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接力延安火炬,诠释新时代纺织精神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9-06-19


2018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揭晓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创新发展,中国纺织工业作为对外开放的排头兵、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者、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母亲行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发展,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化,作出了多维度、历史性的贡献。新时期,中国纺织工业在顺应时代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标杆意义的模范群体,他们在智能制造、绿色环保、协同创新等方面引领、引导着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


  为了弘扬创新精神,学习先锋榜样,表彰在2018年度为中国纺织工业做出突出创新业绩的先进人物,持续推动和提升全行业创新工作的健康蓬勃发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根据《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评选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由相关专业协会和单位推荐,经评审委员会评审,评选表彰活动领导小组审定,最终授予丁彩玲等20位代表“2018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荣誉称号。

  6月5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18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表彰活动在陕西延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第四届四次理事会暨第四届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同期举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会长孙瑞哲,原会长杜钰洲、王天凯,原副会长许坤元,副会长杨纪朝、夏令敏,党委副书记兼常务副秘书长陈伟康,纪委书记王久新,副会长徐迎新、陈大鹏、李陵申、端小平、杨兆华、孙淮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延恺,中纺联第四届理事会特邀副会长、理事、常务理事,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纺织协会,行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获得2018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称号的20位代表以及中纺联各部门、各成员单位负责人等共计4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表彰环节由夏令敏主持。

  “今年在延安举办‘2018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表彰活动有着特殊的意义,延安是革命圣地,在此回望党中央在延安13年的奋斗历程,重温毛主席《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等理论著作,再次深入学习延安精神,就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延安精神,弘扬新时代纺织行业精神,更好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纺织强国建设。”夏令敏强调,全行业要以他们为榜样,让创新贯穿在行业、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纺织行业定会循着几代纺织人创业创新的“延安精神”,不断弘扬新时代行业精神,传承发展,坚持创新,朝着“科技、时尚、绿色”的新定位砥砺奋进,稳步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纺织强国目标。


  2018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名单(按姓氏笔划排序)

  丁彩玲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马仁和    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集团副总经理/执行董事

  王旭光    北京邦维高科特种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王晓菲    德州恒丰纺织有限公司细纱挡车工

  甘胜华    上海聚友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江南    西安工程大学党委书记

  许金祥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何旭平    浙江日发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苏建军    德州恒丰集团名誉理事长

  陈建龙    恒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宛秋生    山东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子贤    江苏神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  导    江苏丹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倪  晨    海聆梦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高殿才    保定天鹅新型纤维制造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黄再兴    向兴(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盛静生    罗蒙集团董事长

  蓝  捷    江西省于都县县委书记

  虞宝木    浙江宝纺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

 

  魏爱民    宜兴市舜昌亚麻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


创新,我们永远在路上!

  自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全行业开展年度创新人物评选活动以来,至今已表彰了260名创新人物。今年,丁彩玲等20位代表荣获“2018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荣誉称号,在他们当中,既有牢记总书记嘱托,用科技创新让传统产业挺立世界的巾帼英雄丁彩玲;又有带领百万干群,新长征路上追梦的人民公仆蓝捷;既有普通员工,从一线女工成长起来的中华技能人才王晓菲;也有不断打破国际垄断,勇攀科技高峰的企业家代表陈建龙……他们用创新之火点燃了纺织强国的梦想与辉煌。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丁彩玲:

  技术创新路上的领军者

  作为首席技术官,丁彩玲与技术团队一起完成高效短流程纺织技术、绿色清洁染色技术、羊绒面料数字化染印技术等多项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并荣获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十佳面料设计师”,在推动产业技术进步、促进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2018年丁彩玲获得第三届杰出工程师奖。

  作为企业工程技术带头人,丁彩玲带领科研团队应用嵌入式纺纱技术、先进织造技术、生态染整技术、数字化染印技术等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出新产品上千个、花色上万个,应用范围涵盖了毛纺、棉纺、纤维加工及印染企业,新产品适销率达到70%以上,产品附加值提升30%以上。

  丁彩玲致力于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国家纺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时尚纺织品工业设计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高效运行,引进或培养高技术人才,打造核心技术团队,实现科技创新持续开展,为提升整个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集团副总经理、执行董事马仁和:

  打造纺服上市龙头企业

  作为申洲国际集团的创始人之一,马仁和始终坚持专业化的经营理念,国际化的指导思想,坚持科技创新,将诚信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以放眼世界的视野,将申洲集团打造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纵向一体化的针织与服装制造商,集研发、设计、针织、染整、印绣花、裁剪与缝制为一体的现代纺织服装生产与销售的集团企业。

  同时,马仁和始终奋斗在生产技术第一线,在集团每一次做出重大决策和战略发展的时候、工作需要的时候,他总是身先士卒,亲自挂帅带领团队克服一切困难,圆满地完成每一项艰巨的任务,并负责项目后期的持续管理工作。他先后主持完成2013~2018年高新技术科技研发项目99项,研发投入9.42亿;在宁波北仑和德利(越南)胡志明地区新建扩建技术改造项目投资达到34.73亿人民币,受到纺织业界的一致好评。


  北京邦维高科特种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旭光:

  心系军民融合发展25载

  25年春华秋实,邦维凭借实力实现了许多突破,成功研制出我军第三代防毒服材料,这些自主创新、国际首创的产品已大量装备部队;成功研制了三层消防服材料,减轻了服装重量提升了防护性能,在消防服市场占有主导地位;成功研制了系列质轻高强的伞兵伞材料,大量装备新型伞兵伞;在高性能柔性复合材料领域,形成了织造、复合和成形综合技术优势。

  作为特种纺织品分会会长,王旭光响应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组织协调纺织行业内特种纺织领域相关企业,军工配套纺织领域、军需政策领域军方代表开展“纺织军民融合发展论坛”活动,传递军方需求,促进纺织行业与军队的需求对接,全力推动纺织军民融合发展,为国防建设和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邦维公司勇担社会责任,为抗震救灾做出了贡献。


  德州恒丰纺织有限公司细纱挡车工王晓菲:

  一线岗位的“纺织状元”

  王晓菲从事纺纱工作15年来,从一名普通的纺纱女工成长为全国纺织行业细纱工操作冠军,并包揽单项和全项操作第一名。她凭借在纺纱领域的突出贡献,被授予“山东省首席技师”、“高级技师”、“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肯下苦功夫、善啃“硬骨头”,熟悉王晓菲的人都这样评价她。细纱挡车工劳动强度大、工作单调,是纺织行业最苦最累的岗位之一。凭借勤学苦练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王晓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纺织状元”。

  理论功底扎实,实际操作能力精湛,王晓菲始终坚持“要干就干最好”的工作准则。她不断学习钻研,摸索出很多创新性的操作方法、提出不少合理化建议。她还多次主持公司新品种开发,带头研发的“军用服饰纱线”和“森林氧吧纱线”获得国家专利。


  上海聚友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甘胜华:

  将聚酯科研进行到底

  甘胜华自2009年加入上海聚友化工有限公司,从最基层的研发实验工作做起,从没有以打工者的心态去工作。2018年,甘胜华荣获第三届“杰出工程师”青年奖。

  十年间,甘胜华一直致力于高分子化工工艺和反应器开发,他及团队对公司首创的“低温短流程聚酯成套技术与装备”不断进行发展与丰富,形成的“涤纶及涤棉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关键技术”、“聚酯酯化废水中有机物回收技术”、“废瓶片液相增粘直纺涤纶工业丝技术”都为国内首创。同行的认可,市场的占领,慢慢掀开了聚友欣欣向荣、突飞猛进的新篇章,打开了今天这样一个可以与美国杜邦、瑞士伊文达等国际知名品牌共赢天下的新局面。

  据了解,公司专门成立了以甘胜华为组长的乙醛回收攻关小组进行全面攻坚,带领工艺、研发、市场、设备等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经过在生产一线几个月的跟踪调试与试验,终于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酯化废水中乙醛提取的成套工艺和装备。利用该技术建成的酯化废水中提取乙醛的连续化工艺装置,运行稳定、可靠,回收的乙醛质量优良,大幅度降低了酯化废水COD值和污水处理成本,对聚酯装置的节能减排具有积极意义。


  西安工程大学党委书记刘江南:

  探索纺织高校建设新路径

  自担任西安工程大学校党委书记以来,刘江南认真学习调研分析了纺织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与趋势,结合学校的历史传承和办学定位,先后提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一是坚持“为纺织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服务一线的高级人才的办学定位”;二是启动了“高水平大学建设、特色学科群对接产业集群(5+X)协同创新、大学文化建设、民生工程”四大工程;三是突出学科特色构建卓越工程师和卓越设计师“双师”人才培养体系;四是夯实基础打造现代“工程训练中心、产业用纺织品协同创新中心、时尚文化创意设计中心(园)、互联网+纺织服装信息中心”四大平台。这些理念和发展战略的提出,进一步统一了学校在转型阶段的发展思路,明确了顶层设计和战略路径。

  近年来,在他主导和推进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的指引下,西安工程大学立足学科特色,强化内涵发展,努力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校学科水平整体提升明显,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科研实力明显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有序推进,学校也成为行业和区域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基地。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许金祥:

  带领世界涤纶长丝巨头前行

  许金祥1983年进入桐昆,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务实专注的精神使得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成长为团队领军人物。三十年来,他深耕聚酯涤纶长丝产业,坚持绿色与科技两大砝码,带领团队不断创造行业记录。目前,桐昆集团已具备520万吨聚合和570万吨涤纶长丝、420万吨PTA年生产加工能力,从2009年至今一直稳居世界涤纶长丝企业产能和产量之首。

  作为桐昆经营班子的领军人物,许金祥具有超强的意志和优秀的领导力。在许金祥的倡导下,桐昆一直坚持走品牌国际化发展道路,培育了一系列品牌产品,提高了桐昆化纤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影响力及品牌效应;在许金祥的带领下,公司垂直整合了“炼化-石化(PTA)-聚酯-纺丝-加弹”全产业链,奠定了桐昆在中国聚酯纤维行业领军企业的地位。同时发挥全产业链的纵向优势,上下游协同实现集成创新,共同致力于功能性、差别化涤纶长丝的研发。

  另外,为增强化纤纤维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龙头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公司牵头与新凤鸣、华峰氨纶、古纤道等八家公司成立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围绕化纤纤维行业的共性技术需求,整合各企业的创新资源,实现技术突破,推动整个产业链转型升级。


  浙江日发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旭平:

  “南纺北织”助力“一带一路”发展

  浙江日发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经过近17年的快速跃迁,已成为国内享有高技术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的纺织设备专业生产企业。目前,日发纺机旗下控股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安徽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浙江日发纺机技术有限公司,这为何旭平实现公司“南纺北织”的产业布局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作为公司的董事长,何旭平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把握东西部纺织产业转移时机,持续加大对新疆、中亚市场的开拓力度;将国内市场定位于中高端规模型目标客户,覆盖中国纺织前50强企业,如山东魏桥、临清三和、雅戈尔等均为日发纺机重要的合作伙伴。

  在何旭平的主持、推行下,公司成立了“日发智能纺织装备企业研究院”,该研究院围绕新型纺纱、织造装备智能化关键技术及新型纺纱数字化工厂等目标进行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比如,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3项,新增科研经费6273.27万元;进行了30项新型智能纺纱织造设备与控制系统技术开发;获得软件著作权17件,授权专利191件。


  德州恒丰集团名誉理事长苏建军:

  智慧经营 慈心善行

  苏建军作为纺织人,敢于创新、善于协作、乐于奉献,追求多方仁和共赢、推动产业升级转型。他遵循科学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带领恒丰人通过实施企业改制、退城进园、布局“一带一路”等重大措施,开创了一条国有企业走出困境跨越发展之路。他积极打造了以价值传递为核心的6大实效管理体系,缔造了定位高端、行业协同、产业链研发、整体联动的集团管控模式,创新了德州恒丰集团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为更好实现企业全面发展,加快转型升级,苏建军提出,恒丰集团要完善配套的产业链条,形成倍增效应,以增强产品、企业综合竞争力。目前恒丰集团的设备水平达国内外先进水平,织造企业开发能力强、品种全、种类多,运行健康平稳,集团整体经济水平明显提升。

  在精准扶贫方面,苏建军带领恒丰集团积极投身公益助学、济贫助困等慈善事业,把企业的发展与产业扶贫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已先后实施了山东德州宋家镇德鹏织造项目、宁夏同利巾被项目和宁夏红寺堡兴民纺织产业园项目。


  恒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建龙:

  打造“全产业链锦纶”世界王者

  从2003年创立力源锦纶,到今天带领恒申集团屹立在全球化纤产业之林,陈建龙和恒申集团在行业内都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和好口碑,一直被锦纶企业视为学习的楷模。

  恒申集团能领军全球锦纶行业,突出特点有三个:一是产业链完整,优势无可比拟;二是有一支潜心于研发,且价值观高度统一的团队;三是目标明确,每做一个新项目都把“能与全球最好的企业去竞争”作为目标。

  陈建龙的的每一步都引领着国内锦纶行业进步,他带领企业对标世界一流水准,不断创新发展,如今陈建龙带领下的恒申集团,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锦纶行业独一无二的存在和领军者,形成“环己酮-己内酰胺-氨纶/锦纶聚合-纺丝-加弹-经编织造-染整”一整条完整的锦纶产业链,旗下汇集了长乐力源锦纶实业有限公司、长乐力恒锦纶科技有限公司、长乐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

  近几年,恒申集团不仅积极承担着社会责任,依托自身较雄厚的资金实力,为有需求的企业解决资金的燃眉之急,更是把社会慈善当做事业来做,始终关注社会、热心慈善,2018年捐款超3000万。


  山东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宛秋生:

  蜡印布之王的非洲30年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山东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建厂30年。目前,公司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全国纺织企业50强,成为全球最大的蜡印布生产基地。

  在宛秋生的带领下,三和集团一直秉持着稳步提升产品质量、持续服务客户的态度,对内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消耗;对外开拓市场,培育三和品牌,成为了纺织行业诚信经营的典范。

  近几年,三和集团大力优化产品结构,外售纱线、坯布的市场稳步提升,色织布、毛呢面料、印花布的市场不断扩大,新花型、新品种层出不穷。公司生产的精梳棉纱获得中国棉纺协会“色织用纱优秀奖”;色织功能性面料获得行业协会“最佳创意开发精品奖”,主导产品“三和牌”蜡印布不仅是国家免检产品、山东名牌,并全部销往非洲市场,市场占有率高达30%。集团连续两年在中国对非洲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中排名第一。2018年,公司在大份额占有尼日利亚卡诺市场的基础上,又新开拓了多哥、刚果等西非沿海和东非市场,公司蜡布产品正在非洲形成中高低市场合理销售的格局。


  江苏神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子贤:

  扛旗高性能纤维新材料产业

  1999年,郭子贤临危受命,接管了资不抵债的乡镇集体企业,从此大刀阔斧开启了孜孜不倦的创新征程。由他带头研发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成套生产线装备,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垄断和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大大推进了中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产业化进程。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客户需求的提高,郭子贤不断追加研发投入,重点投资研发性能更强、单机产能更高、节能环保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线成套装备。如今,公司已成为中国目前唯一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工程设计、成套装备制造、安装、调试开车、人员培训一条龙综合技术服务商。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化纤协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分会会长单位,拥有国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工程技术研究基地、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

  创新无止境。郭子贤坚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必定是超低成本、高品质、多功能。为此,2017年12月,神鹤科技与中国化纤协会共同建立了“中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工程技术研究基地”。依托自主创新,神鹤科技在高性能纤维工程技术和专用设备制造领域异军突起,公司产销两旺。


  江苏丹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徐导:

  敢闯敢拼的新生代

  作为“纺二代”,徐导担任江苏丹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常务总经理以来,时刻谦虚好学,锐意创新。他深知,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创立品牌,拉长产业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2017年,他高薪聘请国内著名设计师创立了“雅韵”品牌,并一举打入了门槛极高的A类商场。目前该品牌已扩张到9个店,年销售突破2000万元。

  对传统企业来说,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续动力。在徐导的带领下,公司加快将5项成果转化成生产技术,有力提升了产品的科技含量。他带领公司与国内3所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重点对3个重点项目进行布局与攻关。2018年,企业自主创新攻关项目达到58项;年度QC小组活动实施计划计8项;申报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4项……创新成为了丹毛骨子里的DNA。

  大海航行靠舵手,企业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掌舵人。为了提升产品附加值,徐导带领企业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为了加速企业智慧转型,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公司精益管理,在装备上相继开发建设了智能化成套设备和大数据全程智能化系统平台。


