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张金珍:深入车间前沿阵地的最忙最美战疫人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20-03-23


  春节以来,抗击疫情与恢复社会经济发展是国家首要大事。纺织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作为与全球产业链深度互动融合发展的产业,在本次疫情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冠疫情期间,纺织人肩负起行业使命,涌现出众多动人事迹,为抗击疫情、复工复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弘扬纺织人勇担当、敢作为的精神和树立行业榜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与《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共同发起“讲述纺织人‘抗疫复产稳发展’故事作品征集”活动,抒写纺织人的生动事迹和感人故事。本期起,周刊官微将陆续刊登征集来的先进事迹,以飨读者!

  新春佳节,新冠肺炎突如其来,而口罩,则成为了当下紧缺而又珍贵的重要防控物资。在这场无声的“战疫”中,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践行企业责任,彰显担当,用爱心支持疫情防控,先后紧急驰援(捐赠)武汉纺织大学、新疆阿勒泰地区和新昌县人民政府共计30000余只丝绸口罩。同时,又临危受命,加急转型生产一次性民用口罩,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在这场战疫之中,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金珍服从组织安排,深入车间前沿阵地,从丝绸口罩向防护型口罩的改进,从转型一次性民用口罩生产到企业复工、防疫,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全力以赴打响了一场“口罩生产战”,成为人们眼中最忙最美的战疫人。

  除夕前,危急之际担重任

  1月23日,农历二十九,张金珍接到公司董事长林平的电话,说让她紧急返回,组织人员生产口罩。张金珍立即驱车赶回新昌。

  原来,董事长林平刚刚接到武汉纺织大学校长的电话,说还有一些尚未离校的师生缺少口罩,请求援助。达利丝绸与武汉纺织大学在学生实习实训,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2014年,达利丝绸就曾向该校捐赠桑树林。此次疫情面前,达利丝绸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但是,公司前一天就放假了,员工都已回家过年。怎么办?又让谁来负责这项工作?

  林董想到了张金珍。张金珍是公司副总经理,虽然分管行政工作,但她是从车间操作工、班长、车间主任一步一步走上领导岗位的,且在车间时做过口罩,熟悉每一个流程,经验丰富,果断泼辣,在这个骨节眼上,担此重任非她莫属。

  达利丝绸是一家专业生产各类丝绸面料和家纺产品的企业,以前口罩只是附属产品,仓库内有部分未包装库存,张金珍一到公司,连忙联系愿意返场的员工,当晚36名员工连夜赶来包装生产,1月24日凌晨,首批3000余只丝绸口罩就从达利丝绸紧急运往了武汉。

  在复工期间,张金珍已召集到80多名员工来加班生产口罩。而此时,新疆阿勒泰地区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又来电话,他们的一线工作人员,警务人员都没有口罩。公司领导决定加快速度生产,但生产人手严重不足,张金珍在安排员工满负荷生产的同时,发动公司中高层干部和党员做义工,在口罩一线做后勤保障工作。

  张金珍火速调动人力,发挥各方力量,每日产能在1万只左右。张金珍日夜扑在车间里,每天工作到深夜才回家,短短的几天内,公司又分两次向武汉纺织大学捐赠口罩,并向新疆阿勒泰地区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和新昌县人民政府捐赠丝绸口罩共3万只。

  战疫情,口罩生产“加速度”

  目前,口罩主要分为医用、防尘和一般防护三大类,其中医用口罩的生产条件有严格要求,需要在十万级无菌车间进行生产。之前,达利丝绸生产的口罩并非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而是一般日常保护性口罩。口罩一共分为3层,里外层为丝绸面料,中间隔层为U-SILVER银纤维织物或石墨烯丝绸织物,能够帮助隔离唾液飞沫等,来保护使用者的安全。这种口罩的好处在于可以用中性洗涤剂清洗,晾干后重复使用,这也减少了带来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可能性,为生态环保尽了一份力。

