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50206154821.jpg
70年砥砺前行中国纺织业跃上“世界巅峰”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9-10-22


  ·纺织老干部寄语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副会长许坤元:

我和我的祖国

  1961年,我考上华东纺织工学院,依靠国家甲等助学金完成了全部学业。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上海第七纺织机械厂、天津4688部队参加工作锻炼自己,后来到湖南邵阳第二纺织机械厂,从那以后开始了自己40余年的纺织生涯。因为我国比较重视纺织工业的发展并大力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坚持纺织科技的创新,使得我国纺织工业能够在不长的时间里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时候,我穿的是母亲织的土布做的衣服,机器织的“洋布”衣服都是富人在穿,我那时非常羡慕轻薄柔软的“洋布”衣服,也默默希望将来能穿上它。从那个时候到现在,我从一个农民起步,走出农村,踏入纺织行业,并且走上了行业管理岗位,为共和国的工业发展做了一点工作,也实现了我自己小时候穿“洋布”衣服的梦想。

  现在,我每天都看到琳琅满目的纺织商品,看到我们国家14亿人口的衣着水平还在不断改善,看到孩子们穿得鲜艳、安全,年轻人穿得时尚、多元,老年人穿得舒适、美观,看到我所热爱的事业仍在大踏步地前进。我想,我的人生过得很踏实,也很满足,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的今天,祖国永远在我心中。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祝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陈树津:

为祖国自豪!为纺织骄傲!

  我是典型的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那代人。从1965年到2014年,我在纺织行业工作了49年,“从一而终”。从1965年学徒开始,我就步入了纺织行业。我到纺织工业部工作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正好是同一年,因此,我有幸了解全国纺织行业改革开放40年的全过程,而且也亲身参与了其中一些重要改革工作。入行至今,我身临其境见证了中国纺织工业走上世界之巅的奋斗历程。1978年,我国纺机出口只有区区2000多万美元,2018年出口已达36.66亿美元。目前我国纤维加工量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尽管我国每年进口设备量不小,但大部分还是依靠自己制造加工的设备,而这不仅仅表现为数量,也蕴含着水平。

  2001年的改革,是一次根本性的改革,国务院将全国纺织工业主管部门改建为社会组织性质的行业协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2011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从此,我们走上了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创办有中国特色的全国性行业协会组织的探索之路。新中国要建设成为世界纺织强国,协会组织也要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专业协会组织,对此,协会的同志还要更加努力!


原纺织工业部技术装备司副司长吴永升:

纺织工业为实现全民小康做出巨大贡献

  70年来,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我国的纺织工业经过了恢复阶段之后,很快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为国民经济建设、为人民生活改善、为实现全民小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纺织工业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的装备制造能力,必须得有自己的生产手段。建国初期,我国没有纺织机械制造业,更没有成套工业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我国纺织机械工业是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70年来,纺织机械工业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分工、专业生产、全国成套”的发展方针,实行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协作,把服务纺织工业发展作为明确目标。通过这些方针的贯彻实施和国家政策的指导,我国的纺织机械工业已经建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现在我国纺织机械企业可生产几千种主机和辅机、检测仪器以及专用基础件,可以为纺织行业提供成套的工业技术装备。目前,我国纺织机械工业正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向纺织机械制造大国迈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纺织工业从传统制造手段转向高新技术发展,从产量增加转向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创新驱动、科技支撑。  


  ·纺织企业家寄语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刘子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筑纺织强国梦

  我作为一个“60后”,可以说是伴随着新中国以及纺织工业的发展成长起来的,切身感受到了祖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和行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最早与纺织结缘,要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初。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纺织工业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整个纺织行业呈现欣欣向荣局面。1987年,淄博市淄川区委区政府决定建立淄博第七棉纺厂。七棉成立之初,正值全国棉纺工业的低潮,发展举步维艰,但是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政策,而七棉就在这一时期抓住机遇与泰国合资组建了鲁泰纺织有限公司。仔细梳理鲁泰发展的脉络可以清晰地看出: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正确引领,鲁泰的发展才能健康、稳定、可持续。

  一直以来,鲁泰始终牢记“创造财富、奉献社会、衣锦四海、经纬天下”的使命,实现实业报国,这是我们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一直以来,鲁泰始终以振兴纺织产业为己任,致力于实现纺织强国梦,这是我们矢志不渝的纺织情怀。


恒力集团董事长、总裁陈建华:

家国情怀 实业兴邦

  今年,是恒力集团成立25周年。25年来,改变的是企业的规模和水平,不变的是企业的初心和担当。恒力沿着实体经济产业链,一步步向世界石化化纤纺织行业顶峰攀登。

  从纺织到化纤,从石化到炼化,恒力人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了“原油—芳烃、乙烯—精对苯二甲酸(PTA)、乙二醇—聚酯(PET)—民用丝及工业丝、工程塑料、薄膜—纺织”的完整产业链。

  作为列入国务院文件的第一个重大民营炼化项目、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战略项目,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已于今年5月17日全面投产,创造了世界石油化工行业工程建设速度、全流程开车投产速度和达产速度最快的行业纪录,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高度肯定。

