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槎着力“应变与提升” |
本刊记者_李英 “今年,作为张槎针织行业的关键年,张槎政府通过抱团参加2014PH Value时尚第一汇,加快了推动张槎针织实现‘区域品牌时代’的进程。”佛山市禅城区张槎街道党工委书记、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禅城管理委员会主任胡安泉说。 张槎即将以2160平方米的规模亮相2014PHValue时尚第一汇,成为参展的最大展团之一。胡安泉说:“今年张槎参展的主题是‘应变与提升’。一方面,张槎将以‘区域品牌’整体形象,向国内外客商递上一张亮丽的名片;另一方面,要促使张槎的品牌以更快的速度走向消费者、走向市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产品研发速度快 在组团参展的品牌当中,作为中国“快时尚面料”第一供应商的广东健业纺织集团以快速开发、快速生产和快速服务为核心,不仅为国内客户提供了紧跟欧洲时尚潮流的面料,也为国际快时尚品牌提供了各种流行面料。广东健业纺织集团总经理阎华英说:“比如印花面料,公司以每月600多个、每季2000多个新花型,以及上万组配色的速度引导市场。” 除了广东健业纺织集团外,佛山市安东尼针织有限公司也把产品视作企业的灵魂。佛山市安东尼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必胜曾对设计部员工强调:“每天都要有新的款式设计出来。”每年安东尼公司都要投入500多万元进行新品开发,改进产品的面料组织结构和原料结构。在刘必胜的带领下,安东尼公司每年都会推出1000多种T恤款式,成功塑造了“丝光棉T恤款式设计专家与领导者”的形象。 而佛山万兴棉业有限公司早已从单一的接单贸易,提升发展成了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混色花纱公司。佛山市万兴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梁顺超表示,除了做好产品外,还要坚持“稳扎稳打”的战术,坚持只做自己最熟悉、最拿手的纺织品原材料生意,绝不贪心。 巨丰布业副董事长冯锦湘强调:“今年形势不好,我们去参加PH Value 时尚第一汇,就是要进一步推广我们的品牌,让整个行业更深入了解我们。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大型展会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企业内在竞争力。”
市场应变能力强 张槎针织产业的成功与其以民营针织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不无关系,企业机制活,市场应变快,生产成本低,竞争能力强。虽然张槎针织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但大部分企业可根据生产和市场的需要,与大企业结成松散联营的产销体系,形成小单位分头核算,中、大单位集中生产的独特生产经营方式。 正是张槎针织企业独特灵活的生产模式适应了纺织品小批量、多品种、交货快等特点,大大地提高了张槎针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以面料批发为主的广东东成立亿集团则是张槎地区实现快速应对市场的典型。广东东成立亿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陈杰告诉记者,当客户下单后,集团能够在淡季3天交货,旺季5天交货,这是其他地区很难实现的交货速度。 佛山市金红棉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邹良金表示,金红棉公司一直坚持与政府相向而行,跟其他企业抱为一团,全力参与打造张槎针织行业品牌。金红棉公司坚信,在参与张槎针织行业品牌整体升级的同时,企业也会找到属于自己更加广阔的天空。 “即使是贴牌加工,自主设计和雄厚的研发力量也已经成为我们最显著的优势。”佛山市全顺来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曾翔说。从全顺来公司连续参加了两届PH Value时尚第一汇的成绩来看,公司受到了很多来自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地区服装企业的青睐。 参展多年的广东嘉美纺织品有限公司(佛山丽彩棉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广权则表示,“玉蚕纤”针织面料丝光棉、皇家御棉、莱麻系列等主打产品,也将随公司在2014PH Value时尚第一汇上亮相。
区域品牌再升级 张槎针织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张槎的政策扶持,近几年广东省张槎的T 恤品类异军突起,成为张槎服装产业集群一支新兴生力军。 根据中国针织工业协会资料显示,张槎针织服装产业集群生产规模以及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年产值超300亿元,厂房面积达300多万平方米。张槎还是国内目前最大的针织面料生产基地和流通基地,年产针织布300万吨,占国内生产总量及交易量的1/4,国内最高档的针织服装面料张槎均能生产,同时张槎正巧借针织T 恤之势再振服装产业雄风。 对于张槎下一步发展,胡安泉表示,张槎要做强针织产业链两端,加大研发、设计、标准制定和中高端交易平台建设。全力打造高度集聚的创意针织服装产业,着力推进“三个标志性交易市场、三中高端展示平台”建设,即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筹建纱线交易市场、面料布匹交易市场和机械(零配件、配饰)交易市场,打造品牌推广电子商务平台、实体展示服装营销平台和研发设计综合平台。 “区域品牌的打造对张槎来讲是非常有必要的。张槎针织将继续发扬抱团的精神,联合参加PHValue时尚第一汇,或许很快就能迎来张槎针织业新的机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表示。 |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