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砥砺求索 数万里品牌路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5-08-03


本刊记者_孟庆杰
   骄阳似火的8月即将再次迎来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秋冬)博览会,家纺行业上下游也都在翘首期盼这一盛会的到来。现在,提起中国国际家纺展,大家都会津津乐道、侃侃而谈,回望展会20年前的模样,我们还是会禁不住感叹中国国际家纺展品牌的飞速发展、茁壮成长及成熟魅力。
    在主办方的努力之下,中国国际家纺展愈加宏大、时尚、鲜活、潮流,已从当初的只有3个家纺企业参加首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发展到了今天独立办展规模达到17万平方米、1400多家参展企业。无论是搭建平台引内吸外、发布流行趋势引领时尚,还是多种活动丰富品牌形象、链接科技融入潮流,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国际家纺展品牌的前进。

   品牌企业撑起展会一片天

  中国国际家纺展品牌的树立及完善,与家纺品牌集群、企业的发展及参展密切相关,同时,双方在相互支持之下,取得了喜人的共赢成效。

  家纺展成长初期,“家纺”概念的宣扬及普及从未停止,1995年首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只有3家家纺企业参展,但1997年,展会迎来广东源志诚、特耐、浙江海潮、杭州华龙(奥坦斯)、杭州众望、昌华和大连东立共7家家纺企业参展。

  此后十年,中国国际家纺展发展迅猛,2007年,展会展出面积达到8.85万平方米。同时,集中展示区域品牌,南通、浦江、建德床上用品产业集群的展出面积共2676平方米,余杭、海宁、绍兴三个装饰布产业集群的展出面积达到20622平方米。

  中国国际家纺展愈加亮丽的品牌形象也得到了国外家纺品牌的青睐,持续获得了比利时、意大利及土耳其展团的鼎力支持,2010年家纺展的海外展区一度增加到了1.5个展馆。

  2014年家纺展吸引了来自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400家企业,展出面积第一次突破15万平方米,海外展区汇集了韩国、巴基斯坦、土耳其及摩洛哥等展团及其他国家展商。同时,展会还集中了海宁、余杭、绍兴、湖州、南通、滨州、高阳、盛泽等国内著名的家纺产业集群。国内外品牌企业、集群的踊跃参与成为家纺展强有力的品牌推动力量。

  多年组织企业参展的余杭家纺产业协会秘书长王敏红表示:“一路陪伴着中国国际家纺展成长,我们感受到了主办方的努力和信心,也与展会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这个展示平台上,大企业能展现自身形象,中小企业可以吸引新客商,大家都对展会非常期待。我们希望企业能够利用好这一平台,达到宣传自身企业、品牌的目标,来提升我们余杭整体的区域品牌形象。”

   建立时尚话语权

  作为与设计密切相关的传统行业,时尚与创新必不可少,建立时尚话语权是行业大展的责任,也是展会树立品牌形象的关键之举。

  2006年,展会主办方首次与中国顶级设计师吴海燕合作,第一次发布中国家纺流行趋势——2007/2008中国家纺流行趋势,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发布流行趋势这一“习惯”被中国国际家纺展延续至今,流行产品展示区、流行趋势发布会等愈加丰富、灵活的方式方法,吸引了整个行业的关注。

  今天,中国国际家纺展已是毋庸置疑的家纺流行资讯汇集及获取之地。一位多年参展的采购商曾在展会现场对《纺织服装周刊》记者表示:“我已连续多年来家纺展进行采购,每次都会到流行趋势发布区认真观看一番,在社会发展愈加快速之下,我们需要积极与国际时尚接轨,家纺展是我们获取时尚资讯的好平台,同时,在发布区我们可以快速找到需求的产品。”

  此外,为提升原创设计能力,培育时尚设计人才,展会主办方携各大设计赛事前来。2003年展会主办方与浙江省海宁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办“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奖赛”(现名“海宁家纺杯”·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首次创新家纺设计大赛模式。此外,今年“张謇杯”· 中国国际家用纺织产品设计大赛也已是第十个年头在南通市举行,获奖产品将在本届家纺展上展示。

  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说:“作为中国国际家纺展的活动之一,举办大赛的目的是培养创新意识,鼓励原创设计。大赛不仅开启了中国家纺行业进入原创设计的时代,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家用纺织品设计师。”

  除去创造时尚,纺织时尚的另一个责任是传统文化的时尚化发展。2009年,“家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首次惊艳亮相中国国际家纺展,云锦、侗族织锦技艺、苏绣、南通老粗布、苗族蜡染技艺、青海藏羊地毯等深藏民间的传统纺织技艺,真实鲜活地呈现在了展会现场。这些丰富的时尚灵感源泉,进一步巩固了家纺展的话语权。

