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低头吃月饼 抬头思纺织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5-09-28


本刊记者_牛婵

  中秋节刚刚过去,月饼的香甜还未消散。在中国人眼里,月饼被赋予的意义很多。月饼是苏东坡诗中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也是袁景澜《咏月饼》中的:“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更是毕淑敏小说《月饼故事》中的:“那块飘着红纸头、用纸绳子包装的方形‘月饼’,在老太太的显摆中,如此默契。”总之,在全球华人眼里和心里,中秋节可以和月饼画上等号。   

  当然,中秋节留给大家的不仅仅是合家团圆,共赏圆月,品尝美味月饼的幸福感,为期一个月的月饼市场“混战”,也总是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今年中秋节,适逢“金九银十”的零售旺季,不论是生产商还是经销商,无不紧抓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记者在购买过程中发现,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月饼不仅包装简约环保,价位更为亲民,而且品种口味丰富多样,更加贴近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近年来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禁公款送礼,导致集团消费大幅缩水的情形下,为了促进销售,各个商家在线上的促销活动不断发力,网购市场也呈现出一片火热之势。   

  但在销售火热的同时,记者发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月饼市场,不仅让消费者挑选时更加迷茫,月饼产业发展中的弊端也伴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日益突显。   

  纺织行业和看似不搭界的月饼产业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就像不仅纺织行业使用3D打印技术,3D打印月饼也于近日诞生了。特别是行业面临的困难也极其相似。   

  当前,我国月饼产业生产成本的上升是不争的事实,对于纺织企业来说也有着类似体会。还有,产品质量问题频出也是我国月饼产业亟须解决的一大课题。同样,在纺织服装行业,一些知名品牌,也会因质量问题一夜之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甚至某些品牌经过多年的经营和发展,已经积淀了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却栽倒在小小的质量安全事件面前。如何建立企业、行业和流通领域的质量有效监管体系,稳步提升中国纺织品服装的整体质量水平,是行业今后共同面对的问题。   

  更多消费者讨论的还要属月饼行业的恶性竞争问题。我国纺织行业的恶性竞争事件也不少见,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在报价的同时也抱着“即使价格低一点,薄利多销,回报也相当可观”的思想,而许多采购商正好抓住他们的这种心态,先用量来吊企业胃口,继而进行压价。这样一来不仅压低产品价格,生产出大量残次品,更重要的是搅乱了市场,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   

  此外,月饼产业还存在创新乏力、健康新产品开发速度迟缓的问题,纺织行业更有此类困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食品科技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各种新技术、新工艺不断面世,但月饼在新产品开发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传统的高糖高热量的月饼,作为甜食已不大符合现代人的饮食需求,产品本身需要升级改良,而星巴克、哈根达斯、德芙等国外品牌,更是在中国民俗文化和情感消费上做足文章,效果显著。纺织服装产品也是一样,仅仅保暖蔽体、耐洗耐穿已落伍,一些大批量生产的低端产品也没了市场,还浪费资源,转型升级十分必要。纺织企业要转变发展思维,抓住消费者情感需求,走文化路线,积极打造企业文化和品牌。   

  总而言之,无论是纺织行业还是月饼产业,都处在行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适应变化、转型升级、传承文化、回归本真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答案。只有苦练内功,认清消费市场,找好产品定位,提升研发能力,走绿色发展之路,对自身的产品结构作出优化和调整,才能有效地控制产能和成本。产业只有实现了品牌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销售渠道更加多样,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证,才能为确保市场空间、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