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战“疫”,以设计助力最终胜利 |
董笑妍/文 加油·武汉 - WE ARE TOGETHER -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广大服装设计师团队也在 日前,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向全国时尚同仁发起的“时尚有我 共克时艰”的倡议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倡议活动共收到捐款352508元,其中,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及全体员工捐款116350元,各位时尚同仁和会员捐款236158元,此外,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还捐赠了医用隔 作为一名设计师,虽然不能像医生、护士那样深入一线展开救助,但他们依旧希望结合自身专业所长,赞美抗疫战士,设计抗疫战装。 共情刻画战“疫”新思考 在这一非常时期,广东开端企业携手著名设计师何建华,运用现代抽象艺术的几何图案设计,倾情诠释战“疫”时尚,并将联名推出全新“2020”春夏休闲T恤/卫衣公益产品系列。 Ⅰ号图案设计: 着重运用八个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组成一个左右、上下一起进击的放射性图案,独具匠心的设计,将左右两个大三角形对冲,形成的中间位置的小方块代表着“武汉”,而其它三角形,全方位形象的从四面聚焦中心点,予以表示全国各地、四面八方大小省份,积极响应中央政府号召,迅速有序的出击,支援受灾地区的场景。 Ⅱ号图案设计: 巧妙的运用等边方形(每一块方形表达为一“方”区域),并将四个方形有机有序的重叠,表示为东南西北携手合作支援灾区的相互关系,而连续递进式的表现手法着重强调了支援的速度和有序同时,也暗示出万众一心的语镜。 Ⅲ号图案设计: 人民把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用“三山”来比喻寄托了必胜的希望,把设计来源转化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塔镇邪”的民间图腾崇拜理念,并加入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将三个等边三角形,而每一个三角形表示为一座“山”,三个三角形的图案有序的从上到下重叠排列,自然形成抽象性的一个现代“宝塔廓形”,充分喻示性的表现出“三山压阵,抗疫必胜”的信念和愿景。 一位身处武汉的设计师的抗疫表达 2020的开年有些特别,新型冠状病毒对很多城市围追堵截,一场没有硝烟的防控阻击战就悄然打响。湖北美术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主任、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海兵恰巧生活在武汉。 这个春节是令他最难忘的,于是宅在家里的他以笔为枪,以画写“疫”,以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七为时间轴,勾勒出“碎片系列”这10多幅作品。 用他的话说,“碎片系列”没有宏大的叙事,他是在高速发展的当下,从日常停滞的角度去思考关于“病毒”时期对我们所生活的城市的特殊情感。用手机自带功能进行图像及文字的挪用、切割、拼接,用时间记录的方式来表达敬畏、无助、愤怒、困惑、感动、希望的各种视觉化呈现。以此用来纪念“IN WUHAN”特别时期,感恩所处的时代,感恩与“他的城”同在,期望未来一切向好。 以艺战疫,为抗疫宣传锦上添花 近日,一名舞蹈服装设计师阿冲对外发声,希望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帮助舞蹈创作者创作出更多凝聚中国力量、赞美支援疫区医务人员的舞蹈服装,其设计范围囊括2020防疫抗疫主题相关演出作品所需的服装设计,设计费用全免。 阿冲表示,他每个月可提供约40款的公益设计,免费设计作品不限定演出形式,可以是舞蹈、杂技、影视作品、音乐MV等,只是希望以创作之力助力中国抗疫阻击战。
▲阿冲往期设计作品 笑对疫情,“大猩猩口罩套”诞生 自疫情发生以来,口罩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包袋品牌“哇吲”的创始人刘盛毅也开始了自己跨界设计口罩套之旅。 刘盛毅称它为“大猩猩口罩套”,这款设计灵感来源于大猩猩的笑脸,寓意面对疫情依然保持坚定勇敢的态度。 大猩猩口罩套具备双层防泼水功能,适用于大人和中童,尺寸可用于市面上任何一款一次性口罩,依仗着比普通口罩更大的“敷脸”面积,它还可以把外部污染源控制在最小范围。 当然,在搭配一次性口罩使用之外,口罩套还可以直接加口罩滤芯使用。在刘盛毅看来,这种设计避免了浪费也兼具了潮流,非常适合复工的小伙伴。 务实报国,山东工美服装学院组织专题设计 医护人员奔赴战“疫”前线,为人民群众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线,莘莘学子也希望尽己所能贡献力量。