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为何,因为“场景”非常重要 |
本刊记者-赖松 谈到人的行为、价值观如何被所处的环境所影响,“孟母三迁”可能是历史上最经典的一个案例。在随后的历史中,不同时代的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总结出了适用于各个行业的“真理”。时至今日,即便我们已经身处无所不能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孟母三迁”的典故还在继续演变。 按照传统的零售商业思维,服装品牌零售终端的业绩提升和人员管控、货品陈列、形象设计等多个环节都有直接关联,这是传统商业渠道变革最倚重的“人货场”管理模式。然而,当互联网来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统的“人货场”模式并不能完全适应当今时代的消费需求。于是,基于互联网思维下的“场景”概念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在前不久举办的2016中国服装论坛上,与会嘉宾就服装零售商业的“场景”概念及其存在的应用空间进行了探讨。在这场关于“场景”的激辩中,嘉宾们谈到了消费者所处的“场景”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并达成了“场景”关于服装品牌业绩提升的共识。 对于产业环境提升,消费需求升级,“场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和孟母千方百计想要通过搬家的方式来改善孩子的教育、成长环境一样,企业家们也在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手段来改变眼前的服装产业和商业环境。 长期以来,“场景”一直都是左右服装品牌零售终端的核心要素之一。“场景”概念的明晰及其作用的系统化总结,被当作一个全新的事物进行传播,在这个过程中又被描述成了互联网对传统服装零售业的又一次“侵袭”。 在传统的服装人眼里,“场景”概念似乎在有意扩大“人货场”理论的“场”这一部分,事实上,真正关系到业绩指标的因素还是“人”,再好的“场景”也离不开“人”的作用。因为服装企业做出了好的产品,一定要拿到有人的地方去卖,所以人气旺盛的渠道对品牌提升业绩非常重要。 在做传统企业起家的实业家眼里,“场景”概念更多的是着眼于现实的商业生态环境,他们的目光更多地集中在线下,而在深谙互联网思维的人看来,“场景”还可以延伸到虚拟空间里。 过去这些年来,形形色色的电商平台、网购渠道就是基于互联网创造出的虚拟“场景”,仔细想想,传统的服装商业模式的危机正是它们制造的。而现在,移动互联的时代已然来袭,与之相关的“场景”也在不断更迭,服装企业家忽视移动互联创造的“场景”,就意味着主动放弃了孟母眼中更好的教育成长环境。 实际上,互联网精英们总结出的“场景”概念也好,传统零售商业看重的“人货场”理论也罢,两者本身就有必然的交集。从本质上讲,“人货场”与“场景”其实并无冲突之处,两者都是在探讨现实世界商业利益的最大化问题,差别在于双方的视角,以及采取的手段、实现方式有所不同。 随着消费升级的不断深入,服装业早晚会出现一场更大规模的、关于渠道变革的争论。不管是“人货场”代表的传统商业也好,还是“场景”代表的互联网创新与颠覆也罢,其最终结果都将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