   跨界整合完善家居理念

  2000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顾问、时任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东辉正式提出了“大家纺”概念,明确并清晰了大家纺的门类,为日后展会“大家纺”布局提供了战略引导。同年,展会开始吸引毛巾 、床品、布艺企业加入。

  近几年,“大家居”概念愈演愈烈,于是,中国国际家纺展成为了展示床品、装饰布艺、绣品、巾毯、植绒、皮革、窗饰、辅料、婚庆类家纺用品、儿童用纺织品、厨浴用纺织品、功能性家用纺织品、壁纸壁布、功能性纤维及缝纫设备的家纺产品盛宴。

  而今,智能家居的呼声正高,以智能窗帘为代表的智能家居产品成为了中国国际家纺展的新亮点。智能制造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的华尔泰国际纺织(杭州)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主管郁娜介绍:“从设计源头开始,我们利用企业内部的数据库分析市场、流行趋势和客户需求动向,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客户群进行一对一的产品开发,‘个性化定制’是华尔泰的设计和生产模式。从即将亮相2015年中国国际家纺展的近千款风格迥异的新品,就可以看出智能制造的魔力。”

  除了用产品完善家居理念外,中国国际家纺展还进行了强有力的跨界互动,这也让其自身品牌传播更广泛。

  2009年,中国国际家纺展邀请了近40名家装设计师,促成了家纺企业与家装设计师之间的对话。同年,展会还邀请了近百家全国一、二线城市的商场代表,在武汉、成都、青岛等城市进行展会路演。

  今年,大赛主办方在过去的基础上继续加大跨界合作。杨兆华介绍,最近主办方邀请8位国内优秀建筑设计师和8家高端布艺品牌企业进行合作,旨在以2016年国际时尚家居流行趋势关键词“梦想”为主题,以品牌的产品陈设来诠释对趋势的理解和应用。主办方还将围绕建筑设计师跨界合作分别举办2个论坛。

  同时,家纺展今年还会加大与家具企业、酒店的对接。主办方在过去基础上加大了邀请力度,希望与更多行业实现跨界合作,这在完善家居氛围的同时,也让展会品牌的影响力更大。

   链接科技与时俱进

  中国国际家纺展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也逐渐将目光投向了市场,在经济社会快速前进之下,满足消费者需求、服务好消费者成为品牌威力的重要保障。近几年,家纺展开始链接科技,顺势而行,成为了行业的潮流引领者。

  “家纺展推出的手机移动APP非常好,在今天,只依靠传统的展示模式会减弱展览会的功能,这一科技引入在方便参展人员的同时也提升了展会的品牌形象。互联网时代的线上线下融合,也让企业多了一个展示平台,我们也一直在推动家纺企业利用好这一平台。”这是王敏红对家纺展官方移动客户端APP的评价。

  2013年中国国际家纺展上,家纺行业首款展会官方移动客户端APP精彩亮相,并于2014年展会上全新改版并继续推广。此平台将传统展会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传播了最新的展会资讯、供采信息、活动会议及行业动态新闻等,实现了零距离观展,让中国国际家纺展的品牌形象潮流化。今年,主办方还开通微网站和微信预登记,更便利地为展商、买家服务,同时,现场登记时微信与传统纸质登记共同采用,实现了E展通。

  杨兆华表示:“随着对移动互联网认识的加深,越是清楚APP在展会整个过程中发挥的价值和作用,越是要认真投入和完善。”

  今年,“互联网+”成为了热词,其实,“互联网+家纺”的成效早已显现,罗莱、富安娜、水星、博洋等众多家纺品牌早已与电商业务密切相连,在此趋势之下,中国国际家纺展也不例外。

  2014年中国国际家纺展特开辟“国内知名电商采购洽谈区”,这一举动惊艳了大众。为支持家纺品牌企业拓展电商渠道,切实为展商落地服务,展会主办方邀请了天猫、京东商城、唯品会、兰亭集势等电商巨头进入了家纺展。展会期间,电商巨头与品牌展商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洽谈,并完成了各大电商的专题采购招商讲座,为家纺电商领域的开拓提供了支持。

  对此,郁娜表示:“对于如何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工具和手段,主办方给予了参展企业很好的示范,尤其是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方面,给从事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带来很大的启发,甚至可以说是对传统思维模式的撼动。我们认为‘互联网+’的核心是产品,我们会用极致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此外,中国国际家纺展还成为健康、绿色的家纺科学消费理念引导者。2014年中国国际家纺展首次设立“科学使用毛巾体验区”,并公布了由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发起编写的《毛巾使用检测报告》,将科学正确使用毛巾的方法通过现场演示予以发布, 为人们的品质生活提供了有益帮助、引导,更是让家纺展会品牌添加了科学特色。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