  海聆梦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倪晨:

  智能化转型升级践行者

  2018年6月,海聆梦智能家纺产业项目一期全面投产,新工厂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利用先进的ERP、MES系统,将信息系统、数据库和企业生产管理有机结合,通过对订单、生产数据的实时更新与采集,有效调整原料采购、生产进度及包装物流,同时保证了生产的质量、效益与安全,真正实现了工业化和信息化、智能制造与信息系统的融合,打造出了全新的家纺智能制造工厂,成为行业标杆。

  在倪晨的带领下,海聆梦首创窗帘智能个性定制柔性生产线,每天可以满足线下10000多家门店的窗帘定制需求,提供几千个家庭的不同款式和不同面料的窗帘个性定制,被称为中国窗帘智能个性规模定制的龙头企业。

  倪晨坚持将传统家纺产业技术升级转型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最终探索出了一条从“传统家纺产业——柔性智能制造——个性规模定制”的独特发展之路。她带领团队将公司的产品系列整合成整体软装方案,积极研发设计新产品,并不断拓宽业务渠道与服务范围,发力全屋定制,先后与国内知名地产商、公寓开发商、连锁酒店等配套,提供一站式的全屋软装设计、搭配和落地。


  保定天鹅新型纤维制造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高殿才:

  开辟莱赛尔纤维国产先河

  面对日益严苛的环保标准,高殿才带领保定天鹅新型纤维制造有限公司毅然转型,全力攻坚莱赛尔纤维生产技术,历经三年艰苦努力,冲破技术封锁,成功实现了莱赛尔纤维的国产化,开创了我国莱赛尔纤维的生产先河。

  2014年,高殿才毅然关停了运行多年的粘胶长丝生产线,对标全球领先的奥地利兰精公司,积极推进产品转型升级工作,全力攻坚莱赛尔纤维的生产技术;2018年,高殿才主导企业全方位实施创新战略,在莱赛尔纤维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开启了保定天鹅莱赛尔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针对莱赛尔生产技术与产品质量,高殿才组织技术研发团队,开展了多项关键技术、工艺的创新,大幅度提升了莱赛尔纤维高效、低耗、高质规模化制备技术水平与产品的经济技术指标,缩小了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

  此外,高殿才将新型纤维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工程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新型纤维人才培养工程,构建了以溶剂法纤维素纤维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培养体系,依托莱赛尔项目建设,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急需的溶剂法再生纤维素纤维工程技术与生产技术人才。


  向兴(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黄再兴:

  体会一匹布的温度

  “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是有实力、有远见的企业发展的好时机。”这是黄再兴的人生坚信,也是向兴(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之一。

  黄再兴始终坚持实施品牌带动企业发展的战略。在品牌推广方面,公司每年参加各种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纺织服装展、各种户外活动的赞助,以及各种纺织类协会的活动,加大向兴品牌宣传力度;同时公司立足质量,做好服务,依靠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优势,获得品牌商的认可与肯定。

  此外,黄再兴注重科技创新,他主导的专利有36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2018年获得授权的专利有11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还有23个专利申报项目已受理。自主知识产权帮助公司在技术方面寻找行业制高点,并通过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开发出时尚性、差异化系列新品,引领市场潮流。

  黄再兴以振兴企业和服务社会为己任,多次向慈善总会热心捐款,为慈善、教育和老人事业添砖加瓦。“一匹布,人们可以看到颜色,感触纹理,但在这里我们能体会它的温度和社会责任感,这就是向兴集团生命的起点。”黄再兴如是说。


  罗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盛静生:

  怀红帮匠人心,创民族新品牌

  罗蒙集团董事长盛静生认为,“罗蒙最大的优势是‘红帮’匠人的精工细作,现在,它可以更科学地利用大数据,精准匹配需求人群,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对罗蒙来说,“新零售”是服装业态风口,但如果没有创新,这个业态就不再是“希望”。因此,罗蒙始终执着于软硬件产品与运营的快速迭代、反复实践试错、升级智慧门店,以提升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盛静生认为:“企业要与时俱进,好的生产配套设备尤其重要。”他投资过亿元先后引进国际一流的生产专用设备、国际一流智能化精品西服制作设备,通过改革让红帮传统工艺与现代化高科技设备制作工艺做到了完美结合,保证了西服300多道制作工序能够达到高标准,实现了罗蒙西服制作史上的一场技术革命,对罗蒙的发展壮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中国西服智造在世界舞台上有更多的话语权。

