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光辉之路 | 创建科研机构,制订技术政策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21-02-02


  郝杰/摘编整理 
钱之光
  曾任新中国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党组书记 ( 后任部长、党组书记 ),直到 1981年任国务院顾问,主持纺织工业部工作 ( 其中 1970 - 1977 年,一轻、二轻、纺织三部合并,任轻工业部部长 ),领导全国纺织工业32年,为开辟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道路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新中国纺织工业的奠基人。  

 

  创建科研机构,制订技术政策 

  为了推动纺织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开展,钱之光在1952年就安排早年曾在上海筹建我国第一所棉纺织染实验馆的纺织技术专家、教育家任理卿筹划建设纺织工业部属纺织实验馆。任理卿从实验馆的征地、委托设计、施工、订购仪器设备到商调科技骨干等,做了一系列工作。与此同时,华东纺织管理局在上海安乐人造丝厂旧址筹建了华东纺织研究所,主要从事纤维材料性能和棉纺大牵伸的研究,并为各厂的成品、半成品进行质量检测服务。钱之光感觉到这还不够,尤其是人力的投入不够。1955年9月,他率中国纺织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又特意让张方佐陪同,着重考察苏联纺织系统的科学研究工作,回国后就把纺织实验馆扩大,1956年3月在北京成立纺织科学研究院,请张方佐出任院长,并调东北纺织管理局副局长谢红胜任党委书记、副院长。1956年3月,纺织科学研究院正式宣告成立。谢红胜后来担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纺织科学研究院建成后不久,又筹建了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后下放地方管理并改名为上海纺织研究院)。1961年开始又作了些专业调整,将丝、麻专业人员充实到上海分院;同时把针织方面的设备和人员调到天津,成立天津针织研究所。

  随后又鼓励、支持各省、市、自治区纺织系统和企业成立各自的科研机构。到1960年,各地纺织系统相继建立了不同专业、不同规模的科研机构60多个。1962年,纺织工业部选择其中条件较好的二院六所,即纺织工业部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海纺织研究院、天津针织研究所、辽宁柞丝研究所、浙江丝绸研究所、陕西棉纺研究所、自贡化纤研究所和纺织工业部机械研究所,确定为纺织工业部的重点科学研究机构,1964年后又增加了北京毛纺研究所和陕西器材研究所。这些科研院所,在十年动乱中曾受到严重摧残。改革开放以后,又新建和恢复了一批。到1981年,全国纺织科研机构发展到97个,其中部直属的3个,隶属于省、市、自治区的30个,专职科研人员6250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7.7%。

  32年中,钱之光总是从纺织工业生产建设的长远发展和实际需要出发,制订技术政策和科技规划,把各方面力量组合起来,围绕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

  1956年编制《1956—1967年纺织工业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61年制订《1963—1972年纺织工业科学技术10年发展规划》“三五”期间的技术政策

  从总体上说,钱之光等部领导提出的纺织工业技术政策,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制定的,突出的特点是侧重于提高设备生产率。例如,纺纱倾向于发展高速、中卷装,而不像一些发达国家那样搞中速、大卷装;织布主要推广自动换梭织机,只有少数工厂采用自动换纤织机;印染较多地采用连续染色,较少采用间歇染色。这样做,能够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加快纺织工业的发展;但是,劳动生产率难免低一些,劳动强度在有些场合也会高一些。钱之光注意到这个问题,他曾多次提醒大家:在侧重抓设备生产率的同时,不能排斥在条件许可时采用先进的工艺装备来提高劳动生产率。60年代初,有一次谈到5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个锭子一件纱”的奋斗目标时,钱之光说:当时提“一个锭子一件纱”,是因为我们的锭子不够用。现在锭子多些了,就不要再那么强调了,一个锭子一年生产0.8件、0.7件纱也可以了。随着纺织科技发展规划的实施和技术政策的贯彻,纺织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首先,纺织产品的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逐步从中、低档产品向深度加工和混纺、交织的中、高档产品发展。产品用途也由单纯用于衣着转向装饰用品和产业用品方向发展。不仅国内人民衣着质量和品种、花色日益丰富多彩,在国际市场上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欢迎。

  第二,纺织染加工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各主要行业普遍有了生产效能较高的国产成套设备,包括专用于合成纤维织物加工的染整设备。还研制成功了一批具有独创性的技术和设备,如山羊绒分梳技术、自动抓棉机、半自动落纱机等。电子、激光、微波、红外线、计算机等新技术也广泛应用于纺织生产领域。

  第三,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逐步向纵深发展。到80年代初,凡国外已经采用或者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大新技术,我们几乎都在研究,有的已经进入工业化试验。生产建设中一系列课题逐步得到解决。

  钱之光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在他逝世后,他的夫人刘昂(原周总理办公室副主任、一机部副部长)意欲建立“钱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定期奖励为纺织科教事业做出贡献的科教人士和莘莘学子,以奖掖后人进一步推进纺织科教事业的发展。但钱老一生清廉,并无储蓄。于是请陈锦华商请钱老生前主持建设的上海、天津、辽阳、四川、仪征等五个大型石化企业募集。陈锦华欣然允诺,随即找了中国石化公司副总经理王基铭,正好他们在开经理厂长会议,由陈锦华找这几家企业的领导开了一个座谈会,他们当即主动认捐,上海石化公司出了大头。原想募集一千万元,结果还差一点,刘昂找出一幅钱老生前收藏的清朝名画,又请陈锦华找嘉德士拍卖行,作价优惠,卖了四五十万元,终于把基金会建立起来。这个基金会,至今对我国纺织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着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更是对钱之光这位新中国纺织工业奠基人的最好纪念。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229892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