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2016春季大调研】困难形势下,千万不能倒在黎明前!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6-03-03


  本刊记者-徐峰 赵媛媛 万晗 吕杨 欧阳潇 文/摄

  3月1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春季大调研继续深入推进,原料与生产成本调研组、市场产能成本调研组、两化融合调研组、产业转移调研组、国内国际市场调研组分别深入产业集群地、企业,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了解企业需求,倾听企业呼声。

  原料与生产成本调研组:适应新形势,加快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3月1日,中纺联春季调研原料与生产成本组兵分两路,继续进行深入调研。上午9时许,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在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等陪同下,在红豆集团参观考察。

  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左一)向中纺联会长王天凯(左二)一行介绍集团发展情况。

  王天凯一行先后参观了红豆西服车间、红豆杉培育基地、红豆居家和服装展厅等业务板块,对红豆集团的历史变迁、品牌定位、经营现状等进行了详细的了解。每到一处,王天凯都认真参观,并不时提问,对红豆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在参观之后的座谈环节,周海江及红豆集团相关负责人向王天凯一行详细汇报了红豆集团各业务板块的经营情况,对红豆未来的发展规划进行了阐述,并从企业角度对行业服务和发展提出很多针对性的建议。周海江表示,2016年是红豆集团的提升推进年,红豆集团将紧紧围绕“三自六化”的经营战略,以打造“智慧红豆”为核心目标,力争实现集团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红豆集团整洁有序的西服生产车间。

  王天凯对红豆集团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并着重关注了红豆未来的门店策略、定制业务、品牌定位及发展目标等。他指出,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红豆踏踏实实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之路,为行业树立了标杆和榜样。未来,红豆集团要继续坚持改革调整,不断适应新形势新环境,加快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努力提升品牌影响力,将红豆打造成中国纺织行业的典范企业,为纺织行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纺联春季调研江苏纺织服装企业座谈会在江阴召开。

  3月1日上午,中纺联春季调研江苏纺织服装企业座谈会在江阴市政府召开。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中纺联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邢冠蕾、江苏省服装协会会长郁冰以及中纺联相关部门及专业协会负责人一行参加座谈。江阴市政府有关领导以及来自周庄镇、祝塘镇、顾山镇等产业集群和阳光、海澜、红柳、云蝠、三房巷、倪家巷、天华、申澄、福汇、强力等企业的负责人,针对原材料价格、棉花政策、成本提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下午,调研组一行先后参观考察了阳光集团、海澜集团和天华纺织等企业,对企业当前生产经营情况做了详细了解。


  市场产能成本调研组:千万不能倒在黎明前

  3月1日一大早,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文英就带领市场产能成本调研组一行9人,奔赴绍兴市的几家化纤企业展开调研。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执行理事长江建民等调研组成员一同前往。

  调研组首先来到主营聚酯的浙江佳宝新纤维集团有限公司和以再生循环业务为主要特色的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

  中纺联调研组在佳宝公司与企业代表座谈。

  徐文英在与企业座谈时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列出了钢铁、水泥等一些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纺织行业的市场化程度高,并没有被列入其中。来绍兴调研,就是想了解绍兴的化纤、印染长丝企业在产品市场、产能、成本等方面有哪些诉求。

  座谈中,佳宝企业代表乐观地表示,尽管现在市场情况比较严峻,但是,大家都不好,那就不是问题。就像马云同志说的,千万不能倒在黎明前。希望能在产品市场需求趋势等方面获得行业协会及相关机构的支持和帮助。

  离开佳宝、佳人企业,调研组又相继走访了浙江南方石化工业有限公司和位于绍兴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调研现场,中纺联副会长徐文英向古纤道公司董事长施建强询问产品情况。

  截至记者发稿时,调研组正在按计划从绍兴赶赴嘉兴,争取在今天下午完成对浙江元丰纺织有限公司、浙江台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嘉兴市鸣业纺织有限公司等三家长丝企业的调研。


  两化融合调研组:注重务实发展,从应对订单到引领市场

  3月1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信息统计部常务副主任翟燕驹等一行12人组成的两化融合调研组来到了常州旭荣公司,旭荣集团总管理处专案经理林宗霖特意从台湾来到常州,做了旭荣两化融合发展报告。在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国成的带领下,调研组参观了污水处理厂、生产车间、研发中心。旭荣领先的中水回用处理、有机玻璃形成的圆机隔断以及面料新品选样的扫码系统给调研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调研组一行在参观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

