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把握战略机遇期 促进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9-03-28



纺织界两会代表委员“回娘家”热议行业提升
  本刊记者-郭春花 郝杰 陶红/文 关云鹤/摄
  每年的全国两会期间,纺织行业两会代表委员回娘家已成为传统,今年也不例外。3月4日,“2019年纺织行业‘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在北京市朝阳门北大街18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办公大楼召开。中纺联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会长孙瑞哲,原会长杜钰洲、王天凯,副会长杨纪朝、夏令敏,党委副书记陈伟康,纪委书记王久新,副会长徐迎新、陈大鹏、李陵申、端小平、杨兆华、孙淮滨,副秘书长杨峻、彭燕丽、叶志民、李进才,人力资源部主任孙晓音,生产力促进部主任乔艳津,办公室主任段红等,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8位纺织行业代表、委员共同为行业发展献计献策。座谈会由陈伟康主持。
  会上,孙瑞哲作题为《把握战略机遇期,促进高质量发展,在一起赢未来》的报告,介绍了中国纺织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三大跃迁”,行业在成长中存在的“三个落差”,并就联动政策诉求,提出行业发展的“三个提升”,以及助力纺织强国建设的政策赋能“四个方向”。
  随后,参加座谈会的两会代表委员结合行业和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建议,并介绍了为今年全国两会带来的提案建议。
  围绕两会代表委员提的建议,杜钰洲、王天凯表示赞同,并鼓励两会代表委员要提倡全社会对纺织行业的价值认知。
  高勇建议代表委员在全国两会上能结合行业发展战略,关注中西部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一是在中西部扶贫攻坚中,关注纺织服装行业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二是关注在中西部培育发展新的产业集群。三是关注中西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及羊毛、羊绒、麻等原料产业的发展。


孙瑞哲
三大跃迁、三个落差
纺织业“供给之榫”亟待对上“需求之卯”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座谈会上,孙瑞哲以这句诗开场,形象化地说明了行业所处环境、所作所为,以及下一步发展的决心。他讲到,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艰难曲折和风险考验,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改变了全球发展格局和历史走向。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选择中,中国纺织工业在改革中守正出奇,在开放中博采众长,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发展,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
  七十年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中国纺织工业成为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母亲行业、对外开放的排头兵、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者。随着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中国纺织工业进入“新时代”,把握“新方位”,正在加速成为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和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科技、时尚、绿色”,正成为新时代中国纺织工业的工作新定位、行业新标签、社会新认知。
  成长:“科技、时尚与绿色”的“三大跃迁”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从人均棉布产量尚不足做一套服装或一床棉被,化纤年产量曾在全球经济统计中被“忽略不计”,到现在我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在全球纺织业中占据龙头地位,成为支撑世界纺织工业体系平稳运行的核心力量和推进全球经济文化协调合作的重要产业平台。“科技、时尚、绿色”,揭示了中国纺织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三大跃迁”。
  第一,“科技”驱动: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发展。
  建国初期,纺织工业部就制定了统一的经济技术指标、节约用棉和节约浆纱用量、总结推广先进的技术操作经验和改善工厂劳动条件等基础性技术工作。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我国通过自力更生已初步建立了纺织服装的产业体系。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纺织行业的科技优秀成果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原始创新,从单一产品、工艺技术创新到集成创新,体现出行业科技进步的显著成效。2011年以来共有23项成果获国家级科学技术奖。
  第二,“时尚”复兴:从审美依附到文化自信。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解决中国社会诸多重大民生问题,其中穿衣问题是解决得最早、最好的民生问题之一。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城乡居民服饰“蓝、黑、灰一抹色”的情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着装风格的时尚化、个性化、多元化。本质上,这是“供给侧时尚化”与“需求端时尚化”彼此促进、交互作用的结果。
  第三,“绿色”文明:从环境压力到生态和谐。
  进入新时代,中国纺织工业的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聚焦绿色技术和绿色管理,逐步实现了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
  成长中的烦恼:行业发展的“三个落差”
  第一,国民经济体系中,纺织行业“贡献度”与“主流性”之间的“认知落差”。
  一方面,纺织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贡献度”非常高。具体体现在:一是全球纺织工业格局中,规模供给能力的当仁不让;二是劳动力市场中,就业吸附能力的当仁不让;三是国际贸易竞争中,净创汇能力的当仁不让。
  进入21世纪,纺织行业抓住了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全面融入全球化的有利时机,进入了黄金发展阶段,2002~2008年,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1.7%,利税总额年均增长25.1%。近年来,随着国际环境变化以及我国步入发展新常态,工业经济出现较大波动,纺织工业始终保持平稳发展态势。2018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3703.5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的5.3%;全行业净创汇2501.9亿美元,占全国的71.1%。
  另一方面,与“贡献度”存在明显认知落差的是:社会各界过于强调纺织行业的传统行业属性,仍将其定性为劳动力密集型的、以制造加工为主的行业。
  这容易导致两个层面的“忽视”:忽视了纺织行业在高新技术与文化赋能的双重驱动下,自身所具备的不可磨灭的“新兴性”与“成长性”,以及作为产业创新与价值实现的中枢地位;忽视了围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与“优质制造”等环节,竞争优势正在得以重构,纺织服装行业哪怕被印象锁定在“制造加工领域”,但也已今非昔比,制造分工的低附加值诅咒正在被打破,“微笑曲线”的逻辑判断正在被颠覆。
  第二,全球经济体系中,“中国崛起”与世界经济新秩序调适之间的“利益落差”。
  新一轮全球化,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主要是一种自我发展型崛起、工业化崛起,而非对外扩张型崛起。中国纺织工业的崛起,也是一种在内生驱动力作用下的“自我发展型崛起”,根据商务部统计口径,2003~2018年,我国纺织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97.96亿美元,年均增速为15.6%,占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的5.2%。
  纺织产业是国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导产业,同时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进工业化发展、创造国民财富以及提供大量就业的首选民生产业。推动我国纺织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以及加强纺织产业国际产能合作项目的落地与实施,既是我国自身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带动合作国纺织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举措。
  与上述趋势相对的是,“逆全球化”在世界经济新秩序的调适过程中,正在成为新的趋势,发达国家通过金融货币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多重手段,在对中国制造业依赖的同时,表现出遏制的动向——以中美关系为例。2018年美国新版《国防战略报告》首次将中国定位为“战略性竞争对手”,这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12月1日,中美首脑会谈后贸易冲突缓和,双方停止升级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并将在90天内争取就非关税壁垒、强制技术转让等方面达成协议。目前来看,中美贸易摩擦仍存在不确定性。双方的竞合关系也将对下一步整个纺织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未来,面对越来越高危的经济民粹主义,中国纺织工业的自我崛起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调适之间,可能会面临更加矛盾紧张的关系,更加失衡的利益分配落差。
  第三,行业供给侧体系中,制造能力与消费需求匹配之间的“能力落差”。
  目前,纺织行业供给体系失衡的情况依然存在。要素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不能充分满足生产需要;产品供给同质化倾向较重,不能充分满足消费需求。部分细分行业存在阶段性、结构性产能过剩,供需匹配存在错位,规模巨大而有效供给不足、制造能力较强而创新能力不足,两者之间的能力落差客观存在。从产品价值到消费价值的最终实现,“供给之榫”亟待对上“需求之卯”。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