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
本刊记者_ 黄天玉
“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的荣誉、“二十一世纪设计大奖”世界级的奖项,证明了屈汀南在国际时尚舞台上的大师级地位;“广州T.I.T 创意园岭南服饰博物馆馆长”的身份,见证了屈汀南为岭南服饰文化做出的不懈努力。《纺织服装周刊》记者对话服装设计师屈汀南,娓娓道来他在这两个重要角色间的完美转换。
【设计师档案】
![]() 1992年,毕业于广州大学艺术系服装设计专业,后留学法国巴黎ESMOD University。
1997年,创立广州汀南服饰设计中心及汀南女装品牌。
2002年,以莨纱广绣为元素设计的作品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二十一世纪设计大奖”、“力莱”纤维奖及法国政府颁发的“世界民俗文化大奖”。
2003年,创立Gary Wat高级女装品牌。
2004年,参加中国国际时装周,同年荣获“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称号。
2004~2006年,先后担任法国、美国、中国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品牌设计总监。
2006年,参加德国柏林“Who's next”国际服装设计师作品展。
2010年,组织成立了广州T.I.T 创意园岭南服饰博物馆并任馆长。
2012年7月,为宣传广州新形象特别设计了“霓裳广绣”20套设计作品,并随广州代表团前往意大利米兰访问。
![]() 渊源:岭南服饰文化为根
今年4月,在“罗浮宫·屈汀南定制生活私享会暨进口馆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屈汀南向外界展出了他的“敦煌与独品”系列服装设计作品。其中,“敦煌”是屈汀南研集三年呈现的感悟与成果,“独品”则是2007年屈汀南沿河西走廊第三次入藏后,以最直接的手法演绎出的服饰文化及盛世故事。
这两个高级定制系列让屈汀南再一次向外界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风尚的完美结合,其实,这份传承与发扬中国设计的梦想在屈汀南心中早已牢牢扎下了根。
“我从小在顺德的晒莨厂旁长大,顺德博大精深的文化深深吸引着我。”屈氏作为广东的世家大族,世代经营着丝绸绣品生意,屈家的堂号“裕德堂”更是清代、民国时期广东的老字号布店。值得一提的是,“裕德堂”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民办官用”的背景,这也为巧夺天工的五爪龙袍在百年后于屈家祖屋旧址中被发现埋下了伏笔。
世家传统的深厚积淀和岭南服饰文化的旷世魅力深深吸引着屈汀南,甚至当从事国画创作的父亲希望他能够子承父业的时候,屈汀南不惜改变高考志愿也要去学习服装设计。1992年,从广州大学艺术系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屈汀南开始了在法国巴黎的留学生涯,在这个闻名世界的时尚之都,屈汀南面对了东西方文化与艺术的激烈碰撞,也一次次感悟到了原创设计的重要性。
转折点出现在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举办了“雅致中华”第三届二十一世纪生活文化设计国际大赛,屈汀南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果不其然,以广东莨纱为基础元素,屈汀南的“嬗变”系列作品获得了两项大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二十一世纪设计大奖”和由法国政府颁发的“世界民俗文化大奖”。
![]() 传承:两个身份间的转换
2003年,屈汀南创立了高级女装品牌——Gary Wat。在屈汀南的心目中,Gary Wat 是一个展现成熟知性女性对时尚要求的高端品牌。利落的剪裁设计,讲求精致的手工制作以及对流行趋势的敏锐嗅觉,屈汀南和他的品牌引领着追求时尚的都会女性探索自我特质。随后,屈汀南参加了中国国际时装周,并在2004 年获得了“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称号。
在时尚设计之路上,屈汀南一步一个脚印,越走越远,“嬗变”等一系列代表作和Gary Wat高端品牌的面世奠定了屈汀南在业界的大师级地位。但对于屈汀南而言,将岭南服饰文化融入到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这份传承与发扬的责任仍旧任重道远。
从2010 年开始,屈汀南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广州T.I.T 创意园岭南服饰博物馆馆长,这个身份成了他传承岭南服饰文化的又一个新出发点。岭南服饰博物馆集中展示了广绣、香芸纱、潮绣等具有广东特色的非物质文化服饰代表作,在这些精致绝伦的藏品中,有数十件出自于屈汀南自己的珍藏。
![]() ![]() 屈汀南:真正的时尚需要沉淀
TAweekly: 在你的代表作品“嬗变”中出现了对于莨纱的运用,引起了很大反响。之后,你的一系列作品又让人们把传统元素、岭南服饰文化这些关键词和你的名字联系到了一起,促使你走到今天的动力是什么?
屈汀南:我家祖辈以经营丝绸绣品为生,我从小就是在顺德的晒莨厂旁长大的,这使我有了深厚的家学渊源,后来,我还专门研究过岭南服饰文化史。总而言之,小时候受到的岭南服饰文化的影响和对服装设计的热爱是我走到现在的动力。
TAweekly: 岭南服饰文化在你的设计理念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除了这些传统的工艺,你的设计灵感还来源于哪里?
屈汀南:岭南服饰文化在我的设计理念中就相当于是一棵大树的根部、一栋房子的地基、一座金字塔的底座,它是我设计理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设计灵感除了来源于这个理念基础外,还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每个小细节都在不经意间给了我启发。
TAweekly: 传统元素现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设计师的作品中,但背后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年轻设计师比较急功近利,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屈汀南:传统元素现在越来越多的出现,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受传统元素、认同传统元素。不过,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有些年轻设计师只是模式化地把传统元素的概念套入衣服中,而没有更深入地体会什么是传统文化,应该怎么运用传统元素,怎么把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相结合,所以他们作品中的传统元素缺少了灵魂。
TAweekly: 传统的东西总会比较怀旧,但在“快时尚”概念当道的今天,时尚却意味着速度,你觉得这两者矛盾吗?你是如何定义“时尚”二字的?
屈汀南:现在有很多年轻人的认知都有一个误区,认为传统的必然不时尚。我觉得现在最紧迫的是如何让更多年轻人去接受传统,意识到传统的才是永久的。如果能梳理清楚这个逻辑,你就会发现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在我心中时尚的定义是经过沉淀的文化现象,与前卫不同,前卫在时尚的面前,显得很肤浅。
TAweekly: 有人说,设计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工作,每一季都在不停循环,所以设计师是个很累的职业,你认同这种说法吗?在你看来,服装设计师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
屈汀南:设计师必须对流行元素的变化、现代人的需求十分了解,走在市场和消费者的前面。在我看来,设计师的确是一个很劳累、节奏很紧张的职业,但也应该说是痛并快乐着。
TAweekly: 最近哪场时装秀让你印象比较深刻?最近比较关注哪些国内外的设计师?
屈汀南:我一直关注华伦天奴品牌,他们做的东西工艺精湛,非常民族。
TAweekly: 日常生活中,除了工作,你还会有哪些消遣?
屈汀南:日常生活中,我专注于传统文化,比如书法或是任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领域。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