  旭荣在2015年销售达到9.3亿元,较上一年略有下降,但利润增长了14.41%,主要得益于公司提前制定的企业转型。“我们以两化融合为支撑点,从接单式销售向菜单式销售转变,平均每天研发10款面料,一年研发4000款面料,通过数据库,从研发快速进入市场,在研发的功能性上下了很大功夫,这使得价格、话语权都在旭荣,完成了从低端应对订单到高端引领市场的转变,所以我们的利润率是行业中较高的。”张国成介绍。

  张国成表示,2016年,行业的严峻形势不可避免,但对于善于思考的企业是机会。他认为国家对纺织行业要有一个清醒的定位,这个行业是一个常青行业,而且具备13亿人内销市场的潜力,要把纺织业定位好;第二,舆论导向很重要,舆论导向一定要正能量,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夏令敏表示,旭荣的两化融合比较务实,解决了企业的一些实际问题,非常有意义。两化融合作为一个重要课题,需要一些先行企业带动行业发展,做智能化示范,为行业树立标杆。中纺联也将对这些企业给予支持,让企业在“十三五”时期竞争力更强,从而推动行业的整体进步。

  在结束对常州旭荣的调研后,调研组又前往江南大学、感知集团调研两化融合相关项目。


  产业转移调研组:不是简单的搬迁,而是立体化的产业创新

  3月1日上午,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纪委书记王久新、中国纺织企业家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兼中纺联产业转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峻等一行12人组成的产业转移调研组在河南郑州与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及各产业园区、企业代表举行座谈,了解经济新常态形势下,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向和新布局,以及企业应对新常态和战略实施的情况。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李刚等参加座谈会。

  产业转移调研组与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及各产业园区、企业代表举行座谈。

  会上,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负责人介绍了河南服装产业的现状。近些年来,随着行业的阶段性发展和生产转移的需求,河南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优势也逐步显现。河南服装行业保持了平稳的增长,订单量和品质均有提升,“十二五”期间服装产量在全国排名第六。

  2015年,河南省通过安家工程、品质提升工程、融资工程、中国巧媳妇工程以及新兴市场等五大工程的发展实施,为河南服装“打造世界服装工厂,做中国服装高效产能引擎”的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巧媳妇工程是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联合中西部12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产业化扶贫事业,在广大农村乡镇及新兴社区建立卫星工厂,努力引导以服装服饰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走智能化、信息化、高效率、优质产能的发展道路,实现以“成本洼地”打造“效能高地”的供给侧效率革命。

  王久新在会上肯定了河南服装行业做出的成绩。他表示,河南历来是纺织服装大省,希望将河南省更多的经验推广出去,为其他中西部地区的承接转移提供参考借鉴。

  下午,产业转移调研组参观考察了领袖服饰、娅丽达、新丝路、逸阳等企业,对企业发展进行了深入了解。


  国内国际市场调研组:有特色的产品就有市场

  2月29日,国际国内市场调研组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分会常务副会长徐迎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兼外事办主任袁红萍,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杨金纯,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瞿静的带领下,先后来到博洋家纺有限公司、维科集团进行调研。

  调研组一行参观博洋家纺展示厅。

  博洋家纺作为行业渠道创新的探路者,自2010年以来,其线上营销取得了快速发展。博洋家纺总经理何平波透露,2013年博洋家纺营收同比增长了15%,2014年这一数字变为30%。宁波博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蒋武吉指出,博洋家纺的不断发展主要得益于新渠道扩展。“目前我们有线上、线下两条渠道在扩展业务,都是独立运营,连产品设计研发都是独立的。”

  虽然博洋家纺去年营收增速有所下滑,但是博洋家纺单店零售客单价过10万的单子在不断刷新纪录,目前在国内拥有500多家专卖店,总计超过了600多个销售网点。何平波介绍,目前销售比较好的产品一是纯棉类,二是数码印花类,三是婚庆类。

  调研组在维科集团就企业发展情况进行探讨。

  维科集团是中国家纺行业首家上市企业,拥有完整的纺织全产业链,下辖30余家涵盖从原料生产、纺纱织造到品牌运营、内销外贸等业务的公司,是中国纺织行业少数几家能够掌握上下游供应链的大型企业集团之一。

  维科控股集团公司总裁何承命表示,目前公司纺织板块营业收入约为35亿元左右,随着集团公司其他业务板块的发展,纺织板块的业务也在积极转型,一方面是以品牌为基础的家纺产品向家居进行延伸,走高端路线;另一方面则是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用纺织品。

  徐迎新指出,去年行业发展形势虽然不太乐观,但是企业发展依然稳定,这说明行业企业能够正确认清形势,并积极进行转型升级。他表示,无论行业形势如何变化,有特色产品且能够引导消费需求的企业总是能取得稳步的发展,希望企业能够继续在这方面下功夫,积极研究消费需求导向,生产出更多有特色的产品,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