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时尚•电商|大朗毛织产业的新坐标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5-11-03

本刊记者—黄天玉

  岁月如歌,弹指一挥间,谁曾料想一个曾经的农业小镇,摇身一变成为“中国羊毛衫名镇”、“中国毛织纱线集散基地”、“中国电脑针织横机集散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和“中国毛织文化艺术之乡”⋯⋯ 

   

特色转型 大朗打响升级战   

  从1979年大朗率先承接香港毛纺织产业转移开始,30多年来,在大朗,毛织产业在这里扎根、发芽、枝繁叶茂,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分散到集群,从加工生产到自产自销,从贴牌加工到创建品牌的完美蜕变。毛织产业创造了特色的产业集群,也成为了大朗“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在我国毛织产业发展历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前,互联网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消费模式,并衍生出无限的新商机。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传统产业必将迎来新的机遇与变革。正所谓,时机就是商机,机遇稍纵即逝。特别是对于纺织服装行业而言,如何借助“互联网+”,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来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早在2012年,大朗镇委、镇政府便提出了“两城一区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并携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编制了《大朗针织毛衫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规划》。近几年来,大朗一直在全力打造“大朗价格、大朗标准、大朗市场、大朗平台”的四个“大朗元素”,构建大朗毛织新格局。同时,努力做好“毛织+电商”、“制造业+机器人”、“服务业+品牌”这三道“加法题”,促进大朗毛织产业从单纯的规模增长转变为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打造大朗毛织特色产业的“升级版”。 

   

  “毛织+电商”。成立东莞市大朗电子商务协会,专门设立2万平方米的大朗电子商务产业中心,推动3300多家毛织企业开展电子商务。2015年,大朗镇设立200万元的毛织电商专项扶持资金,鼓励近200家企业上线“大朗毛织”阿里巴巴“淘工厂”专区。今年前三季度,全镇毛织类电商交易额达35.5亿元,增长60.2%;全镇毛织跨境电子商务销售额总额约3.2亿元,大朗镇电子商务呈现高集聚度、高发单量、高销售额的“三高”发展态势。大朗电子商务产业中心被东莞市政府认定为“东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大朗产业园”,并获评“中国毛织服装电商品牌孵化基地”。   

  “制造业+机器人”。2008年的金融危机,大朗毛织业因为率先实行了“机器换人”,在洗牌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如今,全镇数控织机使用量已近5万台,集聚了近20家数控织机生产企业和近100家数控织机销售企业,成为全世界使用数控织机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助推大朗毛织的工业总产值实现了由2009年的120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90.6亿元,工人数量从2009年的超过12万人减少到现在的不足10万人,产值用工比是2009年的2.1倍。

   

  “服务业+品牌”。随着工业的有力推进,“大朗品牌”发展更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提升,一大批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本土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大朗拥有省级以上名牌名标30个,其中,毛织名牌名标14个,并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大朗”和“大朗毛织”区域品牌进行了注册。如今,大朗毛衣年出口意大利、欧美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享有良好的声誉。此外,大朗每年还通过举办“织交会”、“国内行”、“毛衣节”以及外出参展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大朗毛织”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依托集群的产业优势和平台聚集,大朗还积极推进10平方公里毛织商贸城内环保工业城、环球贸易广场、纺织创意中心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全面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一个极具规模的产业集群“舰队”正在大朗扬帆起航。   

互联网+毛织 创新一直在路上 

  大产业,必须要有大格局。为了实现大朗毛织业的可持续创新发展,大朗镇不断着力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毛织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特别是自2001年起每年举办一届的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目前已成功举办十三届,且规模一届比一届大,效果一届比一届好,影响一届比一届深,成功实现了从“地方性”走向“全国性”再到“国际性”的完美蜕变,成为大朗毛织走向世界,世界了解大朗的重要窗口。  

   

  而即将于11月3~5日在大朗毛织贸易中心隆重举办的第十四届“织交会”,更是精彩纷呈,亮点不断。其中,结合“时尚·电商”的主题,特别打造了“大朗电商体验馆”和“原创设计区”。   

  “大朗电商体验馆”一方面可展现大朗毛织企业抱团上线“淘工厂”和“中国质造”,以及抱团出国参展等情况,另一方面可展示大朗电商产业链及配套情况,全方位介绍大朗毛织拓展内销、外销、线上、线下四个市场的基本情况,增强大朗电商企业及创业者的信心。   

  而“原创设计区”则是由东莞市毛织服装设计师协会牵头,面积近1000平方米,由邓兆萍、韩剑飞、屈汀南等国家级著名设计师连同大朗本土设计师对最新的设计理念、产品和2015/2016的流行趋势做出展示,帮助企业提升研发设计水平,掌握业界的发展驱动,进一步突出“织交会”的平台作用,加强对产业的综合服务功能。

   

  展会期间,毛织服装设计大赛,毛织服装网上设计大赛、流行趋势动态发布、流行趋势静态展示、毛织风情节以及展客商交流对接等活动也将如期上演,此外,大朗还承办了由广东省纺织协会、广东省工业工会委员会主办的2015年广东省纺织行业“大朗毛织杯”横机工职业技能竞赛,为“织交会”预热。   

  今年,还增加了大朗毛衣节的举办次数,分别安排在“织交会”和元旦期间进行,以此来带动大朗毛织消费的生活理念和品牌提升。值得一提的是,以“时尚织城·收获”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大朗)毛织服装设计大赛共收到来自意大利、北京、香港等国内外多个地区的参赛作品共573份,稿件数量稳步上涨,大赛的影响力和国际化程度不断增强。

   

  而作为本届活动的重头戏,本届展会还结合现阶段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突出大朗毛织电子商务发展以及大朗毛织产业的创意设计水平和市场发展前景,拍摄了第二部产业微电影《织城梦想之织越时空》,并在“织交会”开幕前进行了首映,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共鸣和好评。   

第十四届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    

活动安排表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专刊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