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新年寄语|高勇:依靠强大韧性和活力确保行业稳步发展
文章来源: 2022-01-04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  高勇
  2021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经过几十年的接续奋斗,我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时也开启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纺织行业总体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也表现出了强大韧性和活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为稳经济、保民生、促就业、防风险做出了突出贡献。
  行业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 
  2021年行业运行呈现了恢复性增长态势,但还没有达到正常水平。要考虑基数效应减退影响,因为2020年行业在疫情冲击下的低迷态势造成了基数偏低,2021年基数效应减退。另外,国际经济复苏力度减弱,加之国内部分地区限电等因素,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的影响,纺织行业主要运行指标增速逐步放缓,全年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从最近两年平均数据看,纺织业在工业部门中表现并不突出。
  在行业各项指标中,出口表现靓丽。预计全年纺织服装出口将超过3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服装出口增长突出。由于国外疫情因素,东南亚等地区的服装企业纷纷停产,大批订单转移到中国,服装出口创出2016年以来最高纪录。在纺织品中,2021年以来,随着全球疫情趋于稳定,国际市场对防疫物资的激增式需求大幅减弱,我国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出口持续回落。尽管防疫类纺织产品出口有大幅下滑表现,但与疫情前2019年同期出口规模相比仍有较高幅度的增长。全球防疫类产品需求在历经了一年多的爆发式增长后,正逐步进入常态化增长阶段。
  从内需市场来看,1—10月,全国限额以上的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了17.4%,全国网上穿着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1%。从两年平均数字看,增长率处于较低水平。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纺织业市场表现会起到风向标作用,纺织业内需不旺,说明其他行业内需也不旺。
  行业运行质效方面,利润总额保持增长态势。但产业链各环节的盈利能力分化比较明显,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产业链前端效益增长较好。化纤利润总额大幅增长,化纤等行业利润的大幅增长弥补了其他行业的下滑。
  从投资看,行业整体投资要好于2020年,但近两年平均指标并不理想,投资特点呈现大企业、头部企业持续加大投资,向产业链两头延伸,但中小企业投资明显不足。还有一部分投资投向智能化改造项目,推进产业升级。
  在区域结构调整方面,广西、江西、河南等省份投资产业转移取得较大成效,这说明在新形势下,行业区域结构调整还在持续。
  对于2022年行业发展,主要看疫情的发展趋势。目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在中国亦有反复,但新冠疫苗和特效药都取得新的进展,随着接种人群扩大,如果疫情能在2022年上半年得到控制,下半年经济恢复速度将加快,纺织行业将回归到经济增长低速运行态势。
  以优异成绩开创行业发展新局面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已经发布,纺织行业将立足我国现代化发展新目标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坚持科技驱动、时尚引领、绿色导向的路径基础上,以科技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引领,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产业基础,优化产业体系,以“十四五”为新起点,适应新形势,谋求新突破,跨入新征程,实现新发展。2022年要持续进行“十四五”布局,要在智能化改造、低碳发展、提升软实力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随着全球疫情缓和,各国逐渐开放,行业“一带一路”布局也将加快。
  “十四五”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打好基础:一是要持续完成产业升级,行业智能制造水平整体还不高,要加快智能制造步伐;二是要稳步推进双碳目标的落实,加强基于碳核算、碳减排等体系建设,实现绿色制造;三是要不断提升软实力,下大力气提高原创设计能力,加强文化传播力,提升品牌影响力。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需求、供给和预期同时趋弱的“三重压力”,中央提出了“扩需求”“调供给”“稳预期”的三重应对举措。纺织行业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行业,在畅通国内大循环,稳增长促消费政策下,可以有更大的作为。
  到现在我们已经基本实现了纺织强国建设,纺织业已经不是一个传统产业,正在成为所有高新技术落地的产业。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重大判断和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谋划好行业未来的工作,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推动工作举措的落实,不断开创行业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