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服装学院开展了医用防护服、普通民用隔离服专题创作,在专业教师带领下,60多位本科、研究生积极参与,设计以隔离防护的功能性为主导,兼顾医护工作以及诊疗康复过程中的舒适与实用,并结合人体工学、设计美学对一些细节进行了优化与完善。 作品一:分体式抗菌防护服 作者:苏龙(三六一度有限公司)、李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设计理念:1:面料采用铜离子面料,具有抗菌康健的作用,安全且穿着舒适。2:颜色大身采用白蓝撞色,干净且标识性较强,接缝处采用蓝色无缝压胶条进行防护和装饰3:工艺细节以实用为主,包括帽子安装防护面罩的辅料配件,前胸功能口袋的应用以及信息卡片的设计。4:内里加入内裤设计,方便女性使用人员在生理期使用,男性使用人员也可用于尿不湿的安装。 作品二:隔离防护式多功能婴儿摇篮 作者:骆顺华 渠帅 赵琳琳 设计理念:1.摇篮可以放置于电动摇篮底盘,还可以分离作为手提式摇篮,以方便外出使用;2.摇篮为全封闭式设计,设有过滤空气阀,及智能氧气监测器,为婴儿提供保护;3.设计硅胶调节孔,满足隔离婴儿打点滴的需求;4.摇篮设有车内安全带专用系扣,便于车载固定,安全贴心;5.摇篮的透气海绵垫符合人体工学弧线造型,婴儿体感舒适. 作品三:功能性医用防护服 作者:崔彦 设计理念:医用防护服设计,本次医用防护服装设计为了适应大规模生产,没有做过多的款式设计只是在原有款式上面做了一些功能性升级,添加了方便医生放置东西的口袋和方便医生互相识别的名牌袋等。款式结构上还是以连体服装为主。 作品四:医用防护服设计 作者:高丹阳,指导教师:曹佳想、骆顺华、张竞羽 设计理念:本次设计的初衷是加强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时的舒适性。主要从两方面着手,1、分体式头部防护在拥有开阔视野的前提下减少颈部压力;2、裤腿拉链设计考虑相同码数下身高差异较大导致裤腿不够长或过长的情况,增加舒适性的同时使防护服更加合体。同时在防护服上增加空气阀来保障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吸入空气的安全性。 作品五:急救行囊 作者:张羽健,指导教师:曹佳想、骆顺华、张竞羽 设计理念:急救行囊这个系列是出于医生抗疫之急迫的点出发而设计的。我是根据我自身外出旅行时的经历融合到了设计里面,将户外背包的元素运用于急救行囊,在背包两侧加入拉链可以将背包展为平面,方面储存收纳。手套的设计是源于自身,感觉出汗之后一次性手套很难摘下,当时就想如果能像撕创可贴一样撕掉就好了,于是在一次性手套里面加入了撕条的设计。因为病毒通过口鼻眼传播的可能性很大,头部的防护非常重要,于是就设计了防护头套。 此外,还有众多优秀的学生设计作品展示如下: 多校行动,以艺术之笔,呼唤抗疫胜利 湖北美术学院作为疫情最严重地区的高校之一,为响应党的号召,众多师生都创作了大量的主题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品,宣传防护知识,弘扬正能量,鼓舞民众斗志,凝聚精神力量,共筑防病抗疫的保护墙。 ▲ 李海兵 《碎片系列》 ▲ 张吴涛 《吃祸》 ▲ 谌威 《共同战役,武汉加油》 ▲ 张乐《团结就是力量》 ▲ 李廷淞 《福祸》 ▲ 胡子健 《武汉加油》 ▲ 杨芷晨 《三头六臂齐心抗疫》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优秀的院校师生参与到这场战“疫”中,他们积极创作出精彩的作品,为时代画像,同全国人民一起心手相牵,助力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清华美术学院各专业的学生以艺术的力量、设计的思维、专业的能力,科普卫生防疫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体现了清华学子勇于担当、心系祖国的赤子之情。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中央美术学院迅速组织动员假期中的艺术学子投入到主题创作当中。
“抗击新型肺炎我们在行动”江汉大学设计学院师生通过绘制原创宣传海报的方式,创作出一幅幅传递正能量的作品。 面对这场疫情,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学子们用行动发挥江南人防控力量,吹响了设计抗“疫”的号角,用设计力量扛起抗“疫”的旗帜,鼓励身边的你我他,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和作为设计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此外还有,鲁迅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湖南科技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高校的学子也纷纷拿起画笔,这些优秀作品,有对中央应对疫情工作精神的宣传,有对新型冠状病毒图文并茂的科普知识介绍,也有对禁食野味、杜绝传播渠道的严肃强调,以及针对疫情号召人们坚定信念、共渡难关的鼓舞人心的作品。每一幅疫情防控海报,都是各大院校师生心系疫区、共克时艰的真情表达。 (图片来源网络,部分内容源引自:中国国际时装周、服装设计师杂志、山工艺服装、穿针引线网、舞蹈界、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