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信图片_20231205123556.jpg
摆脱浮躁
文章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2016-07-25


  本刊记者-徐峰

  宝万之争无疑是近段时间最引爆眼球的资本大战,各方动作频频,大招迭出,角色不断转换,年度商战大片精彩连连。围绕宝万之争,各种评论甚嚣尘上,不同观点碰撞交锋,让人目不暇接。

  商战博弈虽然激烈,但大多数消费者其实并不十分关心什么股市和经济,大多只是看看热闹,谁胜谁负和自己并无太大利害关系。但身为万科的业主,笔者这么多年对于万科房子的质量和物业管理还算满意,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笔者倒是不希望万科成为宝能的掌中之物。因为虽然姚老板在资本市场算得上“凶狠”,但果真执掌万科,对于万科品牌形象及未来发展是福是祸尚不得而知。

  透过宝万双方的激烈对决,让人有些担忧的还是事件背后所展现的东西,在笔者看来就是现今商业社会的浮躁。身处平均利润率不到10%的纺织行业,相信这件事情也会对很多从业者的价值观和理念带来不小的冲击。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仅凭资本运作、买进买出就能一夜暴富,又有谁会安心实业,数年如一日悉心耕耘,赚那些个辛苦钱呢?

  也许有人会说,资本本身就是贪婪的,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即使投机也无可厚非。对此笔者不想争论,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即使在制造业本身,浮躁之气也在随风日盛,这确实值得警醒。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制造的崛起已不容置疑,并在国际制造产业链上拥有了一定的地位和话语权。同样的一个商品,我们的企业从最初的成本控制入手,到现在开始讲究品牌和品质,追求更高的性价比,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造就了“中国制造”的神话。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拥有了很多埋头实业、深耕产品的企业家,正是基于他们的努力,才有了“Made in China”的厚积薄发。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时至今日,有一些动向确需要引起注意。

  其中之一是,30余年来,我们的制造业产能已经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很多产品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纺织服装业亦是如此。但在不知不觉间,原来赖以制胜的成本优势却逐渐烟消云散,而消费者包括国内消费者都更关注产品的品质。但让人感到失望的是,当今国内的很多企业并没有察觉到这一潮流的改变,甚至在新兴的互联网产业里,老套的“物美价廉”战略仍在延续。岂不知,物美价廉已不再是中国制造的必杀技,更不可能把中国制造带到一个新的层次。更何况逛逛商场,价贵而物不美的现象还比比皆是呢。

  另一个值得关注亦是老生常谈的,还是工匠精神的提升。中国游客到日本排队买电饭煲、马桶盖,不是因为便宜,而是因为它们更智能、更好用、更有品质。马桶盖里反映的,其实还是中国制造普遍存在的质量和精度不高的问题,而本质上还是制造业潜意识里“差不多”和“赚快钱”的浮躁症。相比日本、德国等制造强国,我们的差距可能是越来越小,但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摆在制造业者以至各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其实说到底,无论对于资本市场还是制造实业,仅靠投机显然是不行的,只有摆脱浮躁,精耕细作,才会拥有好的前景。

 
《纺织服装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纺织服装周刊,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纺织服装周刊”。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5872143
 
相关文章
更多资讯
组织架构 | 版权声明 | 订阅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200 版权所有 《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 技术支持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京ICP备11016217号-19 京ICP备11016217号-23 京ICP备11016217号-26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45号