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707114549.jpg
清货,到底还有多少招?
文章来源: 2014-08-06


 

本刊记者-黄斯杨  

日前,东莞虎门服装电商打造的服装库存交易平台“中国清衣城”正式上线,力求成为服装产业最后一站,让服装库存更有价值。的确,对于服装企业来说,伴随交易额一同增长的库存,往往是令商家最头疼的问题。而对于如何最大限度规避服装库存,各大品牌企业可谓是各出奇招。  

招式一:季末全线大折扣。如果近期去商场逛一逛就不难发现,夏装销售已经普遍进入折扣狂甩的热潮。作为快时尚品牌的代表,H&M和ZARA门店全部打出显眼的SALE标志,而标签上的“红条价格”也是一贴再贴、一低再低。不过在这些折扣服装中,也并非全部是夏装中的断码产品,仍有许多“压箱底儿”的冬装借着季末清仓被搬了出来,有的毛衣、围巾甚至勾了线、掉了色。尽管如此,还是有那么多消费者在折上折的吸引下细心选购自己认为性价比高的衣服,可见“降价”绝对是清货最直接的方法。  

招式二:电商促销。尽管近些年电子商务渠道做得风风火火,但就业内大多数服装品牌来说电商平台仍是以保护实体店利益为基础而设立的。此前,广东一家服装企业总监就坦言:“公司仍然将电子商务定位为以销售库存为主。”而该品牌网上商城销售的产品,基本比实体店的衣服款式落后一个季度乃至更长时间。  

招式三:折扣店。目前来看,耐克、李宁、特步等运动品牌可以说是服装类折扣店模式的代表。尤其是遭遇瓶颈的国内运动品牌,在面临整体业绩不佳的现状下,更是不得不将“专卖店”变成了“折扣店”。此前,李宁曾斥资18亿元清理库存,针对库存高的经销商实施大规模的一次性渠道复兴计划,以期疏通高库存引发的渠道问题。  

促销打折、电商倾销、工厂店、渠道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企业处理存货的方法越来越多,不过归根结底,这些“终端降价模式”依旧无法彻底解决问题。所以,企业需要在设计、销售、管理等方面多下些工夫,在中上游就进行库存战略规划,这样才会从根本上逐步减轻终端的压力。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