  这是最好的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新时代呼唤着一批中国企业家冲出去,走向更加广阔的国际舞台。恒力人会继续立足实业,坚守使命,勇担责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肩负起时代使命,打造全球行业标杆,努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贡献新力量。


鄂尔多斯控股集团副总裁兼羊绒集团总经理王臻:

可持续的羊绒、可持续的未来

  中国羊绒产业的发展史,与新中国的成长史息息相关。

  曾经,中国山羊绒全部以原料形式廉价出口国外,外国人以一盒火柴的价格就可以换回1公斤原绒,我们的话语权很弱。20世纪70年代,中国结束了只能出口原绒的历史,开始批量加工生产分梳山羊绒,以半成品无绒形式出口国外。

  随着改革开放大潮来临,中国羊绒服装业迅速发展起来。以鄂尔多斯、鹿王、雪莲、康赛妮为代表的优秀中国企业励精图治、奋起直追,通过短短30多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人近200年的羊绒工业化道路,成为了世界羊绒制造业的绝对主力。

  最近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以绿色可持续为标志的高质量发展。我们认为,企业能否活得久,最为关键的就是有远见,而绿色、可持续、共赢生态链,这本身就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然。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们应该有更高的目标,要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以创新为驱动,在绿色、可持续的标准指引下,勇于作为、敢于担当,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实现高质量发展。


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建林:

矢志不渝争上游,秉持初心再出发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们恒逸集团建企45周年。站在这一历史节点,回望自己走过的创业之路和恒逸的发展历程,我不禁感慨万分。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无论外部形势如何波谲云诡、市场走势多么变幻莫测,恒逸人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守主业,敢于“吃螃蟹”,向产业上游挺进的步伐永不停歇。进入21世纪以来,恒逸人先后在全国民营企业中率先成功涉足聚酯熔体直纺和民营PTA项目,并联合中石化建成己内酰胺项目,形成了独特的“涤纶+锦纶”双“纶”驱动模式。同时,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号召,在文莱大摩拉岛投资建设千万吨级石油化工项目,打通产业链“最后一公里”……

  “人活在世上,就应该执著于事业,为我们国家的强大做出应有贡献。”面向未来,我们将秉持初心再出发,努力在恒逸建企50周年之际,实现工业总产值5000亿元,跻身世界500强企业行列,成为国际一流的石化产业集团之一,为中国从纺织化纤大国向纺织化纤强国转变贡献恒逸力量。  


  ·纺织企业员工寄语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际华三五零九公司罗雄勇:

用炽烈的青春助零九腾飞

  从1949年到2019年,70年的艰辛历程,我们的祖国在经济建设的征程中,每一片土地都改变了模样。

  自1950年建厂以来,际华三五零九和祖国共成长,从弱小走向强大,逐步成长为国有大中型现代科技纺织企业。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五零九工厂到际华三五零九纺织有限公司,时易迁变,公司经过了涅之路,浴火重生。

  如今的公司,先后被认定为湖北省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科普示范企业、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高支高密家纺面料”隐形冠军示范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并荣登2018年中国棉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强榜。这是我们零九人的荣耀,也是祖国繁荣富强的结果。

  身处零九这片土地,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我们的青春是炽烈的,我们的目标是明确的,我们的决心是坚定的,我们的口号是响亮的,我们的步伐是坚实的,我们从公司的发展中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祖国和我们,就像海和朵朵浪花,在祖国的海洋里,我愿做一朵勇往直前的浪花,用我的点滴力量,掀起祖国发展和零九腾飞的壮阔波澜。


吉林化纤集团党委工作部李继:

创新向未来

  1959年,“吉林市人造纤维厂筹备处”应时而生,一个为解决人民穿暖穿好的梦想从此起航,一个为打造新中国人造纤维基地的创业征程开始跋涉。

  在运筹帷幄中,我们以敢想敢试打赢了一场场不可思议的攻坚硬仗;在开拓进取中,我们以科学管理开创了影响一个时代的国企思想;在钻研探索中,我们以品牌战略画出了跨越升级的崭新蓝图;在追梦前行中,我们以砥砺奋进树起了纺织行业的鲜艳大旗。

  我们用300天的速度,突破了发达国家60年的技术进步;我们用5个月的时间,完成了项目建设开工投产的最快纪录。每一次攻坚,都是赴汤蹈火的硬仗,每一场硬仗,都是全力以赴的打拼。迎着市场竞争的惊涛骇浪,是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企业家率领我们绝地反击、主动出击,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昭示着怎样的吉纤精神、吉纤品质、吉纤力量!

  日月不淹,春华代序。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经验交流的新起点,吉林化纤努力打造全球最优秀的纤维缔造者,改革再出发,创新向未来!


河北宁纺集团印染分公司赵云涛:

祝福祖国越来越好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宁纺集团走过了46个年头,我在这里也工作了20多年。这么多年来,从白布、粗布、单纯的灯芯绒,到今天的多结构、多纤维、多功能面料,我目睹了企业的发展进程,深切感受到祖国的日新月异,也切身感受到了工友们做强纺织的坚定信心。

  值此新中国70华诞之际,我们祝福祖国越来越好。今后,我们一定会不忘初心,扎根岗位,努力工作,创新工作,为建设现代化纺织强国再立新功!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