致不少纺织人对实体商铺的前景持悲观态度。

  冯丁岳对此现象却有着自己的理解:“纺织面料相对于其他实物而言,在互联网时代其实属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因为面料需要看需要摸。但是面料品牌的建立却在这个环节起到了很好的互通作用,因为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会不断加强,以后的市场靠的就是品牌竞争。”

  在互联网冲击的背后,其实是一场信息权力的重构,很多传统行业浑水变清渠。对于纺织行业来说,积极转型升级无疑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而品牌化的实现无疑将一路高歌,推进柯桥纺织业向高端化转变。

  记者点评:当前中国纺织业进入新常态,新环境、新形势下,“三品”战略列入纺织“十三五”规划,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柯桥纺织企业在此背景下,积极推进面料品牌化,拥有绝对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就能赢得市场,增强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专刊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