  产品具有竞争力的背后,离不开罗蒙产品设计研发团队的辛苦付出,更离不开罗蒙协作部门的供应链体系改革。罗蒙真正地做到了顺应供应链的发展趋势,盛静生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建设,注重供应链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坚持建立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相信在这样的坚持下罗蒙一定能够更好地做到“弯道超车”,在男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江西省于都县县委书记蓝捷:

  新长征路上的时尚追梦人

  江西于都,一座素有“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美誉的红色之城。近年来,“主攻工业、三年翻番”目标顺利实现,2015~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达218.4%,平均增速达29.74%,工业税收贡献增长率达210%,平均增速达28%。

  是什么原因,让于都能够交出如此亮丽的工业发展“成绩单”?

  蓝捷上任伊始,便把改变于都的命脉锁定在高质量绿色、时尚产业的发展上。到任7年多来,经过百万干群的共同努力,撸起袖子加油干,于都时尚服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纺织服装产业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招商引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杀手锏”。于都组建了39支由县领导带队、部门参与的招商小分队,瞄准全国百强服装企业开展“点对点”对接,并采取以商招商、以诚招商、乡贤招商、平台招商、招商顾问招商等方式,分赴全国各地开展精准招商。三年时间,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和香港、台湾的服装企业纷纷入驻于都,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5家。纺织服装已经成为于都继“长征出发地”之后的又一个地理性标志。



  浙江宝纺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虞宝木:

  将创新融进企业DNA

  在虞宝木的带领下,宝纺印染业绩年年上台阶。2018年公司各项指标更是创造了历史新高,销售额突破10亿元,年度利润超1亿元。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日益趋紧,人们绿色消费理念的不断提升,虞宝木不断发力技术创新,带领企业转型升级。经过反复试验,在传统的全棉真蜡印花布的工艺上,他取消了高能耗、高污染的松香原料,生产出的超仿印花布,不仅颜色更鲜,且手感更佳,更颠覆了松香为主要原料的蜡染工艺,产品一炮打响,受到了非洲客户的宠爱,实现了蜡染行业的革命性创新。

  此外,公司还成立了由30多人组成的花型设计研发中心,每月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研发出上千个新花型,成为市场流行趋势的风向标。如今,“BF”商标不仅仅是中国驰名商标、浙江出口名牌,更是在非洲市场上有相当话语权、相当地位的一个商标。客户均以能卖上“BF”商标为荣,用户以能穿上“BF”花布为豪。

  近年来,印染企业的环保问题始终是传统行业最为敏感的话题。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虞宝木主动对标,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加大企业的环境治理,各项治理指标被当地环保局视为先进典型和样板。



  宜兴市舜昌亚麻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魏爱民:

  把亚麻品质做成“行业名片”

  宜兴市舜昌亚麻纺织有限公司现有亚麻湿纺生产装备50000锭、剑杆织机196台,生产规模位列全国亚麻湿纺企业能力的第二位,年生产各种中高支高品质亚麻纱线8000吨、坯布800万米。

  为了提振行业自信,魏爱民积极探索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亚麻湿纺的工艺技术,将酶处理与低温漂白相结合,成功实现了纱线产量与质量的双提升。特别是在2017~2018年国际亚麻原料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魏爱民带领公司技术研发团队,成功突破传统工艺的限制并对生产全流程的设备进行了多项改造升级。同时借鉴最新的棉纺毛纺的技术,运用常规的亚麻原料生产高支亚麻纱,挑战亚麻高支的极限,成功生产了Nm50以上的亚麻纱200多吨、有机高支亚麻纱100多吨,受到客商的高度认可。

  作为麻纺龙头企业,魏爱民一方面发挥行业示范引领作用,积极组织广大企业抱团发展,发起成立了“江苏省亚麻协会”;另一方面,发挥通过实业带动产业发展的示范效应,带动了西渚、太华及周边乡镇的亚麻纺纱织布企业迅速发展,并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果,如今西渚镇已成为国内知名的“亚麻纺织名镇”。

  此外,他还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研究部分车间的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的改造,加速企业智慧转型。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