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常熟纺机:以工匠之心,谋百年大计
文章来源: 2022-11-08


  本刊记者-赵国玲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
  开栏语: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纺织服装周刊》特推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全面展现纺织全行业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情况,以二十大精神指导行业企业发展实践,让二十大精神在基层一线走深走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新时代强国之路,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在纺织行业企业中引发热烈反响。

  作为国产织机开口装置的典范,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熟纺机)结合自身发展情况,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实践工作紧密结合,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奋力推进工作落实,切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拥有50年发展历史的常熟纺机,始终专注“长方”织机开口装置的研发生产,坚持走“专精特新”之路,拥有53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9项。目前已形成了高速电子多臂、高速凸轮开口装置、电子提花机三大类产品,成功实现了多臂、凸轮、提花开口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全面布局。其产品可适配各类国产、进口织机,部分高端产品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全实现了进口替代。

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钱陈辉
  发展至今,常熟纺机始终坚持科技、管理创新,细分领域深耕探索,产品向更智能、绿色、个性方向发展,并先后获得“GT405高速电子多臂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高速电子多臂工业性试验项目”、“高速电子提花机第四批国债贴息技改项目”、“高速电子多臂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等。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报告郑重表明了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精神动力。”
  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钱陈辉表示,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撑。报告不仅给了我们坚守产业的信心,更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常熟纺机来说,在产品创新上,要紧跟行业“十四五”规划提出的要求,研发新一代织机适配的开口装置,不断做专做精;在管理创新上,要围绕专精特新进一步探索新模式,尤其在高端人才引进、自有人才培养、智改数转、销售模式创新及新材料、新工艺等关键点突破方面不断改进提升,为我国的纺织工业贡献“长方”力量。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紧跟时代需求,速度与效益并举,科技与创新共生,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价值链。
  钱陈辉表示,随着上游面料行业的不断推陈出新,电子提花机系列化发展已成为趋势,特别在大针数、个性化、绿色智能方面尤为突出。因此“长方”产品一直在朝着市场发展的方向不断探索,在产品节能、性能等方面取得了较大领先优势,成为行业高端织造的一面旗帜,今年再次通过“苏州制造”品牌认证。
  后期,为用户提供更智能、绿色、高端的织造装备,持续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肩负着助力我国纺织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解决民生与美化生活的基础产业,国际合作与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的神圣使命。
 
  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对企业乃至行业的发展都带来了巨大挑战。在钱陈辉看来,是挑战,更是破茧重生的发展机遇。
  他表示,作为国产织机开口装置的先行者和引领者,常熟纺机要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积极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一方面要以创新发展为动力,继续坚守细分领域的精耕细作,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引领,全面提升产品性能和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同时,要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高端人才,多举措强基固本,提质增效,强化全价值链服务输出。此外,要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市场发展新格局,在稳固内销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不断探索打造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
  精铸长方奔明天,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终极方法。相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指引下,常熟纺机必将以工匠之心谋百年大计,以高质量发展实现做优做强,以实绩承担起国家责任、民族责任和社会责任, 为纺织强国建设,为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