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民族文化需要现代表达
文章来源: 2014-05-07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上,不少院校作品的设计主题都以民族文化为核心。例如,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的“江南印记”就将江南的建筑风格、文学品格、饮食方言等传统文化融入设计中,而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更是将藏袍、满袍、旗袍等民族长袍作为设计原型,将中华服饰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情感、浓厚的民族特色展露无余。

    看着T台上穿梭往回的模特,记者心中琢磨着每一件作品所承载的设计师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民族文化需要现代表达,我们欣喜地看到很多年轻设计师将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起来,我们的裁剪、面料、染色、印染都是通过现代手段实现的,用现代的表达方式去诠释传统,这就是可贵的。”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高润喜分析说。

    一直以来,民族文化的表达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少服装品牌在发展过程中都尝试着将民族元素融入设计,例如男装的立领设计、局部的刺绣处理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民族风格的成衣在市场中却表现欠佳,究其原因或许在于,民族文化的现代表达目前更多停留在先锋艺术层面。“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现代人审美能力的提升,其市场表现会产生根本性变化。”苏绣传承人姚惠芬坦言。

    那么,民族文化如果要通过现代服饰表达,就要从设计层面下工夫。就本质而言,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因此,民族文化在服饰中的表达不仅仅是简单的符号拼贴,更需要精神层面的诠释,就像长袍的背后蕴含着中华礼仪,以长袍为设计原型的服装就应当体现出传统礼仪。

    也许在这些年轻设计师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长为中国首屈一指的设计师,但是他们认真审视过传统、思考过未来,在他们的设计中,就不会缺乏对于传统的追溯以及对于文化的体现。(许檬檬/文)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