  随着疫情的蔓延,如何提高现有丝绸口罩的防护功能,是摆在达利丝绸领导面前的一项课题。张金珍与领导层一起商讨如何改进技术,提高防护功效。通过与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的教师与专家的紧密联系,制定了提升口罩生产关键技术的方案。张金珍经过反复试验实践,在短时间内改进技术,出炉了加强版丝绸口罩(3D口罩),即在原来以舒适时尚为主的一般防护型口罩的基础上提高口罩抗菌功能性,进一步阻隔有害物,这项产品得到了权威机构的全检合格。

  这种丝绸口罩一上市,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产品供不应求。但是,疫情面情大局为重,达利丝绸生产的口罩不但没上涨反而降价,从疫情之前的24元/只,降价至成本以下15元/只。

  达利丝绸以实际行动支持抗疫,得到了相关领导和部门的认可。2月10日,接到省政府指令,要求公司紧急转型,日产50万只一次性民用防护口罩,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下达。当然,转型生产防护口罩,必须履行相关手续和提供样品。

  接到任务后,张金珍受林董指派,2月11日赶赴杭州参加了省新冠肺炎疫情领导小组组织的口罩生产协调会。当天晚上,她立即联系口罩材料供应商。别看简单的一只口罩,整个生产流程非常复杂,单是原材料采购就有熔喷布、鼻梁条、耳带、银纤维、缝纫线等10种。直到后半夜,她终于找到相关供应商,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后,张金珍紧催快跑,14日全部材料采购到位,并连夜投入试样。15日一早,张金珍带着样品专车送到省轻工质检院检测,当日检验合格,允许马上投入生产。

  张金珍舒了一口气,但接下去的任务更重。一天50万只,如何完成?现在已组织下属服装公司、家纺公司专门生产口罩,但凭现有的生产能力,根本出不了那么多产量。张金珍利用上级部门给的信息,以及外协单位的优势,广纳资源,有3000多台的缝纫机开足马力加速生产,日产已达100多万只。

  生产问题解决了,难题又接踵而来。非常时期,原材料的供应又不能确保,特别是被称为口罩“心脏”的“熔喷布”,这是口罩中间的过滤层,具有很好的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和吸油性,是生产口罩的重要原料。尽管熔喷布价格一涨再涨,但还是找不到货源,如果能找到稳定的熔喷布原料,那原材料供应供应链就能稳定了,张金珍提着的一颗心才能真正放下。

  公司订购的12条口罩生产线,2月底已进入全面安装调试阶段,一次性口罩生产即将进入自动化,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张金珍又在早早筹划下一步的各项工作。

  为大家,防疫复产两不误

  自年前返公司工作以来,张金珍不分昼夜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时候因为问题没解决,一直忙碌到天亮。张金珍既要管理口罩车间的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公司防疫、复工等诸多事情,每天几乎都要走二三万步以上,体重也比年前减轻了10多斤。  

  随着公司大面积复工,2月4日,公司发出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并出了25道新冠肺炎预防的复工培训必答题。张金珍作为这块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认真负责,除了通知湖北7名员工不要回来上班外,严格要求未接触绍外籍人员的本地员工来从事口罩生产工作;将所有员工正确佩戴口罩落到实处,强调员工进入车间先洗手,工间勤洗手,车间处于通风状态;安排专人每天对员工班前、班中、班后进行严格的体温测量;每日两次对工作场所、电梯间、卫生间等场所进行消毒;车间门口新增消毒地毯、电梯口摆放一次性纸巾供按键时使用、各洗手槽增加洗手液,公司LED大屏幕滚动播放防疫科普知识等。

  张金珍认为,对员工的安全负责,既是对口罩生产所服务的对象负责,也是为社会稳定助力。

  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安全,张金珍和人事行政部同事们一起承担了公司人员信息全面跟踪工作。每日跟踪调查上报员工的信息:假期动向、有无湖北接触史、健康状况、住址、电话等各项信息。确保员工复工前的身体健康情况。由于2000多名员工全面复工,她对下属企业上报的数据报表逐一核实,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有一天她工作到天亮,完成了及时上报任务。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现在疫情如此严峻,张金珍觉得安全工作容不得马虎,每日跟踪也不能嫌麻烦,安全防范工作就是建立在重复和繁琐的流程上的。在她眼中,阻击疫情、保障公司顺利复工比什么都重要。 她相信,春天过后,春暖花开,一切都会好起来!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